| (三)主要参考文献 [1] 伯红.权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2] 王秀美.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版),。 [3] 郑丹丹.国城市家庭夫妻权力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 陈力铭.庭暴力在国外[J].百科知识,2003。 [5] 李青、傅颖:《美国家庭问题的历史考察》,《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年第4 期。 [6] 薛宁兰.挪威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实践及启示[J].环球法律评论,2003。 [7] 刘梦:《的虐妻现象及社会救助系统》,《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5 年第3 期。 [8] M·莫尔瓦尔:《对加拿大家庭暴力的研究》,《国外社会科学》, 1993 年第3 期。 [9] 张李玺、刘梦主编,《中国家庭暴力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10] 刘梦:《中国婚姻暴力》,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年。 [11] 关颖:《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及其社会干预》,《当代青年研究》, 2006 年第5 期。 [12] 赵霞:《家庭暴力问题的社会学探因》,《淮海工学院学报》, 1999 年第8 期。 [13] 李武、李增庆:《家庭暴力及其影响因素》,《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4 年第4 期。 [14] 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15] 谢卡佳:《家庭暴力: 从“介入”到“社区介入”》,《社区》, 2004 年第2 期。 [16] 黄列:《家庭暴力: 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 上) 》,《环球法律评论》, 2002 年第1 期。[17] [18] 崔兰平:《根据地反家庭暴力的历史考察及启示》,《妇女研究论丛》, 2008 年第1 期。 [19] 吴妙华:《论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与防范对策》,载马原主编《坚决制止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20] 李华.论国家介入家庭暴力案件的可行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 [21] 夏吟兰,李明舜.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法律干预之实证研究[A].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Z],北京:中国法学会。 [22] 蒋月:《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与防治对策》,《辽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年第1 期。 [23] 张红艳:《家庭暴力在青少年成长中的负效应及预防对策》,《社科纵横》, 2007 年第8 期。 [24] 郑肇芳:《反对在家庭中对妇女的暴力与夫权主义》,载马原主编《坚决制止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25] 柯葛壮.保障被害人起诉权的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市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27] 刘正祥:《惩防家庭暴力, 构建和谐家庭—— —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问题》,《行政与法》, 2007 年第12期。 (四)研究方法、完成措施及写作进度计划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思维方法,实证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并且从积极探索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中国实际提出相关见解。 完成措施: 在写作前,查阅和论文有关的资料,认真分析,详细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听取相关报告,观看相关视频案例,从而不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最后在指导教师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论文。 写作进度计划: 2011年10月 2日——11月10日 查阅分析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2011年11月15日——11月30日 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12月10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2012年2月1日——2月25日 论文修改 2012年2月25日——2月27日 完成论文二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2012年3月10日——3月15日 完成论文终审稿 2012年4月20日——4月30日 完成论文的印制,上交论文 2012年6月1日——6月10日 论文答辩 (五)指导老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