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小雨和小花邀请你组成团队,一道参加“语文寻趣”之旅。
(寻自然之趣)
你们一起登上紫金山巅。小雨极目远眺,感慨万千,写了下面一段文字: 。
登高远眺,游目骋怀,收lǎn四时美景。“草长莺飞二月天,① ”,那是自然万物在春光里的勃发与娇嗔;“溪云初起日沉阁,② ”,那是夏日里一阵暴雨不期而遇的前奏;“③ ,却道‘天凉好个秋’”,那是秋天里无可言说的人生况味; 。(①-③空的诗句分别出自《村居》《咸阳城东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大自然之生动,让人顿开máo塞。哪怕冰塞黄河、雪满太行,“春蚕到死丝方尽,④ ”是我们立足岗位的认真和前仆后继的勇敢;于是,在间不容发之际我们仍能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向着远方前进。(④空的诗句出自李商隐《无题》)
1.请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1)请你帮助小雨把文段中引用的诗句填写完整。
(2)看拼音写汉字。 收lǎn( ) 顿开máo( )塞
(3)给加点字注音。 娇嗔 ( )
(4)划线的“仆”字的意思是( )。
A.侍从 B.跌倒 C.放下 D.低头
(5)请你在空缺的浪线上,引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帮助小雨再写一句描写紫金山冬天雪景的话。
2.下山后,你兴致未尽,临写了下列两幅字中的一幅字。
登高远眺 游目骋怀
(寻言语之趣)
在校园戏剧节展演中,你导演下面《枣儿》片段,小花饰“老人”,小雨饰“男孩”。请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剧本
老人: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 )
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那,咱们喊喊?
男孩: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材料二)评议要点
剧本理解 舞台表现
正确理解剧本的主题 表演自然、落落大方
准确把握戏剧冲突 A动作、手势熟练而准确,有表现力
对人物的个性和思想理解到位 感情充沛、表情丰富
注意到剧本的语言特点 B吐字清晰,语言流利,语速、语调恰当
较好地利用(或补充)舞台说明 与其他角色配合默契
3.剧本中空白的横线处是关于“老人”动作的舞台说明,请你补写出来。
4.请你主要根据(材料二)中A、B处的要求,结合剧本为小雨、小花说戏。
二、对比阅读
(寻阅读之趣)
(一)你们团队共同研读了有关吴敬梓的古诗文,进行了探究。
真州①客舍
清·吴敬梓
七年羁建邺,两度客真州。
细雨僧庐晚,寒花江岸秋。
奇文同刻楮,阅世少安辀②。
秉烛更阑坐,飘蓬愧素侯③。
注释:①此诗选自《文木山房集》。真州,江苏仪征。②楮,纸的代称。辀,车辕③素侯,无官爵封邑而拥有殷实资财的富豪之家 ,诗中指包括被革职家居士绅豪富。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⑤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⑥。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⑦,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释: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惆怅,悲伤。⑤夙构者:事先有构思的人。⑥汲引如不及: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⑦橐(tuó):盛物的袋子。
5.研读古诗文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交代吴敬梓是全椒人,所以真州对他来说是异乡,诗中多处抒发自己的漂泊之感。
B.文中吴敬梓家财散尽后,曾有“以书易米”的窘境,这是诗中他“愧素侯”的全部原因。
C.文中赞叙吴敬梓的文才“诗赋援笔立成”,胜过他人的反复锤炼,诗中亦有“奇文”自诩。
D.文章末段中带点的“笔砚”实指书写工具,而“笔墨”借代自己的文才,这里一语双关。
6.诗歌又是通过怎样的具体描写来抒发漂泊之感的?
7.联系学过的文言文,你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进行了解释。
(1)素不习治生
(2)才之
(3)当俟异日耳
8.小花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不甚理解,你翻译给她听。
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9.读完诗文,围绕吴敬梓的性格志趣,你们展开了讨论。
小花:传文中写吴敬梓“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可见吴敬梓性格豪爽、乐善好施、志趣高雅。
小雨:传文中“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等句子看出他真有才。他写了那么多文章,为什么还这么穷啊!
你:
三、现代文阅读
你们阅读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选段,进行了探究。
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利害。”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那客人道:“监生③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众人各各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
注释:①贡院:明清时期乡试、会试的场所。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③监生:明清时入国子监就读者统称“监生”,也可纳银捐买。虽非秀才也可以同秀才一样参加乡试。
10.小雨对选文中周进的“哭”和“笑”发生了兴趣,于是设计了如下,请你帮他完善。
| 相关语句 | “哭”和“笑”的缘由 | 探究人物性格及成因 |
|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 ⑵________ | ⑷________ |
| ⑴________ | ⑶________ |
| |
| 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 众人帮助周进进考场,他觉得自己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
11.
“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众人各各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假如你就是金有余,向汶上县乡人讲述周进中举的经过,你说:________
。(不超过70个字)12.结合《儒林外史》的阅读及下面的链接资料,小花认为,周进可以归入闲斋老人说的第一类“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请你在闲斋老人说的其余三类中任选一类,列举出一个典型人物并作理由阐释。
(链接资料)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13.你们学习小组又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了探究,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展示你的探究成果。
在“寻阅读之趣”的最后,你们读了下列文章,研讨了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起来。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01月30日18版,有修改)
14.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2)由于编辑失误,第四段第一句话不小心被删除了,你试着恢复了这一句话。
15.小雨想要给第五段增添一个论据,他找来了下列两段文字,你建议他选用 段文字,并向他阐述了你的理由。
(甲)钱钟书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乙)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16.读了本文后,小雨和小花对“吴敬梓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各执己见,小雨认为“是”,小花认为“不是”。你觉得呢?请结合这次寻趣所阅读的文章以及你对吴敬梓的了解,帮助小雨或小花说服对方。
四、作文
17.(寻表达之趣)
近日,库车某校学生在教室里一起演绎扭脖子、赛马舞的视频走红网络。出乎网友意料的是,编舞老师不是音乐老师,而是一位语文老师。作为班主任,那位语文老师希望课间舞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寓教于乐。有网友慨叹:未来属于“有想法”的人。
请你以“‘有想法’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为本次语文寻趣之旅收官吧。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