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题《“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课题《“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

玉山县文成初中 饶江晓

1、课题的提出

刘延东副总理曾在2012年9月5日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优质资源班班通”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由数字校园建设向课堂应用转变,是目前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小学落地的主要载体。提升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应用效益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所必须聚焦的核心问题。

江西省自2010年5月开始实施“班班通”试点工作以来,截止2013年底,我省16635所学校的154191个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达60448套。同时,以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中心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体系初步形成。数字资源开始真正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然而,即使实现班班通的学校,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教师仅把班班通设备当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缺乏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型的教学设计能力;班班通应用没有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班班通资源应用模式也未成熟,教师可以借鉴的优秀课例少;区域层面的班班通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技术标准不一,校际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为进一步整合优质数字资源,依托省级资源云平台,构建学校管理、师生教学、家校互动等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平台,挖掘师生教学需求,做好技术支持、资源推送、教师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全面推进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深入应用,我省提出了《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课题。

玉山县自2010年开始装备“班班通”设备,止今已达880多套,完成了中心小学及初中以上学校的 “班班通” 装备。文成初中已装备“班班通”设备15套。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提出了《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我们认为,本课题《“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玉山县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具有较大的前瞻性,很有研究的必要。

2、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目前,国内外以“班班通”作为对象的研究逐年增加;对于“班班通”产生的背景、意义、内涵、实施规划、配备标准、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较多,而对“班班通”应用模式和应用效益评价方面的探讨不够。

3、概念界定

为进一步整合优质数字资源,依托省级资源云平台,构建学校管理、师生教学、家校互动等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平台,挖掘师生教学需求,做好技术支持、资源推送、教师培训等各方面

的服务,全面推进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深入应用。同时,有助于更好推进玉山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研究立足于我省“班班通”工程的推进,尝试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资源深入应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整体推进“班班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班班通”的应用效益探索,最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4、研究目标

①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将最新的应用方案结合到“班班通”的应用中,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微课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可推广的案例、课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增强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把信息技术高效地运用于学科教学,使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借助信息技术突破固定时空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突出师生互动性,教学实效性,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③通过研究,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通过教师教学博客,教研论坛、QQ群等网络交流渠道,开阔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率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均衡发展。

5、研究内容

①结合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 开展“班班通”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的案例、课例和微课的研究;

②通过案例和微课的实践和探索,开展“班班通”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③通过案例的实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探索,开展“班班通”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6、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①文献研究法:从教育论著、期刊杂志、网络上学习关于“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寻找更有力的支撑。

②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班班通”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借鉴外地经验,确定研究方向、内容、方法和目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访谈方式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的适当调整。

③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鼓励和指导教师及时通过论文、教学反思、随笔、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或感悟进行归纳提练,形成文字材料,以便交流和推广。

④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基于“班班通”背景下,通过优秀教育资源的应用,辅助教学,网上备课、网络研讨等形式,不断完善及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达到课题研究效益最大化。

⑤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系统分析初中语文教材,疏理篇目,设计教案,应用“班班通”资源,授课,反思,磨课,测试效果,摄制实录,制订评价标准,形成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研究“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

⑥统计分析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了解存在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如: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中的数据,了解和掌握“班班通”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7、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的理念,结合江西省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开发,以构建“班班通”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教与学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优质资源自主学习、个性化服务等“班班通”应用发展策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践“班班通”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构建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从管理应用、教师培训、环境优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整体推进“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

首先对“班班通”资源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把握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同时积极追踪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主题和焦点,引入参考和学习;然后结合省级资源云平台建设,在完善“班班通”管理和应用制度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环境,尝试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分析数据,挖掘师生的需求,推进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最后总结并开展示范建设,探索和构建“班班通”资源在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个案,为推广“班班通”的建设和深层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应用过程的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8、研究步骤 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题实验,我们将研究和实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A、准备酝酿、文献分析、调查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对“班班通”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把握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借鉴外地经验,确定研究方向、内容、方法和目标,组织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学习、有序展开实验。

B、策略设计、论证申报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②邀请专家指导,提出修改意见。

③向市电教馆、省电教馆上交课题立项申报书。 C、实施课题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6年5月) 第一阶段:(2014.6-2014.12)

①撰写开题报告。

②初步进入课题研究阶段:选定实验班级,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申请个人博客、电子邮箱和QQ等,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加大硬件投入,完善“班班通”设备建设,完善门户网站。

③系统分析初中语文教材,疏理篇目内容,设计教案,应用“班班通”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反思,整理分析,磨课,分析学生学习兴趣,测试学习效果,摄制课堂教学实录,制订相关评价标准,形成初中语文教学个案。

④系统分析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疏理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设计案例,

应用“班班通”资源融合微课教学,摄制微课实录,形成微课课例。

⑤整理实验班级成系列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构建区域教育资源库,上传江西省教育资源平台、玉山教育网及学校门户网站等,实现优秀资源共建共享。

⑥重点推进优质资源自主学习、个性化服务等“班班通”应用发展策略。通过教师博客,教研论坛、QQ群等网络交流渠道,不断研讨,构建与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第二阶段:(2015.1-2015.6)

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逐步完善“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教学案例。

②县电教站对实验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价与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在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进行修改和及时适当调整方案,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④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2015.7-2016.2)

①对前两个阶段的实验工作进行总结。 ②邀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建议。 ③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整理出初步研究成果。

④整理“班班通”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案例、课例等,构建和完善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库,参与建设优秀教育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D、总结结项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①梳理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成果、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

②汇编研究成果,展示“班班通”背景下具有区域特色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形成论文、案例、课例集。

③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填报结项报告书,提请省电教馆予以验收结题。

9、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2014年1 月 2014年 5 月 2014年 6 月 2014年 12月 2015年 1 月 2015年 6 月 2015年 7 月 2016年2 月 阶段性成果名称 调研报告、课题申报书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案例、微课等 优质教学资源、阶段小结、 中期评估报告 优质教学资源 阶段小结、研究反思 成果形式 调研报告 课题申报书 开题报告 案例、视频、软件 优质教学资源 中期评估报告 优质教学资源 研究反思 负责人 饶江晓 全体参加者 全体参加者 全体参加者 2016年3月 2016年5月 优质教学资源集 论文集、研究总结、结题报告 优质教学资源集 论文集、研究总结 主要参加者 结题报告 最 终 研 究 成 果(限 报 3 项,其 中 必 含 研 究 报 告) 序号 完成时间 2014年1 月 2014年5 月 2014年 6 月 2014年 12月 2015年1 月 2016年5月 最终成果名称 调研报告、课题申报书 成果形式 申报书及研究方案 负责人 饶江晓 开题报告、论文、案例、微课 视频、软件、案例 优质教学资源集 优质教学资源集、 开题报告及论文 视频、软件、软件 全体参加者 论文集、阶段总结、研究报告 论文及研究报告 主要参加者

10、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2008年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在《网络科技时代》发表;

(2)2008年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作用与原则》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发表; (3)2006年论文《浅谈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教育》发表;

(4)2010年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在《中小学电脑报• 信息教研周刊》发表;

(5)2011年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自主学习》在《中小学电脑报》发表; (6)2009年论文《浅谈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中小学电脑报》发表;

(7)国家级课题《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农村小学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研究》2010年5月电教馆结题;

(8)省级课题《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2010年7月江西省电教馆结题; (9)省级课题《“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2011年5月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结题。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饶江晓老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将近20年,中学一级教师,有很强的工作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主持过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省级奖,多次参加课堂教学比赛获省市奖。现为文成初中青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课题组主要参加者大部分达到高级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为40岁,有的是市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研员、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他们都主持或参与过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在课堂教学与教研教改上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环境保障

文成中学是一所县郊中学,硬件设施较好,宽带网已进入校园,有计算机100多台,电子阅览室1个,“班班通”设备15套,数码摄像机2台,学校建有门户网站,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信息资料极为方便;学校图书馆藏书较丰富,并订阅几十种报刊杂志,有利于师生查阅资料;学校有中高级教师五十多人,师资力量雄厚,为课题研究作出很好的理论

和实践指导。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多个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的精良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2)数字资源保障

目前,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容量达到了50T,为中小学各学段教师提供免费共享成系列的网络课程资源。玉山教育网、文成初中门户网也正创建区域教育资源库,为课题研究提供数字资源保障。

(3)人力保障

省电教馆成立总课题组,我校成立子课题组,在省、市、县多级信息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体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上下联动,能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推进。

(4)课题经费预算与保障

学习培训费5000元,书籍资料费4000元,打印、印刷费3000元,影像资料费2000元,交通费1000元,合计约1.5万元(其中1.2万元由学校承担)。“班班通”教育资源经费20万元由县电教站下拔。

11、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等学术杂志

(2)《中国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研》及《江西教育》等学术杂志 (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

(4)《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指导》张迪梅编著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5)《课题研究指导》许乃英 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