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孩子在愉悦中茁壮成长

让孩子在愉悦中茁壮成长

来源:叨叨游戏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孩子在愉悦中茁壮成长

作者:王敏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1年第08期

教育是师生的心灵沟通,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用一颗平常的心、真挚的爱去呵护、去浇灌、去激励。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有研究表明,80%的学困生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教师要有一颗愉悦的心,把快乐带进生活,带给学生,带进课堂。19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快乐教育”。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法。“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快乐了,学生就会快乐,教育才会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热衷于教育工作,要有职业幸福感,看淡名利,消除心理压力,凡事保持积极客观的心态。

热爱并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款待学生,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是给学生营造宽松成长环境的关键。热爱学生,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将七十年教师生涯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育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偶尔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抱怨,如处理稍有不慎,常常好心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格,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等陈腐观念,在我们学校甚至家庭,竟会时常演绎出一些教育的悲剧,把学生推向教育的另一端。 教师应有爱,但要注意爱的方式和方法,注重爱的结果。教师的言行,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对学生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中有度”。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这时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让我们记住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爱是理解、包容,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单是“恨铁不成钢”,那么“铁”就难以“炼成钢”。教师只有坚信“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这一理论,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出发实施教育,既要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并及时采取多种策略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爱的循循善诱下健康成长。

多给学生空间,放飞心灵,让他们的思维迸出火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积极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喜悦,这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应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老师”的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前者。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无论失败或成功,教师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珍惜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渴望,为他们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的智慧,让孩子们在爱的怀抱中愉悦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