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家长会,关心、帮助、督促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我接手这个班已经一年多了,发现还有不少孩子不会学习,有的孩子是没有学习兴趣,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如:写作业拖拉、甚至是不完成作业,不会自主学习、不会预习、复习等。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面对学习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作为家长的我们,怎样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会学习。 一、培养孩子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要千方百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他的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再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促使孩子自觉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劈头劈脑
地要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二、启发孩子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与人鱼不如教人渔。孩子自觉了,学习就成了平常事,而且在学习时还会产生新的乐趣。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倒是家长应尽力而为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在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问题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会成为孩子的难事了。 三、辅导帮助孩子,学会使用工具。
学习是孩子的工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掌握一些学习工具。笔和尺是工具,各种字典词典也是工具,都有一个怎样使用的问题,会用善用,就能促进学习。现在还有电脑、电子教育软件等,这是更高级的学习工具,怎样使用要学习,怎样利用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安排。家长在这方面,也要通过咨询学习,才能履行辅导帮助孩子掌握这些学习工具的职责。
四、高效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对知识点掌握的表现。
做好课后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并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家庭作业
是,课后复习最有效的途径,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检阅自己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有的孩子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看清楚,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 甚至 1、漏做、少做 、忘记带来。 2、不够专心,不够投入 。 3、依赖性很强 ,不。
4、不主动学习,稍有难度的题目,不愿意思考,等待老师讲解。
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要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忙忙叨叨学不到真本事,而且欲速则不达,极易出错误。
因此,做作业时,应该要求孩子: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同时,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搞纸,有的作业步骤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
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字,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让孩子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道错了,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能力。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甚至帮孩子改错,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 2、控制孩子做作业的时间 。
3、要养成认真书写,作业清楚的习惯。 4、督促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
5、督促学生养成及时整理书包、带齐学习工具的习惯。 五、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孩子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是很难的,强迫不是好办法。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成天自己坐在电视机前或是电脑前玩,而大声地呵斥孩子去看书,这其实是很难有什么说服力的,孩子从心里是不“不服气”的。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效应。
六、父母不仅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也要注意自己的学习。 大人通常情况下总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们的事,其实做家长的也要学习如何做家长。可主动上网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论坛或有关知识看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同时与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把每家庭教育孩子的得与失拿出来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收获更多喜悦。 七、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
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