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叨叨游戏网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也应革新教学理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动性发挥,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小学科学是一门将实践作为基本的课程,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实际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论述分析,希望可以为有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可以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类活动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开放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因教师引导不当造成教学的低效。怎样合理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

想要将一个问题得到解决,第一步应在细致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强烈好奇心。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水结冰了”“冰融化了”这几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提问学生,水结冰、冰融化和水沸腾中发生变化的都是一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有几种状态呢?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共同分析总结出具有价值的科学问题:①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②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③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固态?④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气态?⑤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⑥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蒸汽?学生间进而可以开展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适宜材料的选取,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找出其

中包含的科学规律,教师选择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意义,可以明显彰显事物的特性。只有这样学生探索事物的激情才能更加高昂,才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

例如,在水的沸腾、结冰、冰的融化这三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烧杯,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然后再准备一个温度较低的冰袋,在水沸腾成为蒸汽后,可将冰袋置于蒸汽上,观察冰袋上发生的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水在不断加热升温后沸腾变成水蒸汽,水蒸汽在遇到冷的冰袋后遇冷液化为液态的水。教师在这时还可以适当地点拨学生,戴眼镜的同学在冬天可能会有这种感受,在哈气后,眼镜上会有一层薄薄的雾气,这两种现象的原理都是水蒸气的遇冷液化。这样学生会在生活中继续探究有关水的形态的科学知识,养成在生活中探究的良好习惯。探究问题的设置十分重要,为了引导学生向科学的方向探索,教师应按照如下的几点要求进行问题设计:第一,迎合学生的兴趣点,具有针对性;第二,紧扣教材,问题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层层深入。

二、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

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是活动效果得到有效保证的关键。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的灵活性和弹性,对于同一问题可以设置多种解决的思路,让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有更多选择。

例如,教师在进行“空气有质量吗?”这一节课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例如在生活中给气球吹气,气球会飘起来。然后引出如何验证的问题,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如下,教师先明确学生需要在本次实验中培养的技能和需要了解或掌握的科学知识,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别是什么,做好教学准备,然后设计教学过程,细致到每一次的提问问题设置以及教师学生需要做什么。最后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教师落实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善于运用探究实验概念的转化

学生在科学概念的学习前,头脑中已经存在或深或浅的概念认识。为了使学生更加顺畅地进行概念的完整认识构建,通常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分析,才

能非让学生的概念认识同化于正确科学且完整的概念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量的积累,或者使学生调整自身的认知体系,使其认知发生质的改变,使学生透彻的理解和认识科学概念。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高级思维过程中,教师构架科学的探究过程,协助学生形成实验现象、实验推理依据、推导得出的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从实际结论入手,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例如,在“测量气温”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结论,每天气温的变化特征是先升高,再降低,可以为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并记录教室外面一天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准备实验器材,气温计和记录表等。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选取一天内从早到晚五个时间点,而后让学生用温度计室外阳光下,同一地点背阴处的气温,让学生将温度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形图。通过真实可感的探究实验形成对概念性科学知识的认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懂得知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增强探究能力。

四、培育学生反思自我的意识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得出结论与预期结论不符的情况,许多结论都不正确。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直接指责学生的错误,因为这样做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热忱和自信,但是同时也不要急切地为学生纠正错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

例如,在“观测风”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制作小风旗来测量风速和风向。有些同学制作的风旗所示的风向不正确,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合作探讨,通过自主分析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学生们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原因,如本次实验有些同学用厚重的布作为旗面或是没有选取柔软的丝织品,实验中选取的纸板不具有一定的硬度。这些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鼓励学生在失败后再次进行实验,这样会使学生获益匪浅。总的来说,想要真正的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课堂质量,使其有效,方式与手段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思考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培养出学

生良好的探究能力,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才能得到激发,授之以渔后,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层。

五、善于运用评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

小学生的自信很多时候都来源于教师的鼓励激励和表扬赞美。一个成功的科学教师善于运用生动且丰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科学教师不应该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应该全面地从多个角度评价衡量学生的情况,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还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应该及时地表扬肯定,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如果有学生愿意和别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发现,并且可以与别的学生良好的协作时,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

例如,在“混合和分离”这一课的实验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沙子和食盐进行分离,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食盐。有的学生整个操作过程流畅娴熟,表现出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提问、善于思考;有的学生与身边同学默契配合;有的同学完成实验态度端正,报告书写认真。教师应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本课有的同学在实验报告中书写的实验结论十分完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随时随刻都在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变化,例如食盐在加热后融化,食盐的蒸发结晶都属于物质形态或大小形状的变化,即物理变化。一类是化学变化…学生书写也很美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你真是一个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书写也这么端正清晰,真棒!等鼓励性语言评价,通过动人心弦的语言使学生爱上实验探究,爱上科学课。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发挥,并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蒋丽.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2(02):119-120.

[2]王琳.浅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87-188.

[3]雍海洋.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38):214. 作者简介:吴梦璐(1983—),女,汉族,北京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