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292010黉4年月  Jounrla of Zhengzhou In郑州stitut航e o空f A工er业on管au理tic学alI院n学du报stry‘社Ma会na科gem学e版nt()S—ocial…Science E…dition), V 。2L0 10 ・ 4 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张费微,肖玉英,罗思荣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通过对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现 有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的介绍,剖析现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就知识产权本科专 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1750(2010)02~0183—04 一、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院、管理学院等相关学院的教师共同组成,尚未形 成单独的知识产权教学机构。 我国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杭州师范大学课程设置。杭州师范大学 的推行,首要任务是要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 在2006年制订教学计划时,把知识产权专业的专 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课程模 业必修课分成了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专业基础平台 式是指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课程的结构形式,是实现 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除了法学的核心课程 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教学模式中高素质的师资 外,主要设置了知识产权导论、著作权法、专利法、 将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实践性教 商标法、技术合同法、欧盟知识产权法、美国知识产 学的采用将是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 权法、专利代理实务、专利文献检索等知识产权专 节。因此,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门课程。至于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的设置,由于在申 取决于课程的合理设置、课程之间的高效复合、高 报专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信息电子工程中涉 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实践性教学的采用。 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比较新,也比较尖端,而这方面 1.浙江省三所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的人才也相对缺乏,因此,法学院利用综合性大学 浙江省内现有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 的优势,与信息工程学院合作,重点培养在信息电 浙江工业大学三所大学招收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 子工程方面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工学院则作为 杭州师范大学和中国计量学院至今已经招收四届 知识产权专业的协办合作学院,为此在2006的专 学生。三所大学的共性是知识产权专业均设置在 业方向必修课程中主要有程序设计基础、电路原 法学院,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的是法 理、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实验等课程,这样与理工科 学学士学位。三所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理 基础课程的复合就定位在了信息电子工程一个方 工科基础、掌握管理和法律知识的知识产权复合型 向上。而管理学的复合则主要体现在专业选修课 人才,并强调知识产权实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 程中,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统计 本科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系统的知识产权课程以 学、现代经济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计算机安全、 外,均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理工科基础课程、管理学 工程制图、软件工程、数据库应用等管理学和信息 和实务性课程。问题是知识产权专业不像法学专 电子工程的深入学习课程。由于是初次开办该试 业那么有规定的核心课程,因此,三所大学在核心 点专业,再加上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这些课程的 课程的设置上有较大的不同。相似的是知识产权 设置,难免会存在问题。杭州师范大学经过两年的 师资队伍以法学院教师为核心,并与其他理工科学 教学实践,在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听取学生的 收稿日期:2010一O1—10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2O09年度规划课题(SC26) 作者简介:张费微,女,浙江绍兴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 罗思荣,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183・ 第2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9卷 反馈意见,以及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后,在2008年对 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取消 了专业方向必修课的设置,取而代之的是专业方向 识产权专业的定位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2008年9月26日,由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 会主办的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华 东大学长宁校区召开,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 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 华东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河 模块课程,这样可以便于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而不是由学校统一都按信息 电子工程的专业发展方向来进行培养。专业方向 的模块课程分为模块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每个 学生必须选择一个模块,选定模块之外的模块课程 可作为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择。模块课程按社会 北大学、长沙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 学等大学出席了此次研讨会。达成了四项共识:一 是关于知识产权专业的定位。知识产权应当是法 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分成四类,模块一保留了 2006年和信息工程学院合办时的课程设置并作了 相应的微调,侧重于信息电子工程领域知识产权专 业发展方向的培养。模块二侧重于管理学、经济学 知识产权专业发展方向的培养。模块三侧重于涉 外知识产权专业发展方向的培养,主要开设的模块 课程有欧盟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等。模 块四侧重于化学领域知识产权专业发展方向的培 养,主要开设的模块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 析化学、药物化学、有机硅化学、生物化学。专业基 础平台课程的设置也作了一定的微调,把知识产权 管理和工程制图从选修课调整为了必修课,调整后 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有:法理学、、刑法、民法、 刑事诉讼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商法、民事诉讼 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美国 知识产权法、工程制图、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知识 产权代理实务、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浙江工业大学和中国计量学院课程设 置。浙江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设置除开设 法理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等法学核心课程外,还开设知识产权总论、管理学原 理、化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技术基础、著作权 法、专利法、商业标志法、知识产权诉讼、专利审查、 商业秘密法、知识产权贸易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专利文献检索、外国知识产权法等专业课程。 中国计量学院2006年的教学计划中,知识产 权专业除开设法理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 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学核心课程外,还开设知识产 权法总论、18~20世纪科学技术史、国际知识产权 法三门专业必修课程和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平面设计、科技法、知识产权管理学、知识产权评 估、知识产权经济学、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生 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贸易、知识产权 投资、专利文献检索与写作、美国知识产权法等18 门专业选修课程。 2.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关于知 ・】84. 学和管理学两个门类的集合,理工不应当属于知识 产权学科专业内容,而只是该学科必要的背景。二 是关于知识产权专业的法学课程。法理学、民法 学、刑法学、、国际法、商法、民诉法、刑诉法、行 政和行政诉讼法,九门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三是关 于知识产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产权总论、 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竞争法、知 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产权许可AI'-]课程作 为必修课。四是关于法学(知识产权专业)管理类 和理工类课程。经济学原理(或西方经济学)、管 理学原理、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评估(可以是 选修课),并在各知识产权法课程中,融人一些管 理内容。至于理工类课程的开设,与会人员认为应 当根本各校情况开设,形成特色,另外各校还可以 通过选修课形成特色。这样就可以在基本共同课 程的前提下,形成共性和特色。 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 问题 1.知识产权教育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教 学机构,使得课程间的复合难以实现 现有培养模式下,知识产权教育交由法学院、 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理工科学院来组织的做 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利于教学的组 织和管理。导致很难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复合, 尽管在培养目标上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培养复 合型的人才,但现行的课程教学一般是跨学院的。 比如说,信息电子工程方向的课程,法学院的教师 是无法胜任的,而由信息电子工程学院的教师来担 任,而信息电子工程学院的教师往往会把知识产权 专业学生当成该信息电子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来 进行授课,而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又往往由于缺少 该门课程学习的前继基础课程内容,往往会觉得很 难听懂。理工科、管理学、经济学这些课程都会跨 好几个学院,往往很难做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 接,从而导致复合的目的不能达到,只是一堆看似 张费微,肖玉英,罗思荣: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复合的课程而已。要实现课程之间的复合,笔者认 为不仅课程的设置要合理,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 体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各课程之间的上下衔接。 2.招生的小规模化使得学生选择模块课程的 理想化设置难以实现 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内容,同时也没有实务性操作 的感性认识,其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有法学理论而 无专业技能,因此并不大受企业欢迎,在就业方面 面临困难。 因此,本科阶段要想培养的学生具有应用性又 能成为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或中介服务 杭州师范大学2006年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信 息工程学院电子方向的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在教学 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电子方向的课程一点不感 兴趣,有学生希望能开设化学方向的理工科,也有 人才,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商标注册申请等知识 产权代理的实务性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4.实务型知识产权教育师资的严重缺乏,使得 学生希望取消理工科的课程,仅仅将理工科作为一 个选修的方向,而不要作为必修课。为此,杭州师 范大学在2008年修改教学计划时作了较大的调 整,理工科不再作为必修课,同时增设了模块课程, 将化学和电子作为其中的两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然而模块课程的选择和开设是需要有一定数量的 学生作为基础的,但由于目前知识产权专业在杭州 师范大学只有一个班40人的招生规模,因此,以后 学生对模块课程的选择必然会面临因某几个模块 选修的人数太少,而导致某些模块课程的理想化设 置难以实现。 3.课程设置重理论而忽视知识应用,使得人才 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必须最终有利于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才是 各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生存的基础。而目前虽 然各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都定位在应 用性的人才,但对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设置却明显偏 少,在2008年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关于知识产权专业的定位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共识 中,很遗憾没有看到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商标 注册申请等知识产权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纳入知识 产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虽然知识产权人才的 培养是多元化、多样性、全方位的,但是社会的需求 主要在企业和中介,在以专利为主的技术管理经营 岗位。 2008年6月5日,发布的《国家知识产 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 伍建设。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 才。“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急缺的知识产权人才主 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另一类是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 一方面,适合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严重缺 乏;另一方面,作为知识产权专业的本科生,由于知 识产权专业划归法学文科的关系,掌握的是纯粹的 实务型课程难以开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一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本 身就缺乏经验;二是知识产权的师资本身就不足; 三是知识产权是一门跨多学科且应用性很强的学 科,现有知识产权师资中从事知识产权实务、特别 是从事专利、商标等代理实务的教师则更为稀缺。 实务型师资的稀缺,直接导致了教学计划课程的设 置中重理论而轻实务,同时即使有相应的实务型课 程的设置,也因为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很难 实现课程开设的目的,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 社会的急需。 ’ 三、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和 教学改革设想 1.明确知识产权教育的专业定位,成立专门的 知识产权教学机构 尽管在培养目标上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培 养复合型的人才,但现有的培养模式下,很难实现 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复合,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的知 识产权战略,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知识产权的应急性 人才,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尽可能考虑设立专门的知 识产权教学机构来组织知识产权方面的教学和管 理。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教学机构,一是便于组织 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工科等多学科的教师直接 参与到知识产权专业的本科教学中,有时间和精力 去共同探讨具体课程的设置和具体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的制定,并且也便于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并不断地及时改进。二是便于摆脱法学、管 理学、经济学、理工科等学科专业设置的束缚,可以 根据知识产权学科自身的特点设置适合社会需要 的课程。三是肯定了知识产权专业的性,便 于吸引广大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教育中,也便于在 全校范围内推广知识产权的通识教育,从而把知识 产权专业的学生推向市场。 2.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经明确:企业急 ・1 85・ 第2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9卷 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将是高等院校 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点。知识产权人才的社 会需求将越来富集于技术知识产权领域,企业最大 量需要的是专利工程师或者专利律师类知识产权 业基础平台的必修课程。第二,高校在知识产权教 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与知识产权实 务部门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践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在 商标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版权代理机关和人民法 技术管理人才。因而,高等院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应当向企业倾斜,应当注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 务性,缺乏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本科生的培养应 当适量,在本科阶段应着重培养社会急需的有一定 理工科技术基础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 院知识产权庭等实务部门从事社会实践和毕业实 习,鼓励学生到高新企业实习,为企业设计合理的 知识产权战略。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到实务, 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急需的知识产权人才。 4.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适当引进实务 人才。而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年内掌握这么多的 型兼职教师及实现资源的共享 知识的确比较困难,因此,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复合 目前,各高校均有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专业 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学课程除了学生必修和 教学科研师资力量,但现有知识产权师资中有跨学 选修的通识教育的公共课程外,主要包括三类,第 科背景的高素质知识产权教学人才仍然不多,而从 一类是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包括法理学、、 事知识产权实务的人才仍然稀缺,也导致部分高校 刑法、民法等法学类核心课程和著作权法、专利法、 不能开设知识产权实务性课程,为此,笔者认为,除 商标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与检索、知识 了普通的引进人才和人才继续教育外,解决的办法 产权代理实务、工程制图、美国知识产权法等知识 还有两个,一是根据知识产权教学的特殊性,在高 产权专门课程。第二类是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模 校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中可以聘请知识产权实务 块课程可以按照电子和化学两个方向设置,而机械 界的专家(法官、律师、专利代理人、科技局情报信 方向课程的开设宜放在专业基础平台的必修课中, 息检索人员等)作为实务型兼职教师,开设专利申 内容可以融人工程制图的课程中。因模块课程涉 请文件的撰写、专利审查、专利文献检索、商标注册 及理工科的课程,所以开设的时间应放在大一、大 申请、知识产权评估等知识产权代理的实务课程, 二时为宜,至于理工科具体课程的设置,应当以所 以充实现有师资队伍的不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 开设课程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该相关领域技术人 专业视野。二是要充分利用本区域的专业教学科 员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基础和平台即可。第三类是 研人员的特长,对于实务操作较强的课程或是双 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可以按各个学校的特色选择开 语教学的外国知识产权法课程的开设,处在同一区 设欧盟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评估学、知识产权国 域的高校可以尝试让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学生跨 际保护、知识产权判解研究等知识产权专门课程或 校修课,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社会效益,实现资 管理学或理工科的课程。 源的共享,可以很好地缓解目前知识产权本科专业 总而言之,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国家所急需知识 学生人数不多,选课困难的现实,共同促进知识产 产权人才的需求,同时又充分考虑在本科阶段能培 权专业学科的发展。 养的可能性。 3.注重实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 参考文献: 能力 [1]郑友德,孙鉴.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M].上 社会急需的知识产权人才是企业急需的应用 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性和实务性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2]程静.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M]. 时一定要围绕应用性和实务性的特点,注重对学生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实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第 [3]胡开忠.当前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的方向[M].上 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一,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增加专利申请文件的撰 【4]黄武双.对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写、专利文献检索、商标注册申请等知识产权代理 [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的实务内容,并且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平台的必 责任编校:罗红。张静 修课程,同时考虑到技术人员在触及专利时必须要 学会看图、修图,所以,笔者建议将工程制图纳入专 ・1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