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及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及赏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 导语】李⽩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他讴歌祖国⼭河与美丽的⾃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李⽩的诗具有“笔落惊风⾬,诗成泣⿁神”的艺术魅⼒,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李⽩的诗富于⾃我表现的主观抒情 ⾊彩⼗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种排⼭倒海、⼀泻千⾥的⽓势。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喻、拟⼈等⼿法综合运⽤,从⽽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的意境,这就是李⽩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的诗歌对后代产⽣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下⾯是为⼤家带来的李⽩《蜀道难》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蜀道难唐代:李⽩

噫吁嚱,危乎⾼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西当太⽩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摧壮⼠死,然后天梯⽯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之⾼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雄飞雌从绕林间。⼜闻⼦规啼夜⽉,愁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作:也若此)剑阁峥嵘⽽崔嵬,⼀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避长蛇;磨⽛吮⾎,杀 ⼈如⿇。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西望长咨嗟!

译⽂

唉呀呀!多么⾼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法详谈。⾃从那时⾄今约有四万⼋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有飞鸟能过的⼩道。从那⼩路⾛可横渡峨眉⼭顶端。⼭崩地裂蜀国五壮⼠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川。善于⾼飞的黄鹤尚且⽆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蜀道真难⾛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听到这些怎么不脸⾊突变?⼭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尺;枯松⽼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来的客⼈,为了什么⽽来到这险要的地⽅?剑阁那地⽅崇峻巍峨⾼⼊云端,只要⼀⼈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若不是⾃⼰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造反。清晨你要提⼼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吮⾎真叫⼈不安;毒蛇猛兽杀 ⼈如⿇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西望令⼈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惊叹声,蜀⽅⾔,表⽰惊讶的声⾳。宋庠《宋景⽂公笔记》卷上:“蜀⼈见物惊异,辄⽈‘噫吁嚱’。”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千岁:极⾔时间之漫长,夸张⽽⼤约⾔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烟:⼈员往来。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太⽩⼭,⼜名太⼄⼭,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县⼀带)。鸟道:指连绵⾼⼭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迹所不能⾄。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地崩⼭摧壮⼠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答应送给他五个美⼥。蜀王派五位壮⼠去接⼈。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条⼤蛇进⼊*中,⼀位壮⼠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也来相助,⽤⼒往外拽。不多时,⼭崩地裂,壮⼠和美⼥都被压死。⼭分为五岭,⼊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的故事。摧:倒塌。天梯:⾮常陡峭的⼭路。⽯栈:栈道。

六龙回⽇:《淮南⼦》注云:“⽇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此⾯⽽薄于虞渊,羲和⾄此⽽回六螭。”螭即龙。⾼标:指蜀⼭中可作⼀⽅之标识的峰。 冲波:⽔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指激流。逆折:⽔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黄鹤:黄鹄(Hú),善飞的⼤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青泥岭,在县西北五⼗三⾥,接溪⼭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多云⾬,⾏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峰。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星宿名。古⼈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摸。历:经过。胁息:屏⽓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君:⼊蜀的友⼈。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壁。但见:只听见。号古⽊:在古树⽊中⼤声啼鸣。从:跟随。

⼦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昔有⼈姓杜名宇,王蜀,号⽈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规。⼦规,鸟名也。蜀⼈闻⼦规鸣,皆⽈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闻⼦规啼,夜⽉愁空⼭”的,但不如此⽂这种断法顺。

凋朱颜:红颜带忧⾊,如花凋谢。凋,使动⽤法,使.....凋谢,这⾥指脸⾊由红润变成铁青。去:距离。盈:满。

飞湍(tuān):飞奔⽽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响声。砯(pīng)崖:⽔撞⽯之声。砯,⽔冲击⽯壁发出的响声,这⾥作动词⽤,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壑:⼭⾕。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蜀。

剑阁:⼜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剑⼭之间的⼀条栈道,长约三⼗余⾥。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势⾼⼤雄峻的样⼦。“⼀夫”两句:《⽂选》卷四左思《蜀都赋》:“⼀⼈守隘,万夫莫向”。《⽂选》卷五⼗六张载《剑阁铭》:“⼀⼈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夫:⼀⼈。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所守:指把守关⼝的⼈。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匪,同“⾮”。朝:早上。吮:吸。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咨嗟:叹息。

创作背景

  ⼀般认为,这⾸诗很可能是李⽩于公元742年⾄744年(天宝元载⾄天宝三载)⾝在长安时为送友⼈王炎⼊蜀⽽写的,⽬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不测之⼿。

赏析整体评析

  这⾸诗是袭⽤乐府旧题,意在送友⼈⼊蜀。诗⼈以浪漫主义的⼿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势,借以歌咏蜀地⼭川的壮秀,显⽰出祖国⼭河的雄伟壮丽。

  ⾄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就诗论诗,不⼀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川峻美的同时,告诫*,蜀地险要,应好好⽤⼈防守。

  诗采⽤律体与散⽂间杂,⽂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潮激荡。整体把握

  这⾸诗⼤约是天宝(唐⽞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第⼀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秦⼊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特点来描写,以展⽰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栈相钩连”为⼀个段落。⼀开篇就极⾔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乐曲的主旋律⼀样激荡

着读者的⼼弦。

  说蜀道的难⾏⽐上天还难,这是因为⾃古以来秦、蜀之间被⾼⼭峻岭阻挡,由秦⼊蜀,太⽩峰⾸当其冲,只有⾼飞的鸟⼉能从低缺处飞过。太⽩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带的峰。民谚云:“武公太⽩,去天三百。”诗⼈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的神话,点染了神奇⾊彩,犹如⼀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胜的妙⽤。下⾯即着⼒刻画蜀道的⾼危难⾏了。

  从“上有六龙回⽇之⾼标”⾄“使⼈听此凋朱颜”为⼜⼀段落。这⼀段极写⼭势的⾼危,⼭⾼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你看那突兀⽽⽴的⾼⼭,⾼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体,直写⼭⾼,⽽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险,更见⼭势的⾼危。诗⼈意犹未⾜,⼜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得连千⾥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喻,⼈⾏⾛就难上加难了。以上⽤虚写⼿法层层映衬,下⾯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

  青泥岭,“悬崖万仞,⼭多云⾬”(《元和郡县志》),为唐代⼊蜀要道。诗⼈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势的峻危来表现⼈⾏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扪星⾠、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前。

  ⾄此蜀道的难⾏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笔锋⼀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个古⽊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传响,充满哀愁,使⼈闻声失⾊,更觉蜀道之难。诗⼈借景抒情,⽤“悲鸟号古⽊”、“⼦规啼夜⽉”等感*彩浓厚的⾃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有⼒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逶迤千⾥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全篇结束,主要从⼭川之险来揭⽰蜀道之难,着⼒渲染惊险的⽓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峰之⾼,“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先托出⼭势的⾼险,然后由静⽽动,写出⽔⽯激荡、⼭⾕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串*镜头:开始是⼭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后,跟踪⽽来的是⼀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不暇接,从⽽造成⼀种势若排⼭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势的⾼危已使⼈望⽽⽣畏,那此处⼭川的险要更令⼈惊⼼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在⼗分惊险的⽓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剑⼭和⼩剑⼭之间有⼀条三⼗⾥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耸⽴,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诗⼈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吮⾎,杀 ⼈如⿇”,从⽽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的安史之乱,证明诗⼈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蜀道逶迤、峥嵘、⾼峻、崎岖的⾯貌,描绘出⼀幅⾊彩绚丽的⼭⽔画卷。诗中那些动⼈的景象宛如历历在⽬。

  李⽩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诗⼈寄情⼭⽔,放浪形骸。他对⾃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的情感⽓质,因⽽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体进⾏写景抒情。⾔⼭之⾼峻,则⽈“上有六龙回⽇之⾼标”;状道之险阻,则⽈“地崩⼭摧壮⼠死,然后天梯⽯栈相钩连”。诗⼈“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由六龙回⽇写到⼦规夜啼,天马⾏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了⼤量散⽂化诗句,字数从三⾔、四⾔、五⾔、七⾔,直到⼗⼀⾔,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风格。诗的⽤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韵到底的程式。后⾯描写蜀中险要环境,⼀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奇,⾃*⼈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某事⽽作的。明⼈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为蜀咏”,“别⽆寓意”。今⼈有谓此诗表⾯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定论。逐段分析

  第⼀段从开头到“相钩连”,⽤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五丁开⼭的神话,点染了神奇⾊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称为“五丁⼒⼠”。他们⼒⼤⽆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蜀王就命五丁⼒⼠移⼭开路,迎娶美⼥。在回⾏路上,见⼀条⼤蛇蹿⼊⼭洞,五丁⼒⼠上前拉住蛇尾,⽤⼒往外拖,忽然地动⼭摇,⼭岭崩塌,压死了五丁⼒⼠。秦国的五个美⼥都奔上⼭去,化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民,凿⼭开路,牺牲了不少⼈,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运⽤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句:“地崩⼭摧壮⼠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辟路⽽牺牲的劳动⼈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蜀才有⼭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段诗到此为⽌,⽤四韵⼋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栈的蜀道。“六龙回⽇”也是⼀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

西驰,直到若⽊。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意是说:太阳也得向⾼⼭借路。⽽的⼭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之⾼标”,这⼀句就是说:上⾯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峰。“⾼标”是⾼举、⾼耸之意,但作名词⽤,因⽽可以解作⾼峰。萧⼠赟注引《图经》云:⾼标是⼭名。这是后代⼈误读李⽩诗,或有意附会,硬把⼀座⼭名为⾼标。原诗以“⾼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个不同的⽂本。《河岳英灵集》、《极⽞集》这两个唐⼈的选本、敦煌⽯室中发现的唐⼈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之⾼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整,若论句⼦的⽓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

  以下⼀⼤段⼜形容蜀⼭之⾼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蜀的必经之路。这条⼭路百步九曲,在⼭岩上纡回盘绕,⾏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宿之⼀。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险的⼭路上,从秦⼊蜀,就好似仰⾯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都⼿按着胸膛,为此⽽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段的前半,四韵⼋句,⼀⽓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忽然接⼀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的主题。作者不像作⼀般送⾏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句本⾝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路险,⽽写⼭中的禽鸟了。诗⼈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岩,真是旅⼈怕⾛的道路(畏途)。在这⼀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的⼦规鸟,常在⽉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死,死后化为⼦规鸟,每天夜⾥在⼭中悲鸣,好像哭泣⼀样。

  以下还有⼀韵⼆句,是第⼆段的结束语。先重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凋朱颜”在这⾥只能讲作因惊骇⽽“⾊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

  第⼆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崔嵬”到末句是⼜⼀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之险,但作者分⽤两个韵。“尺”、“壁”⼀韵,只有⼆句,接下去⽴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中忽然插⼊这样的短韵句法,⼀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才⽓⼤,⾃由⽤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段前⼆句形容⾼⼭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句形容⼭泉奔瀑,冲击崖⽯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句,⽽是总结“上有六龙回⽇之⾼标”以下的⼀切描写。在⼭⽔形势⽅⾯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接⼀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为什么到这⾥来呢?这⼜是出⼈意外的句⼦。如果从蜀中⼈的⽴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路不好⾛,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的⽴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去呢?

  接下去转⼊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像这样的地⽅,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去镇守,就⾮常危险了。这⼏句诗完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描写蜀道之难⾏,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点。李⽩作乐府诗,虽然都⽤旧题,却常常注⼊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侵,导致⽣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段诗,在李⽩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以为讽刺严武,有⼈以为讽刺⼀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段诗所迷惑,⽽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性,写在赠友⼈⼊蜀的诗中,实在使⼈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感情之流露:蜀中势⼒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割据野⼼的⼟壤,李⽩害怕友⼈误⼊是⾮之地,命丧宵⼩之⼿,故有“⼀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