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学导式课型的设计
莲塘布衣
所谓学导式课型,就是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以“学”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种课型。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讲解难、分析难和掌握难的问题,设计学导式课型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同时让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把课堂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了一番梳理,同时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就学导式课型分四个步骤作简要介绍。
一、设疑——自读自学
为克服老师教学满堂灌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进行创新,突破教学惯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伊始要对所教课文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进行适当的启导,切入学导式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和知识基础的影响,教师每节课的启导显得十分重要。要求教师在课前研究课文材料,并理出课文线索、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切入点,全理地开户学生的学习思路来进行自读自学。以教学《匆匆》为例,本人精心钻研,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自读自学且有针对性的问题:1、生活中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有哪些?2、“时间”这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3、看不见的“时间”在课文中为什么似能看得见和感觉得出来?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结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谈谈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想。布置好自学习题后,给出
足够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自己动手、动脑,在课文内外找出答案。如有同学指出时间也和流水一样,可以像湖水一样静止,也可以像山泉一样流动;有同学指出时间可能是一种“神秘”物质,宇宙中的一切离不开时间;有同学指出人的生命是由分分秒秒组成的,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时间……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讲解的大量时间,又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辩疑——精读精学
因为学生所讨论的问题是碎小的,局部的,不完整的,所以这一步要求把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整理。本人结合课堂的教学思路,把问题融进教材中去,联系生活的实际使获得的那些零碎信息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达到对课文的真正了解和掌握。“真理越辩越明”,对课文的核心观点可采取辨析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将相和》时,有学生对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表示怀疑;对蔺相如“渑池立功”的经过表示更不可信。本人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可保留他的观点。如有学生提出“秦王是一个聪明绝顶,阴险毒辣的人,他不会轻易让蔺相如回去的,他会宁可玉碎也不会让其‘完璧归赵’,所以不可信。”也有学生提出文中“渑池立功”更是一处虚构,因为秦王是一个暴君,不可能心平气和地被人耍把戏……通过辩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历史故事和历史问题。当然,也要求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指出他们的缺点。这个过程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要点和精化,是精深过程。虽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要求能画龙点睛,使学生的知识缺陷真正得到指正和新的启示,真正达到学能所用和学能创新的目的。
三、解疑——精读共学
解疑是进一步完善导学的步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积极性,要有的放矢
地点拔和演示。首先是要检查学生对所布置习题的理解和完成情况,把每一道题都落实到书面上,切忌一晃而过,形式主义。其次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给出适当时间让他讨论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本人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宇宙”和“什么是生命”两个问题。讨论时可以是两人一组,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一方面进行适可而止的辅导,一方面维持好讨论的秩序。讨论中,有同学提出“生命”就是指人和动物;有同学提出“生命”是由“吃”和“吐”组成的;有同学提出“生命”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切实地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讨论,使问题越辩越明,最终找到答案,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能力。讨论后,使学生产生了学习上的成就感,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第三步是及时总结、归纳讨论情况,对正确的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予以纠正;对讨论积极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力求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促进同学们共同进步。
四、巩固——熟读多学
这一环节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课文讲完后,应及时地进行练习和巩固,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知识技能。学生识记容易遗忘,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时的巩固练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课外练习,也可由学习小组组织集中练习,或自查自练,还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课内知识。在教学《开国大典》后,鼓励学生们想象出更全面更完整“开国大典”盛况。我及时布置学生查找相应资料,如查找《中国历史》,观看电影《开国大典》,或上网查找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进一步丰富课文,更好地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无论哪一点,教师都应监督执行,不能放任自由。要有系统的巩固性计划,通过让学生系统的熟读课文,多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