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河航道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在复杂流态下的应用

内河航道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在复杂流态下的应用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1年10月 水运工程 Port&Waterway Engineering 0ct.20ll 第10期总第459期 No.10 Serial No.459 内河航道船舶航行操纵 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在复杂流态下的应用 张波 ,刘万利 ,伍文俊 ,余新明 ,李一兵 ,黎国森 2.长江航道局,湖北武汉430010) (1.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 摘要:基于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航行操纵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开发了适合内河航道的曲线拟合坐标系下的 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其中水流数学模型采用贴体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船舶航行操纵数学模型 采用比较流行的“组合型”水动力模型。在实船和船模在静水条件及均匀流条件下的航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复杂流 态河段船舶航行操纵数值模拟的研究,表明该船舶数模基本能够模拟船舶在复杂流态下的航行操纵情况。 关键词:水流数学模型;水动力模型;船舶航行操纵 中图分类号:U 6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972(201 1)10—0100—05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hip manipulation in inland rivers with complicated flOW ZHANG Bo ,LIU Wan—li ,Wu Wen-jun ,YU Xin—ming ,LI Yi—bing ,LI Guo—sen (1.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Sediment of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Tianjin 300456,China;2.Changjiang Waterway Bureau,Wuhan 430010,China) Abstract:Based on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ship navigation.a plane 2一D mathematical model of ship navigation manipulation is established.which is under the body—fitted coordinate system based on staggered grid,which is perfect for inland rivers.The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uses the 2一D lfow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is under the body-fitted coordinate system based on staggered grid,and the ship navigation model uses the combination—type hydrodynamic mode1.Based on the checking test in still water and regular flow,through the simulation on ship manipulation in complicated flow,we get that the 2-D mathematical model of ship navigation manipulation can basically simulate the ship navigation in complicated flow. Key words:flow mathematical model;hydrodynamic model;ship navigation manipulation 船舶航行操纵数学模型包括水流数学模型和 船舶航行数学模型。国内关于水流数学模型的研 究工作,已有大量成果。但基于通航水流条件的 船舶航行操纵模拟,还处于初始研发阶段。 笔者开发了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学模 型,其中水流数学模型采用贴体坐标系下的平面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船舶航行操纵数学模型采用 收稿日期:2011-04一O1 比较流行的“组合型”水动力模型ll 】。 通过对所建立的船舶数模进行验证和参数率 定,使船舶数模与实船和船模在静水和均匀流中 的航行操纵性能吻合良好。通过复杂流态河段船 舶航行操纵数值模拟的研究,对已建立的数学模 型进行进一步验证,从而提高船舶数模的计算精 度,以便能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应用。 作者简介:张波(1979一),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航道工程及水流泥沙动力学的研究。 第10期 张波,等:内河航道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在复杂流态下的应用 1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验证l4 1.1原型资料 原型资料为2003年9月实测的红水河流空滩河 段地形图,大化水电枢纽总平面布置图,2006年3 月实测的大化水电站船闸工程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平 面修改图以及2005年3月实测的红水河曹渡河口至乐 滩航道整治工程流空滩开挖平面布置图。水位、流 速验证资料采用2006年5月—6月实测的水文资料。 1.2计算条件 计算区域选取从大化枢纽至二桥(下简称二 桥)下游1 150 n 之间的河段,计算范围约3.1 km。在 该计算区域内布置1 17×100个网格结点,经正交变 换后得到正交曲线网格(图1),边界线为原河道边 界。与正交曲线网格对应的新坐标系( ,叩)下的 区域为117×100的矩形网格,网格长15~30 m,宽 3~6 m。本次计算中取流场的计算时步长为2 s。 图1计算网格布置 1-3水位及流速分布验证 1)水面线验证。 各级流量下沿程各水尺数模计算值与实测值 水位偏差均在0.05 m以内(图2)。 图2水位验证 2)流速分布验证。 各流量级的测流断面均为4个,各横断面流速 分布数模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图3),大多 数测点流速偏差在o.2 m/s以内。 距离/m 图3流速验证(CL1,Q=795.13 In /s) 2船舶航行操纵数学模型的参数率定l6 2.1船舶静水操纵性率定计算 静水率定资料采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获取的静水试验资料。船舶回转模拟计算采用35。 满舵计算运行轨迹(图4);船舶z形操纵性模拟 采用舵角±10。往复操作计算(图5)。结果表明, 船舶数模计算结果与实船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x/L 图4 35。回转试验验证 ——实船 一一数模计算 .厂 .L 。 图5—10。/10。Z形操纵验证 2.2船舶在均匀流中航行操纵性检验计算 船舶在均匀流中航行操纵性资料采用交通运 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研究的船模航行资 料。计算值与船模试验值比较接近(图6),个别 情况虽存在一定误差,但差值不大。 实体船模 数模计算 a1静水航速3.5m/s,涨潮乘2 5m/s潮;流 实体船模 数模计算 t======:=::蓝 b1静水航速3.5m/s.落潮乘2 0m/s;潮流 图6均匀流验证 ・102・ 水运工程 3船舶数模在工程中的运用 3.1工程概述 挡水坝段、中间通航渠道、上闸首、闸室、下闸 首和下游引航道,全长1 268 1TI。船闸为v级(图 7)。枢纽下游最高通航水位136.4 m,最低通航 水位126.7 m,最大通航流量3 500 in /s,最小通航 流量783 1TI /s。 3.1.1大化枢纽概况 大化枢纽位于红水河中游的广西大化瑶族 自治县境内。枢纽通航建筑物包括上游引航道、 桃 图7枢纽平面布置 3.1.2研究河段河道概况 50 m 350 m(航深×航宽×弯曲半径),通航保 证率95%。 研究河段为从大化枢纽至二桥下游1 1 50 m之 间的河段,全长约3.1 km。该河段为石质河床,岸 壁陡峭,以大化大桥(下简称大桥)为界,河床 上宽下窄。滩槽高差大、分界明显。 3.1.3有关通航标准 该河段经整治后拟达到内河Ⅳ航道标准:即 内河I V航道的引航道口门区水流表面 流速:在口门区的有效水域范围内,纵流速 ≤2.0 m/s,横向流速 ≤0.3 m/s,回流流速 。≤0.4 m/s。另外在引航道口门区宜避免出现影 响船舶、船队航行的漩水、乱流等不良水流条 件(图8)。 通航500吨级船舶,最小航道尺度达到2.5 m× 图8天然条件下计算河段流场(q=8 ̄7 ifl /s) 图9方案1 第10期 张波,等:内河航道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在复杂流态下的应用 3.1.4工程方案概述 处,抛填后抛卸区顶面高程小于105.0 1TI,并注意 抛填均匀。 1)方案1(图9)主要进行炸礁和抛填,具体 工程布置为:①口门区上游左岸石盘进行炸除, 其炸礁至设计高分程别为123.5 m和124.5 m;②大 桥前沿左岸边滩进行小范围炸礁,炸至设计高程 2)考虑到深沱对流态影响很大,提出了方 案2(图10)。在口门区上游石盘、大桥前沿进入 主航道左岸石盘切除工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 两桥问卡口处凸嘴石盘进行部分切除,并对大桥 下游及两桥中间卡口下游至二桥范围内的深沱进 为123.5 m;③大桥前沿右岸边滩大范围炸礁,炸 至设计高程123.5 ITI;④两桥中间左岸石盘及右岸 凸嘴进行炸除,炸至设计高程123.5 m。炸礁完成 行填沱,填沱高程至1 13.0 m。以避免主流过于集 后,将炸礁残碴清理抛卸至两桥间卡口下游深沱 中,达到削弱不良流态目的。 图l0方案2 3.2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成果 3.3.2天然情况下船模计算成果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别对天然情况、方 1)流量1 500 m 7s以下时,以3.0 m/s航速可顺 案1、方案2条件下的枯中洪流量进行了水流条件 利上行通过两桥主通航孔,仅船上行至两桥间卡 的计算。 口处(距堤头700~850 1/1)漂角有所增大(最大 3-3船舶航行操纵数学模型的应用 漂角达20。左右);以3.0 m/s的航速可顺利下行通 3.3.1试验船型的选择和船模主要尺度 过口门区及桥区河段。以3.0 m/s的航速可顺利下 大化枢纽建设导致该河段断航30余年,而 行经过下游口门区及两桥通航孔。 且复航后立即实现船型标准化的可能性不大, 2)流量4 000 1TI /s时,3.5 m/s航速上行通过 即实际过闸船型可能较为繁杂,不可能针对所 两桥时存在一定困难,航行在两桥间时漂角较大 有船型进行试验研究。代表船型选择原则是: (最大漂角达l9.57。)。流量4 500 1TI 7s时,大桥 与GB 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以下简称 下游弯道处的乱流、漩水的强度和范围均有一定 《标准》)中列举的船型相同或相近,具有船模 程度的加大。用3.5 m/s航速上行二桥时由于左岸 试验所需资料(如线型图、整体布置图、桨图和 桥墩附近流速较大,行至二桥上游卡口处时受航 舵图等)。这种船型的尺度与船闸尺度以及船闸 道内不良流态影响,船的漂移加大,此时最大漂 所处河段航道尺度是匹配的,通常情况下,也是 角达25.84。。 对应等级船闸中最大的船型,一般情况下,只要 3)5 000 m。7s和5 500 m 7s流量下,由于航槽 最大通航船舶能在该航段顺利通航,其他船舶均 内流态紊乱,乱流、漩水等不良流态强度大为增 能顺利通航。因此,仅选取500吨级散货船作为 加、其范围几乎覆盖整个航槽,已不能上行进入 代表船型。 桥区。由此可见,该流量级下,该河段成为险滩 水运工程 碍航河段。 4)流量为6 000 m /s以上时,右岸边滩流态 较好,只要对局部礁石加以清理即能满足航行水 深要求,模拟计算表明:船舶可以沿该区域顺利 上下行。 虽然两桥问距很短,且两桥之间的流态较 差,但是并没有因为两桥间距的不足对500吨级 货船上下行产生影响。 3.3.3方案1船模计算成果 1)当流量在2 200 Ill /s以下时,以3.0 m/s 的航速能顺利进出船闸下游口门区经过下游的大 化大桥、二桥;当流量为2 200~3 474 ITI。/s时, 以3.5 m/s的航速上行通过两桥之间航段时,船 在航槽中有一定的漂移(最大漂角达21.27。), 以3.0 m/s的航速能顺利下行经过下游口门区及 两桥通航孔。 2)流量为4 500~5 500 ITI /s时,以3.5 m/s的 航速上行通过两桥之间航段时,在航槽中的漂移 也随之加大(最大漂角达27.81。)。上行经过口门 区时可顺利进入船闸下游引航道;以3.0 m/s的航 速能顺利下行经过下游口门区及两桥通航孔。 3)流量为5 500 in /s以上时,以4.0 m/s的航 速上行时,漂移幅度进一步加大,但是以15。以下 的舵角仍然能够较为安全地通过两桥。 各个流量级的船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布 置能够较好地解决两桥间因乱流、涡漩等不良流 态产生的碍航问题,上行通过两桥间航段时基本 能保证上行的安全,下行出船闸口门区时较为顺 利。 3.3.4方案2船模计算成果 1)流量为5 000 m3/s和5 500 m3/s时,以3.5 nds 的航速上行时,船在航槽中有一定幅度的漂移(最 大漂角达21.13。),但是能够通过两桥,之后上行 经过口门区时,右舵8.3。能顺利进入船闸下游引航 道,以3.0 m/s的航速能顺利下行经过下游口门区 及两桥通航孔。 2)流量为6 000 nI /s和6 564 nI /s时,以3.5 m/s 的航速上行和以3.0 m/s的航速下行时,船舶可以 顺利通过桥区。 方案2实施后,流速虽略有增大,但流态改善 非常明显,工程实施后,船舶可顺利通过桥区。 由此可见,增加深沱的抛填高度,可使设计方案1 取得更好效果。 4结语 1)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学模型中,水 流数学模型采用贴体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 学模型,船舶航行操纵数学模型采用比较流行的 “组合型”水动力模型。 2)对所建立的船舶数模进行了验证和参数率 定,采用水流数学模型对依托工程河段的天然实 测的水面线、断面流速分布等进行了验证;对船 舶数模根据实船或船模在静水条件及均匀流条件 下的航行试验资料进行了相关参数率定,经过率 定后的船舶数模与实船和船模在静水中的航行操 纵性能吻合良好,具备实用的基本条件。 3)复杂流态河段船舶航行操纵数值模拟的研 究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船舶数模基本能够模拟船 舶在复杂流态下的航行操纵情况。 参考文献: [1]周绍明,盛子寅,冯悟时.多用途船的操纵性预报计 算fJ].船舶工程,l 983(6):4,27-35,42. 【2]Liu W L,Li Y T,Cao Z X.Two—dimensional modeling of alluvial rivers in mountain areas[C]//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Moscow,Russia: 2007. [3]Patankar S V.Numerical heat transfer and lfuid lfow[M]. Washington D C:Hemisphere Pub.Co..1 980. [4]刘万利,张波.内河航道船舶航行操纵平面二维数值模 拟初步研究报告【R】.天津: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 研究所,2008. (本文编辑武亚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