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23 期 ·护理研究·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²值P值例数3030总满意率[%非常满意(n)基本满意(n)不满意(n)(n)]199293.33(28)1012873.33(22)4.32000.0376227
的发生率,提高其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李丹.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8):30-31.
[2] 马骁啸.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1193-1194.[3] 孙正秀,刘荣梅.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7(22):272.
[4] 王美兰,王小燕,徐静,等.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实施
俯卧位通气的疗效观察与风险管理[J].护理研究,2015(28):3566-3568.
[5] 郑飞玲,李健.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机
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51-52.
[6] 余燕梅,刘利华,蒋玉芳,等.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3):695-697.
[7] 叶子,贾菲.ICU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J].健康周刊,2018(20):146-147.
[8] 宋灿,柴瑞丽.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
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3):1.
[9] 高婧.ICU护理风险管理对ARDS患者VAP、其他护理风
险事件及护理舒适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138,144.
[10] 于娟娟.ICU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
吸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69.
[11] 周刊.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37.
[12] 赖文华,吴鸟青,赵贤,等.ICU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8,39(11):2184-2186.
3 讨论
ARDS的病因包括肺内因素和肺外因素两大类。其中肺内因素包括患者患有肺炎、肺挫伤、发生误吸或吸入有毒物质等,肺外因素包括患者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多发伤(如多发性骨折、连枷胸、脑外伤)、休克、重症胰腺炎等[5]。进行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需积极预防其发生VAP。有学者指出,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其病情危重,对其进行护理的难度较高,因而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7]。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仅重视其疾病的转归情况,难以满足其身心需求,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从而可对其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8]。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一种护理模式[9-10]。有学者研究指出,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其VAP的发生率,提高其疗效,保障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1]。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其VAP的发生率、GCQ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赖文华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其VAP的发生率和护患纠纷
浅析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戴晴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以便为多导睡眠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2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监测结果准确的3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监测结果失真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接受多导睡眠监测期间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对监测环境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对监测仪器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和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中对环境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对监测仪器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和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对监测环境不适应、对监测仪器不适应和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等。
[关键词]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监测结果;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3-0227-02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常用的检查方法[1]。多导睡眠监测是指在患者夜间睡眠时,对其呼吸状况、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图、心电图、心率等生理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了解其在睡眠时有无呼吸暂停的情况及其出现呼吸暂停的次数、时间、发生呼吸暂停时其最低动脉血氧值等生理指标的一种无创性监测方法。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涉及的生理学监测指标较多、安置监测仪器电极的过程较为复杂且进行持续监测的时间较长,易发生监测结果失真的情况。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350例患者。将其中监测结果准确的3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监测结果失真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例,女147例;其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43.8±10.8)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9例;其年龄为19~60岁,平均年龄(为42.8±1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接受多导睡眠监测期间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具体的方法是:1)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6 h以上的监测。进行监测的项目包括患者的脑电图、肌电图、心电图、眼震图、胸式呼吸及腹式呼吸时的运动指数、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2)使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接受多导睡眠监测期间的相关情况。调查问卷包括监测
228《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23 期 ·护理研究·
呼吸停止的时间在10秒钟以上被称为呼吸暂停。患者呼吸的气流下降50%以上被称为呼吸不足。2)血氧饱合度。血氧饱合度的下降是OSAH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OSAHS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5%。3)肌肉运动指数。通过监测OSAHS患者胸部肌肉运动指数可判断出该患者的呼吸暂停是属于中枢性呼吸暂停还是阻塞性呼吸暂停。4)脑电波。根据OSAHS患者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波,可判断出其睡眠是处于深睡眠状态还是处于浅睡眠状态,进而可判断出其OSAHS的严重程度。5)心电图。部分OSAHS患者可出现心律异常的情况。有研究表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涉及的监测指标较多、安置监测仪器电极的过程较为复杂且进行持续监测的时间较长,易出现监测结果失真的情况,进而会影响诊断OSAHS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对其进行如下护理:1)保持监测室内安静、整洁、舒适,保持监测室内的温度及湿度稳定,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2)监测室外的噪声值不能超过80 dB[2]。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介绍睡眠监测室的环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重要性及相关事项,以防止其出现紧张的情绪,进而影响监测结果。4)在进行监测前,让患者洗头、修剪指甲等。5)在进行监测的当天,叮嘱患者不要午睡,在晚上6:00后要避免进行剧烈活动,并保持情绪稳定。6)在患者入睡前,护理人员需协助其更换舒适的衣物,并叮嘱其少喝水。7)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或高龄患者,需让其家属进行陪护,必要时需对其进行心理疏导。8)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多导睡眠电脑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监测数据缺失。9)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监测录像。对存在呼吸阻塞的患者,需重点观察其呼吸、心电图波形及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对监测环境不适应、对监测仪器不适应和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等。
参考文献
[1] 曹小燕.探讨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J].世界
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287-288.
[2] 唐国芳,梁小燕.多导睡眠监测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华夏医学,2014,27(5):107-109.
环境、患者自身状况及医护人员操作三个方面的内容。3)对患者的多导睡眠质量图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从中找出导致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因素。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在对照组的311例患者中,对监测环境不适应的患者有16例(占5.15%),对监测仪器不适应的患者有16例(占5.15%),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的患者有24例(占7.72%)。在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对监测环境不适应的患者有18例(占46.15%),对监测仪器不适应的患者有17例(占43.59%),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的患者有11例(占28.21%)。观察组患者中对监测环境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对监测仪器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和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中对监测环境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对监测仪器不适应患者的占比和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的比较[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²值P值
例数对监测环境不适应对监测仪器不适应31116(5.15)16(5.15)3918(46.15)17(43.59)
7.81457.15280.02160.0287
监测仪器导联连接不当24(7.72)11(28.21)6.21540.0328
3 讨论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OSAHS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可对人在夜间睡眠期间的呼吸状况、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图、心电图、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并通过对其多导睡眠质量图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睡眠期间是否发生呼吸暂停及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时间、发生暂停时的最低动脉血氧值等情况。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结果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OSAHS的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中的多种监控器能够测量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各种生理信号,包括:1)呼吸频率。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中的气流监控仪可监测到患者发生OSAHS时呼吸停止的长度和频度。患者
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华 丽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兴化 2257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兴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护理组(RN组,n=34)与常规护理组(UC组,n=3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RN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治护后,RN组的FMA评分高于UC组患者,P<0.05。RN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高于UC组患者,P<0.05。结论 :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3-0228-02
脑出血又叫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在无脑外伤的情况下其脑实质内的血管发生破裂所引起的出血。有研究表明,脑出血的发生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管老化及长期吸烟、酗酒等密切相关[1]。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多数存活下来的患者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3]。孟晓旭等[4]研究发现,及早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以兴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探讨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