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四方实验二小 姜 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苏杭是人间天堂的话,那么西湖可以称得上是苏杭最璀璨的明珠。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于西湖的美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
1.有个词语比较难读----净慈寺,齐读。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图片,它是杭州西湖上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林子方”是什么人?
2.从题目我们知道了地点和人物,你还能知道什么?(时间,事情)
3.学古诗,就要先读懂它的题目,现在谁能来完整的说说题目意思?(“我”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朋友林子方。)
4.、现在,让我们根据明白的意思再来读读题目,注意停顿。一起读。
5.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 我们对他已经比较熟悉了,前面学过他的--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树头花落„„,好一幅暮春美景啊,想看看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吗?
三、初读全诗
1.那我们马上打开课本,先自己自由读两遍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念通顺。好,开始!谁想来读。
2.读诗,可不仅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怎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种朗读方法。(投影出示带平仄的古诗)平仄朗读法:古人把字分成平声和仄声两大类。【板书:平 仄】今天一声二声的字属于平声,用一条短横表示,读时就把声音拖长一些;三声四声的字属于仄声,用一条竖线表示,读时就把声音放短一些。【板书:长 短】听懂了吗?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打手势,我的手势慢就读得慢些,我的手势快就读得快些。先来试试第一句。
学生自己打着手势也来练习。
5.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其实读诗的方法有很多,闲暇时像这样打着节奏读读古诗,时间久了古诗的韵味
就会浸润你,你也会读出古诗的这种韵律美。(板书:韵律美)
四、自主释意:
1.刚才我们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学习古诗还要读懂古诗的意思。下面给大家2分钟自主学习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读懂这首诗,请看自学要求:(出示要求)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书中的插图,大体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 (2)实在不理解的词句请圈画出来。
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2.出示古诗(预设:刚才有同学提到了„„)
3.老师查阅了词典,毕竟在词典当中有两种解释,你认为在诗句中它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4.同学们有做笔记的习惯吗?那就请同学根据老师平时的要求在书中写下毕竟的意思。 5.那“四时”在古诗当中又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出意思(指春夏秋冬四季。)
你理解的很好,但在这首诗当中它指指六月之外的时间。诗歌不必拘泥于文字,这里是强调六月于众不同。同学们可以把这个也写在书上。
6.继续理解词语:无穷?别样红?
7.小组合作:像这样读懂重点词语会对我们理解课文很有帮助的,现在小组配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每人说其中一句,好,先练习练习。
小组交流:配合说完整首诗。教师指导
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意思,古诗却用短短28个字就可以精妙的概括出来,这就是古诗的凝炼美啊!(板书:凝炼美)
五、入情入境
1.六月的西湖和其他时候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西湖四季的景色(出示图片) 2.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对呀,尽管西湖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但在诗人心中却更爱六月的美景:(出示:前两句)为什么呀,你能再用诗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出示后两句诗。
3.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两句,作者是怎样写出莲叶、荷花的这种美的?把关键字词圈画出来,细细地品味品味。
4.你从哪个字、哪个词中读出了美呢?
无穷或接天:多。能不能再用一次成语来表示表示?
看来这荷叶真的是很多很多,发挥你的想象,能多到什么程度?(出示莲叶一望无际的图片,引导看图理解)
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
5.绿和碧做比较:老师给改了一下,看行不行?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用充分的理由反驳我。
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绿。
6、全班交流:
(“碧”字能看出莲叶的青翠、有生命力、生机勃勃„„)
7.自古诗人也多爱用这一碧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出示拓展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教师小结碧的好处。
8.继续交流,作者还从哪写出了荷花的美?
为什么这荷花红得不一样?可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体会仔细想想,你能找到哪些原因?(①有了朝阳的映衬。是啊,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红色的光晕照得一切都变了,粉嫩的荷花被映红了脸。②红花还需要绿叶衬,有了绿绿莲叶的衬托,红花才会这样的红艳!③心情好。④露珠„„)
看一个 “别样红”让我们读出了这么的意思,可见作者用词确实非常精妙。你看,(出示)这别样的红,红的那样特别,那样可爱,红的让我们禁不住想要赞美它。(读)
9.上句的“碧”对应着下句的“红”,这样的颜色多么鲜明,这两句中还有像这样相互对应的词语,你们来找一找。
拓展古诗(出示:绝句) 你能找到对应的词吗?
小结:多有趣呀,这一个词对着一个词,非常的工整、漂亮。你看,颜色对颜色,事物对事物,数字对数字„„,读起来很有意思,这就是古诗的对仗美。(板书:对仗美)
10.(音乐+图片)瞧,这西湖里的荷叶、荷花,这无穷的碧、别样的红互相辉映,再加上这诗句的——引说(指板书:韵律美 凝炼美 对仗美),真是美不胜收啊。让我们一起脱口再来称赞一番吧:(出示全诗)朗读、背诵。
六、拓展理解:
同学们,在古诗中还有许多送别友人的诗句,出示:《赠汪伦》
这首诗是直接写出来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场景,而今天这首诗呢?你看看诗句内容,有什么发现?
这种描写景物巧妙传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式,这就叫借景抒情。【完善板书:借景抒情】 老师相信,在你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好课下,让我
们也学习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教学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韵律美 借景抒情 凝炼美 对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