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西省2020年7月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押题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山西省2020年7月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押题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山西省2020年7月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押题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核分人

卷Ⅰ(选择题共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35.5 0-16 H-1 Na-23 C-12 N-14 Zn-65 Cu-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填在

题后括号内。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省城太原为创办全国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B.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C.倡导市民文明出行

D.共享单车随意停放

2.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3.食盐中加了碘酸钾(KIO3)以补充人体所需碘元素,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5

D.+7

4.化肥的合理使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 A尿素

B.氯化钾

C.磷矿粉

D.碳酸钾

5.我国在测定古生物化石年代时,可根据碳-14衰变的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碳一14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原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 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B.碳是非金属元素

D.碳-12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碳-12和碳-14属于不同种元素

6.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火箭升空的一节燃料为液态氢,它与液态氧混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右图所示。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7.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19H19N706),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分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叶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叶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比氧元素质量分数大

8.我省运城盐湖有“冬天出硝、夏天晒盐”的现象,这里的“硝”指硫酸镁晶体,“盐”指氯化钠。右图是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镁的溶解度

B.60℃时,50g硫酸镁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硫酸镁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钠 D.冬天析出硫酸镁晶体的原因是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9.下列实验室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泥沙 B. 鉴别棉纤维和合成纤维 C.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D.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操作或所用试剂 溶解、过滤、蒸发 点燃闻气味 混合气体点燃 分别取样,加少量水 10.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卷Ⅱ(非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35.5 0-16 H-1 Na-23 C-12 N-14 Zn-65 Cu-

二、生产生活应用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空气污染”。

(1)太原市为创建绿色家园,减少空气污染,将所有的燃油、燃气出租车换成电动出租车,这样有效减少了________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填一种物质即可)。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创建“美丽中国”采取的具体行动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

项即可)

12.为了饮用更纯净的水,许多家庭在厨房中装了净水器,如右图所示: 在该装置中多处用到活性炭。活性炭在净水中不仅可以滤去水中不 溶性杂质,还可以____________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这主要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

的结构。装活性炭的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13.下表列出了两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及其主要成分。 生活用品 医用双氧水 主要成分 过氧化氢 强力去油剂 氢氧化钠 (1)用双氧水给伤口消毒时,伤口上会产生气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强力去油剂时需要戴上防护手套,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易潮解 【关注生产实际】

14.矿山废水中含有大量的H2SO4和CuSO4,直接排放会影响水体酸碱性,并造成重金属污染。通过处理可以回收金属铜,并使废水pH和重金属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已知:步骤Ⅰ无蓝色沉淀生成。

(1)步骤Ⅱ和步骤Ⅲ都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得到金属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Ca(OH)2可以降低铁屑的消耗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解释) (4)步骤Ⅲ需加入Na2S,由此推测废水③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B.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C.氢氧化钠易溶于水

三、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共5分)

15.

鸡蛋的营养价值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g的鸡蛋,约含7g蛋白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

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

近。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 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贮藏柜中贮藏30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CK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

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个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g鸡蛋,约含蛋白质______g。

(2)用C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 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

③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6.A-F是六种不同物质。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C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分析辨识,解决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B的俗称是__________。 (2)D→B反应中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型)。 (4)A+B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基本实验】

17.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___。

选择该种收集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18.同学们在实验操作金属的性质练习时,发现回收铁钉和铜片烧杯中的铁钉和铜片都生锈了。同学们对铁生锈的条件和铜锈成分产生兴趣。 Ⅰ.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0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0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0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险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资料:铜片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生成的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它受热后会分解生成某些物质。为了检验加热后的产物,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右图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管壁上有水珠出现。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小芳认为是氧化铜;小明认为是碳粉;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芳的猜想正确。 该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为了保护金属资源不被腐蚀,在保护金属资源时,尽量不要让金属与____________ 同时接触。

六、定量分析题(共6分)

19.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克。 (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山西省2020年7月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押题卷》

参与解析

1.D【解析】公交不大声喧哗是文明行为;垃圾分类回收,可减少垃圾堆放处理,又可以节约资源;文明出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交通文明有序;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会导致交通混乱。故选:D。 2.A【解析】B不能吹酒精灯火焰;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只能悬在试管口正上方垂直滴加液体;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上,试管倾斜。A是正确的,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选:A。

3.C【解析】KIO3中钾元素为+1,氧元素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故选:C。

4.A【解析】氮肥应含有氮元素,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CD分别为钾肥、磷肥、钾肥。故选:A。

5.B【解析】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6+8=14;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碳-12与碳-14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且是非金属元素。故选:B。

6.A【解析】根据图示判断氢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但可以重新构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选:A。

7.D【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1”省略不写,A不正确;B分子不能由元素组成,只能由原子构成;C叶酸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是由原子构成,C不正确;在叶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6×6)=19:8,所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比氧元素质量分数大,D正确。故选:D。

8.C【解析】在相同温度下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A不正确;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60g,在60℃时溶解30g硫酸镁至少需要50g水,则形成的饱和溶液为80g,而不是50g,所以B不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有氯化钠析出,C正确;60℃时以下,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而60℃时以上,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D不正确。故选:C。

9.C【解析】A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泥沙,是将不溶物与可溶物分离,用过滤的方法,操作正确;B点燃棉纤维无特殊气味,而点燃合成纤维有刺激性气味,B正确;CO2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中混有少的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不易被点燃,C不正确;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放入水中,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熟石灰不会,所以可将二者鉴别开来,D正确。故选:C。

10.D【解析】原溶液为不饱和氯化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应从原点开始,A不正确;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溶液,溶液质量不会为零,B不正确;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固体由锌变成铜,锌相对原子质量为65,铜为,所以固体质量

不会增加,应该略减少,C不正确;氯化铜与银一反应即可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随反应的进行,沉淀量增加,直到反应结束,D正确。故选:D。 11.(1)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多骑自行车少乘私家车(或双面使用纸张等)(合理即可)

【解析】(1)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2)作为中学生能为改善环境采取的行动有:多骑自行车少乘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双面使用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12.吸附 疏松多孔 合成

【解析】活性炭在净水中起吸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13.(1)2H202=2H20+O2↑ (2)B

【解析】双氧水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用它消毒时,伤口上气泡,是过氧化氢发生分解产生了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02=2H20+O2↑。注意反应条件不能写二氧化锰催化剂。(2)戴防护手套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14.(1)过滤

(2)Fe +CusO4=FeSO4+Cu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排在铜之前,且硫酸铜可溶 (3)Ca(OH)2会与废水中的硫酸发生反应,消耗了废水中的硫酸,减少了铁屑与硫酸的反应 (4)CuSO4 (或Cu2+)

【解析】(1)步骤Ⅱ和步骤Ⅲ的操作均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操作是过滤;

(2)步骤Ⅱ中加入铁得到金属铜,只能是铁和硫酸铜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 +CusO4=FeSO4+Cu。金属与盐能反应的原因是:单质金属比盐中金属活泼,盐必须可溶。

(3)步骤I中加入少量Ca(OH)2,又无蓝色沉淀生成,可知加入的Ca(OH)2只与废水中的硫酸发生反应,这样减少了铁屑与硫酸的反应,使铁屑可以与硫酸铜充分反应。

(4)步骤Ⅲ加入Na2S后,生成CuS沉淀和达标废水,所以不达标废水中一定含有Cu2+(或CuSO4)。 15.(1)14

(2)Ca(OH)2+CO2=CaCO3↓+H20 (3)对比实验 (4)③

【解析】(1)一个鸡蛋重约50g的鸡蛋,约含78蛋白质,那么每100g鸡蛋,约含蛋白质14g。 (2)C涂膜中含有氢氧化钙,涂在鸡蛋表面时,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覆盖在鸡蛋表面上,对鸡蛋起到保鲜作用。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0。(3)通过图表分析,可见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对比实验方法。(4)鸡蛋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①不正确;鸡蛋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②不正确;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乔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

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所以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③正确。 16.(1)H2O 消石灰(或熟石灰) (2)热 (3)CaCO3 +2HCl=CaC12+H20+CO2↑复分解反应 (4)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再根据关系图发现A和B反应生成C和D,所以该反应只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4)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又因为B、C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即钙元素,所以B、C应是碱和盐,B是氢氧化钙,那么A即是酸,D为水。(2)水生成氢氧化钙,只能是水与氧化钙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A为酸,D为钙盐,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需要有沉淀、气体或水中的至少一种,常见反应为碳酸钙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也正确。

17.(1)试管 (2)①③④⑤ 大理石和稀盐酸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MnO2 (3)酒精灯 2KClO3=2KCl+302↑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 MnO2

【解析】(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发生反应,收集时应选择向上排空气取气法,所以选择的仪器是:①④⑤③,药品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收集CO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3)若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中只能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物质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所以需要补充的仪器是酒精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该实验只能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集满的标志是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18.I.(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充满 (2)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或注射器内O2体积减少) (3)与水接触和铁的纯度

Ⅱ.[作出猜想]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少量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黑色固体完全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0+2HCl=CuCl2+2H20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交流反思]氧气和水

【解析】1.(1)U形管中氧气从a中充气,空气从b管排出,所以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充满。(2)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证明氧气是铁锈蚀条件之一需要做对比实验:一个实验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另一个实验是铁只与水接触。而该实验U形管中充满氧气,U形管中所有物质都能与氧气接触,所以无法得出结论,只能利用充有20mL氧气的注射器分析,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或注射器内O2体积减少),说明氧气减少,即证明铁生锈消耗了氧气。(3)对比实验①②得出,

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②③分析潮湿的普通铁丝生锈,潮湿的纯铁丝不生锈,所以铁生锈与铁的纯度有关。

Ⅱ.[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初中化学所学黑色固体,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只可能是氧化铜或碳粉,那另一猜想只能是二者的混合物。

[设计并进行实验]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证明它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稀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即可证明原黑色固体为氧化铜;而碳不与酸反应。由于小芳的猜想正确,所以在该实验中要用足量的酸,黑色固体完全消失,才能证明只有氧化铜而没有碳粉。二氧化碳遇湿润的紫色试纸可以变红。

[交流反思]根据铁与铜锈蚀的分析,发现都与氧气和水有关,所以该空题两种物质:氧气和水。 19.(1)50 (2)3.8%

【解析】(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100g×5%=(100g-x)×10% x=50g;

(2)根据图像可知,当a为80g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设:80g氢氧化钠与73g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 + HCl= NaCl + H20 40 58.5 80g×5% y 4080g×5%

58.5 =y y=5.85g

5.8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0g+73g ×100%=3.8%。 答:需水50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