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9-2010年散文阅读备考指要

2009-2010年散文阅读备考指要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09-2010年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

一、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

1.从文章整体入手,理清行文脉络。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与“情”。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作者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2.研究背景,了解创作历程。

散文通常是社会生活的折射,了解了文章的相关背景,就掌握了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文学作品阅读选文为《兽·人·鬼》,解答这篇文章的题目就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了解了创作历程,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就不难找到题目的答案了。 3.借助想象,体会作者情感。

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联想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之心了。

4.掌握手法,找准突破口。

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叙事散文讲究以小见大,注重形与神的关系;写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把握其情与景的契合是解读的关键;咏物散文则往往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手法,理解其象征手法和抒情方式是解读的重点。掌握不同类型散文的表现手法十分重要。 5.明确技巧,有的放矢。

阅读散文,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①比喻。②反衬。③对比。④象征。⑤排比。⑥变换人称。不同的人称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用“我”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他”或“她”可以写出不同人的感受。⑦反复。便于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增强文章节奏感,使上下文衔接更紧凑。⑧白描手法。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⑨用典。能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⑩寓庄于谐。能使文章行文活泼,幽默风趣。 6.瞻前顾后,辨析句段关系。 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关联。如《话

说知音》(2002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设题: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分析这两部分,就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二、明辨试题类型,遵循答题程序

类型一:考查“是什么”。主要包括“说说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某某词或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题对策为:

1.掌握语句的特点。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寻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或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和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即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如《灯火的温情》(2007年高考山东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设置了这样一道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这道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答这道题,应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词典义,然后理解它们的语境义,最后联系上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类型二:考查“怎么写”。主要包括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答题对策为:

1.明确谋篇布局的方法。散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象、联想、象征、白描、细节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

2.掌握基本的答题程序。考查文章谋篇布局、思路层次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得出谋篇布局或思路层次的特点。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散文的结构层次主要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出结构层次,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其方法通常是从综合归纳各段内容入手,有主句的文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其次,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②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如《总想为你唱支歌》(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有这样的题目:“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道题是考查表现手法的。解答该题,第一步,要指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和想象。第二步,要回答比喻、拟人和想象的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2

类型三:考查“为什么”。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为何要这样处理等。答题对策为:

1.掌握写作技巧的作用。散文的结构手法有伏笔、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其作用为: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 2.遵循基本的答题程序。首先指出题目中的内容使用了什么写法(用术语),其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所在,然后结合文章主旨对其作用进行总结。如《炉火》(2007年高考辽宁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的题目:“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道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解答时,第一步,要指出写法:伏笔(引出下文)。第二步,要具体分析: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炉火”,却从“秋去冬来”写起,主要考虑“炉火”和“秋去冬来”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第三步,结合主旨分析: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到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留下了空间。 三、关于开放性试题

1.鉴赏、赏析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泰山之思》文后第21题:“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解答鉴赏、赏析类试题的一般方法为:读懂题干,领会要求;依托文本,把握内容;亮出观点,鉴赏分析。 2.分析、评价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评价,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它强调阅读与认知的关系,既要通过阅读丰富和深化认知,又要根据自身的认知对作者的观点或文本的重要语句进行分析、评价。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弄清原文结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概括。

3.认识、理解类试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文中某个话题或与文本相关的某一生活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文后第22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用第一人称,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然后再谈理由。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应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做到看法明确,举例恰当,表述清楚,言之成理。

4.联想、想象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谈谈文章给自己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这类试题以文本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文本,要求融入考生自己的感受、体验、观点和认识,是考生自身的认识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的完美结合,也是今后试题设置类型的发展趋势。

散文,特别是通过写物、叙事抒发个人感怀的名家散文,在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命题中备受青睐,并会继续成为2008年全国卷和地方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主角。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研究散文的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把握四个特点

①观点含蓄。散文要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和心理体验,这是散文的核心。然而,虽然有些散文卒章显志,或在重要段落揭示出了文章的

3

主旨,但多数较为含蓄。

②材料纷杂。散文的材料有较强的跳跃感,时空转换比较频繁。 ③语言生动。散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乃至奇妙、鲜活,极富表现力。

④技巧灵活。散文的表达技巧灵活多样,常见的表达技巧有:①表现手法,如象征、烘托、衬托、对比、渲染、先抑后扬、借景抒情。②行文结构技巧,如伏笔、铺垫、悬念、照应等。

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

1、叙事散文 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丰子恺的《送考》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阅读途径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明了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象意义。第二,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种描写、映照、衬托等。第三,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2、写景散文 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震撼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茅盾的《雷雨前》和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是写景散文中的价佳作。

写景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

3、抒情散文 指注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和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应是教材所选的抒情散文名篇。 抒情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明确抒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第二,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第三,联系文章主旨。

4、哲理散文 指通过刻画某种具体现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钱钟书的《论快乐》和史铁生的《想念地坛》可谓哲理散文的佳作。从近年来高考的选材看,所选作品多为哲理散文,所以应当引起关注。阅读时要细细品读、细细琢磨,准确把握,既不能找不到切入点,也不能挖掘过了头。 哲理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全文主旨。第二 ,把握贯穿全文的象征物的整体形象。第三 ,整理分析作品刻画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第四,分析

4

具体描写的形象特征,理解阐发的哲理。

总之,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注意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才能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1.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答题模式:

a.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b.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结构类题型

1.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解题示例:(1)[2006年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附原文首尾两段: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答]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2006年北京卷第20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

5

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附原文开头两段: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土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儿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别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地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定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答]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如何爱书,第二段主要写“书虫”怎样爱读书。第二问:从“书虫”爱书,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

1、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散文的“心灵”——中心。例如:2005年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中心就是“遗憾”;2006年广东卷《夕阳透人书房》、2006年全国1《阳光的香味》看标题就能让人窥见其中的滋味。 开头的几种模式: (1)欲扬先抑;

(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

6

(3)对比、映衬;

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提问方式:“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基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答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答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具体的作用。 再如散文的结尾: 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谓 “卒章显志”。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

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的抒情。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外,散文取材“小中见大”的特点,过渡句、段的作用等等都应有所了解,特别要注意文章关节处所具有的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