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探讨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 陈琳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在美国文学中,成长小说是美国文坛的经典代表作品,其可以充分的表达出美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并且 可以从作品中体会到美国人的思想追求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本文主要对成长小说概述、著名成长小说赏析和成长小说中 的美国文化进行探讨。以期人们可以从成长小说中体会到美国的文化背景和精神需求,同时可以从作品中获取相应的启 示,以便可以使人们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而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0 ’ 关键词:美国文学;成长小说;美国文化 在美国,有较多的文学家将目光投向人类的成长问 题。这部分作品是描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经历,当主人公 遭遇某些事件后,通常会发生情感变化,最终走向成熟。 因此,加强对美国成长小说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美国文 化,同时可以为我国的青少年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成长小说概述 成长小说在美国文学中属于常见的课题,在美国的 文坛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成长小说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 成长小说的重点部分是关注成长问题,在成长小说中,主 人公通常是在经历一定的变故后,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了 解,从而走向了成长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通常 由天真走向迷茫,最终走向痛苦的结局。因此,加强对成 长小说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美国文化。 一、以看出,美国的成长小说反映着美国的社会现实,同时显 示着美国当代人的社会现实口]。 (三)《红色勇士勋章》和《敞篷船》赏析 斯蒂芬・克莱恩在l9世纪著作了《红色勇士勋章》 和《敞篷船》。是当代社会的经典代表作。《红色勇士勋章》 中主人公亨利参加了,当其走向战场时,却被恐惧所 吓倒,并且逃往森林深处,当其冷静后,对自身的行为羞 愧难当,并且在逃跑时打伤了同伴。但是由于同伴不了解 ,使亨利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亨利对自身的愧 疚和朋友的死亡中,其在后续的战斗中勇往直前,在麻木 中真正的成为了英雄。在经历了残酷的现实后,亨利害怕 别人揭穿以前的表现,亨利决定走出战争阴影,开始新的 生活,最终亨利成功的经历战争走向了成熟。 在《敞篷船》中,作品属于自传,讲述四位遭遇海难 的年轻人互助互爱的故事,在其逃生的过程中,四个人甘 愿守夜,在孤独中体现了兄弟的情谊。但是大海却使主人 公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作品中最强壮的人不幸淹死,幸存 者成为大海的解说人。主要是由于深刻的经历使其认知了 自然,并且学会了迎难而上p】。 在克莱恩的作品中,其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人类在 面临困境时,要勇于识别善恶,并且要克服自身的恐惧, 在其作品中,主人公通常是在经历了不幸后逐渐走向成 熟。由此可以看出,在克莱恩的作品中,充分的显示了人 们面对困难时勇于斗争的精神,其充分的显示了当代美国 人的思想,其认为,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必然会克服一 个个困难。 (四) 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 在经历了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生存的意义, 霍林格在1951年著作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品中,主 人公霍尔顿希望人们可以互敬互爱,他帮助同学做作业, 关注妹妹成长,同情社会底层人员。但是在周末的生活中, 他体会到了冷漠与欺诈。其在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学校的 成年人思想灌输。之后,主人公想要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以期可以守护儿童的净土。当教师为他引导了心理学家的 名言时,主人公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境地。在故事的 结尾,主人公霍尔顿住进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的生活 中,霍尔顿不再干预孩子的行为,在经历了社会的现实之 后,主人公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在文章的结尾中可以看出, 霍尔顿并未丧失爱心,对生活仍然充满了希望,只是将其 掩藏在内心的深处,其出院后,必将变得更加成熟。 由作品中可以看出,霍林格运用故事的手法描述了对 美好愿望的憧憬,同时在尽心尽力的努力着,但是受到社 下接(第54页) 二、美国文学中的著名成长小说探析 (一)麦尔维尔的《白鲸》探析 麦尔维尔著作的《白鲸》是美国早期的成长小说代表 作之一,作品讲述了16岁的水手伊希梅尔在海上探险的 过程中,认识了人生,最终逐渐走向成熟。在小说中,主 人公为了寻求生活意义,逃到海边的小镇,在经历了漫长 的冒险后,其获得了成长的经历。在作品《白鲸》中,我 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主人公逃到海边 小镇,存在着一定的逃避思想,这种以逃避为自由的状态 充分的显示着当时的美国精神状态[1】。 (二)《年轻的布朗先生》探析 霍桑是l9世纪的浪漫主义代表,其作品《年轻的布 朗先生》是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在美国的圣化中, 亚当和夏娃在天堂的乐园中生活,当其受到魔鬼的诱惑 后,逐渐了解了许多知识,但是却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年 轻的布朗先生》充分的演绎了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主人公 出于好奇,参加了魔鬼的宴会,一路上,主人公几次想回 到妻子的身边,但是受到欲望的引导,又继续前行。同 时,一些主人公敬重的长者也在参加赴会,包括他的妻 子。布朗十分震惊和伤心,他发现平时高尚的人们竟然比 他还要虚伪。在作品中,作者故意不说明故事是现实还是 梦境,但是作品中几次提到这是主人公的梦境,虽然这只 是一个梦境,但对于布朗而言,这是其成长的历程。作者 通过布朗的故事告诫人们,的势力远远大于人们的想 象。当布朗回家之后,其失去了快乐,同时失去了对村民 和妻子的信任,最终郁郁寡欢的度过了余生。布朗的成长 反应出了宗教文化人们的困境,霍桑利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和想象力,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反映出了社会的 焦点问题。作品的中心倾向于揭示人类社会黑暗的一面, 同时也反映着作者对人们成长充满忧患意识。从作品中可 ・52・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ib 1 63.corn 亏 有人将《复明症漫记》看成一部寓意深刻的政治小 说,美国的《纽约观察家》杂志曾这样评价它,“《复明 症漫记》是民主制度下的《一九八四》,《一九八四》是专 制制度下的《复明症漫记》,这是一部彻底、冷酷又精准 的政治寓言。”在“复明症”运动中采取了一系列非 常措施,国家机器的运用相对《一九八四》中所描述的情 景同样令人胆颤心惊。城市内特务遍布监视人们的一举一 动,言行稍有不适者就会被抓去,没有人的处境是绝对安 全的。严禁人们集会、,如若有人试图尝试出 城,会立刻遭到开射击,就像当初精神病院里的盲人 们,为了拿到食物,走错一步就被击毙。 四年前的白色失明症与如今的空白选票之间究竟有 何联系?当初为了掩盖“失明”这一荒谬事件,强迫 人民签署只字不提失明事件的承诺书,以为这样就能相安 无事。在《复明症漫记》里说民众“患了奇怪的变态 症,瞎了眼睛,看不到祖国的最高利益”,认为选民的做 法是不负责任。试问究竟在这里“瞎了眼睛”的是谁?政 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却看不到人民的处境,整天为着自 身的权益勾心斗角。评价选民不负责任的做法,实际 上讽刺抨击的恰恰是自己。在失明症中,看不到灾难 的来临,看不到人们的需求和利益。而现在拥有了视力, 也看不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在人民面前在灾难面前他 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身利益,虚假的政治蒙蔽了他们的 双眼,从始至终都看不到人民。他们的复明也只是视觉感 官上的暂时恢复,依旧没有真正复明。 关于《失明症漫记》,作家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是一 部讲述大家怎么变成瞎子的长篇小说。因为我的看法是我 们大家都是瞎子,说是瞎子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创造一个 值得我们生活于此的世界,而现在这个世界不值得。”在 《复明症漫记》故事的结尾处,他用简单几句出人意料地 让医生妻子和警督死在的下,而盲人的对话仿佛告 诉我们四年来暂时恢复了视力的城市又再度陷入失明。也 许在真正的光明到来之前,人们还需要经历漫长的黑暗, 这就更需要我们睁开自己的双眼去看,去观察,去选择。 参考文献: 【1][葡】若泽 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 .范维信译.海口 南海出社,2014. [2][葡】若泽 萨拉马戈.复明症漫记咖.范维信译.海口 南海出社,2014. [3]吴晴萍.《失明症漫记》:都市文明的现代隐喻叨.名作 赏,2014,(3o):59-62. [4]王渊.《失明症漫记》之后的萨拉马戈 .文艺报,2014- 7-11(006). [5]朱景冬.以寓言故事捕捉逃逸的现实口 .文艺报,2010- 7-2(oo4). [6】祝鸣.灵魂的失明与再生 .东北师范大学,2011,158— 162. [7】曾丽琴.能看但又看不见的盲人叨.绥化学报,2005,(4): 6l一63. 【8】白凤森,黄继苏.现实呼唤正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3):53-56. [9]9饶丹婷.呼唤人性的回归的使者——浅析《失明症漫记》 医生妻子的形象阴.科教文汇,2012,(7):76-77. 上接(第52页) 会环境现实的影响,其不得不接受现实,但是在现实的生 活中,主人公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并未丧失自身的爱心。 作者的这种表达方式充分的体现了世界大战后期的人情冷 暖,并且充分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作品 中,通过对主人公行为和心理的描述,可以最大程度的显 示出当代美国人民的心理反应,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和友爱 社会的向往 。 小说的探析中,根据小说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发现当代 美国人的探索精神和不屈困难的精神,但是在与困难作斗 争的同时,美国人存在逃避的思想,对美好的未来存在憧 憬。因此,加强对美国成长小说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美国 文化的价值。 四、结语 在美国成长小说中,描述了人类的成长历程,在艰苦 (五)《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赏析 的社会环境和灾难中,人们逐渐走向成熟,作品中充分的 在美国成长小说中,马克・吐温著作的《哈克贝里・费 显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变化。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恩历险记》是美国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作者从成 即是人类的追梦过程,青少年认为成人的世界是虚伪和物 长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作者通过对哈克的描述,表达 了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且反应了人类成长的原 型。在作品中,其通过对哈克的描述,充分的解释了社会的 复杂性,只有人们在面临复杂的社会时,逆流而上,发挥勇 于奋斗的精神,才可以生活的具有意义【5]。 三、成长小说与美国文化 美国的成长小说与其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正是美国文化 与美利坚精神的反映。例如在小说《白鲸》中,揭示出了 美国人在l9世纪的形态和美国的状态,同时通过埃哈伯 的抗争来显示出美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战胜困难的精神。而 美国文坛的另一部作品《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通过 对哈克的成长描述,体现了美国人以逃避为自由的梦想。 由此可见,在美国成长小说的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成 长小说反映着当时的文化背景与人们的思想状态。从成长 欲的世界,但是经历过磨难之后,不得不接受成人世界的 现实,最终变得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晓燕.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评张军的著 作《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 .文学教育(中), 2014,08(02):31-32. [2]于陆一.华裔美国小说的成长主题分析田.民营科技, 2011,10(10):98-99. [3]刘丹.美国成长小说图式结构的原型探究 .世界文学 评论,2011,02(06):125—128. [4]黄守岗.略论成长小说与美国文化叨.山西师大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0,12(06):60-61. [5]吕毅,于冰.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成长小说研究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9(09):170-171. ・54 0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i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