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课时备课表
社生小学
《生命的壮歌》 课题 课时数 2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教材分析 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在题号前用 ,教学难点用标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会读会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肆虐、束手待毙、肝胆俱裂”。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切入点或 主线问题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一篇课文有两个故事组成,(说出故事的名字)这两个故事虽然题材不同,但是主题却是一致的,这是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生命是平凡的,为拯救生命而付出生命是伟大的。写下自己读了本课可以进行的练笔训的感受(小练笔) 练点(读写 结合点)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第 __1_课时
教 学 过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 二、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语) 自由读 同位互读 指名读 三、初步感知 一、揭题引读,感知文章结构 1、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生命的壮歌》,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2、预习课文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一篇课文有两个故事组成,(说出故事的名字)这两个故事虽然题材不同,但是主题却是一致的,这是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二、学习“蚁国英雄” 程 (一)初读感知 1、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板书──“蚁国英雄”) 2、蚂蚁,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非常弱小的,而在这里却称它们为英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开火车指名读,集体评价跟读。 项链 丘陵 可怜 惋惜 火神肆虐 束手待毙 火舌舔动 肝胆俱裂 (2)指名分层读课文,适时点拨指导。 (3)交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4)师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了解大意) (二)精读感悟 1、理清了故事的线索,(课件)默读课文,思考蚁国英雄是谁?画出自己描写它们英雄行为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2、指生读,相机出示 A、蚁国英雄是谁? B、描写它们英雄行为的句子 (1)“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的理解。(在危险面前的沉着、和团结) (2)“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岌岌可危、生命垂危、身馅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境„„) 过渡延展: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个词来概括, 如果我们常做这样的练习,我们的语言将会及其丰富。 (3)“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的理解 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可是这些外层蚂蚁到死也没有松动丝毫。是什么支持着它们呢?(勇敢的精神、团结的力量、种族的生存) (4)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4、小结学法:品味词句 (三)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1、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2、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在这个题目中哪个字的分量最重?你能不能用“壮”字组几个最适合于这篇课文的词语?(壮烈、悲壮、壮丽、雄壮等) 3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自由的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板书:朗读感悟)
4、学法小结:刚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的方法,依据板书总结:了解大意、品味词句、朗读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 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 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 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3. 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 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 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 激情揭题 1. 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 板书:生命桥 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第 __2_课时 堂 教 学 设 计 课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1. 组词。 蚂( ) 怜( ) 具( ) 弃( ) 妈( ) 玲( ) 俱( ) 奔( )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 ),没有( ),没有( ),( ),( )。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 ),( )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