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1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O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4年1月 DOI 10.13356/j.enki.jdnu.2095-0063.2014.01.022 陆游与姜夔咏梅词艺术特色比较 詹其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福建福州350119) 摘要:生活在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 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咏梅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均重神韵而轻形质。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的不同,他们的咏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 差异。 关键词:咏梅词;陆游;姜夔;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詹其仙(1976一),男,福建周宁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063(2014)01—0086—04收稿日期:2013—07—18 一、陆游、姜夔与咏梅诗词 非,力说张浚用兵” 的罪名被罢官还乡。晚年又 鼓动韩惋胄北伐,为了取悦于韩,甚至为他写了一 首祝寿诗和一篇记,最后因韩失败而受株连。陆游 一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它以曲折 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而被古代文人反复咏 生四上四下,他大部分时问是在投闲置散。风雨 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 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 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也爱梅成癖,创 作了大量的咏梅之作。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也是 与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 如磐的恶劣环境,接二连三的打击,使陆游的心中 积满了愤郁。他在梅的风骨气韵中看到了自己,在 梅的凄冷境遇中也看到了自己。这样,诗人便自然 而然地和梅交上了朋友。据笔者粗略统计,在他一 生创作的近万首诗中有100多首咏梅之作。与诗 相比,词可谓“小巫见大巫”,仅有144首①,其中有 陆游在世的85年问经历徽、钦、高、孝、光、宁 六朝,幼年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后出仕于偏安的 临安,他出仕期问,当权的先后都是“主和派”。由 5首咏梅词,分别是:《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 伯寿》《满江红・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月 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 古木》《朝中措2梅》《卜算子・咏梅》。 与陆游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姜夔也将自己的情 于深受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父亲陆宰和老师曾几 的影响,加上古圣贤的思想熏陶,尽管个人婚姻和 仕途屡遭不幸,陆游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关心 人民疾苦,频频上书反对“和议”,反对定都杭州或 南京,认为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力倡恢复。尤其是 感寄托于梅,创作的咏梅词达28首之多。他年轻 时曾有过雄心壮志,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仕,干一番 事业。庆元三年(1197)他曾向朝廷进《大乐议》 《琴瑟考古图》,希望能够改正国家的乐典,因太常 乐官嫉其能而未被采用,后又考进士未中,以布衣 终老。他一生往来于苏、杭、扬、淮之间。在出游过 ①据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统计。 收复失地,是他耿耿于怀的终生追求。然而,和许 多具有爱国之心的正直知识分子一样,陆游的仕途 也充满了坎坷。二十九岁时,赴临安应进士试,位 居第一,因名居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喜论恢 复” ,致触怒秦桧,竞遭黜落。被起用后,不久又 因积极上谏引起了孝宗皇帝的厌恶,以“鼓唱是 86 程中结识了杨万里、范成大、张鉴、张铉等名流公 卿,与他们交游唱和,并在生活上接受他们的长期 资助,过着清客的生活。曾依倚南宋初年名将张 俊 的孙子张鉴达十年之久。姜夔人品高洁清旷, 一生浪迹江湖,除了卖字换取些生活费外,主要依 靠友人的周济。但他为人超脱潇洒,虽长期为权门 清客,却不像一般的江湖游士乞食豪门、趋炎附势。 张鉴曾想以锡山的田庄送给他养老,甚至还想出资 为他买取官爵,但他都辞谢了。这种高洁的品格使 他把凌寒傲雪的梅花作为自己的化身,咏之,歌之。 陆游和姜夔的每首咏梅词都写出了一个特定 的意境,描绘梅花各种各样的形态,并表达相应的 情感,写物传神,比拟贴切,寓意深远。但由于两人 的境遇、抱负、艺术主张的不同,两人的咏梅词在艺 术特色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这种艺术特色的 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内心情感的不同。 二、陆游、姜夔咏梅词艺术特色的异同 在艺术特色上,陆游和姜夔的咏梅词既能够体 现其一贯的特色,又表现出在咏梅方面的独到之 处。陆游词的艺术特色,几百年来,人们冠之以 “悲壮”、“圆活”、“清逸”一类的评语。刘克庄《后 村诗话续编》称:“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 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颉颃;流丽绵密者, 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明代杨慎《词品》中也 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与 陆游相比,姜夔词风的影响可谓更为深远,不仅南 宋后期的词人纷纷起而效法,一直到清代,浙西词 派还掀起了学姜的高潮。张炎在《词源》中曾说姜 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 越”l2l1跎,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 唱”l2l3 ,可谓推崇备至。当然,也有不认可的,王 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就说姜词“无一语道 着”。不管评价如何,但一般都认可张炎对姜词艺 术特点的概括,即:清空和骚雅,而其咏梅词则代表 了他的词作的总体特色。比较陆游和姜夔的咏梅 词,可以发现,借咏梅而寄托自己的情感是他们的 共同之处,但由于艺术主张的不同,又使他们的咏 梅词具有各自的特色。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从异、 同两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相同之处 词自唐五代后逐渐流人士大夫手中,于是词开 始具有了士大夫的思想感情,由此而具有了言外之 意,于是便发展为词的比兴寄托说。词的寄托传统 开始于晏几道,发展于苏东坡,而最终在南宋成为 风气。晏几道往往借填写艳词寄寓自己的身世之 感,发抒愤懑之情。东坡的一生经历了几番宦海浮 沉,政治上屡屡受到排挤,但他始终不忘忠君爱国 的热情,愤懑与激情的矛盾冲突发而为词,必是感 慨良多,于是东坡的词常常以寻常题材寄寓忠君爱 国之思。南渡之后,国势日微,文人时时有家国黍 离之悲,加上时代沉重的压抑感,艺术追求上的求 雅审美观念,作词讲究含蓄蕴藉,于是词多咏物、重 寄托。陆游和姜夔都是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熏陶的 文人,他们的家国黍离之悲,感时伤世之慨自然也 通过他们的咏梅词流露出来。出于比兴寄托的需 要,他们的咏梅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且都 重神韵,轻形质,使他们的咏梅词呈现出“清逸”或 “清空”的艺术特色。又由于两人的咏梅词多叙述 梅在一定环境下的际遇,因此他们的咏梅词又都有 较强的叙事性。 1.拟人重神韵,轻形质 描写梅花以品格为主,全力刻画梅的特有风 致,使之与抒情主人公在心灵交融上达到一致。为 了做到这一点,放翁和白石②在词中都极力把梅拟 人化。 先来谈谈陆游咏梅词的拟人手法。他以“最 精妙的观感”④,认真体察梅的各种情态。梅在他 的笔下,随着词人心境的转变,也不断更换角色,忽 而是以报春为己任的使者,“任是春风不管,也曾 先识东皇”(《朝中措・梅》);忽而成为愁绪万端的 郁郁之士,“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满江 红・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一会儿又是 化粉犹香的名士,“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梅即人,人即梅,人悲则花 愁。拟人手法的恰当运用,把梅的静态美写成了动 态美,如“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 来”(《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这里 的梅亦如人,能不记“衰病”,并将香气追着人送 去。再如“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满江红 ・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一个“愁”字已 使梅和人难分彼此。梅花,在词人的笔下越来越具 有了人性的特质。JtL ̄,l,,陆游的咏梅,还注重从梅 花的神韵处着手,而非具体形态的刻划。《朝中 措・梅》写道:“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表明词人对飘零 ①张俊(1086—1154),字伯英,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与} 文提到的 南宋大臣张浚(1097—1 164),是同时代的两个人。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③朱光潜先生语,转注自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404页。 87 的梅花的深切同情,当然也是对自己艰难处境的一 份表白。《卜算子・咏梅》中咏梅花“只有香如 故”,更表现出作者不凡、卓然超群的人格。 姜白石的咏梅词也普遍运用了拟人手法。如 “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玉梅令》),梅花既能 “怨”东风,还能“劝”主人;如“客里相逢,篱角黄 昏,无言自倚修竹”(《疏影》),在竹篱之下,黄昏的 暗淡氛围之中,梅花与修竹异乡相逢,互诉衷肠;再 如“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 梅弄眉妩”(《清波引》),梅花“起舞”“弄眉妩”,何 似在人间!在将梅花拟人化时,姜夔只对梅花的形 态作轻描淡写,而通过拟人等手法赋予他所呤咏的 梅花以种种动人的情态。如《疏影》中具体描绘梅 花形态的仅有“苔枝缀玉”一句,但我们却可以在 作者创造的缥缈超脱的境界中领略“此花幽独”的 神韵。 2.较强的叙事性 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且由于词的容量较大, 陆、姜两人咏梅词中都普遍应用了叙事手法,展现 梅在一定环境下的际遇。作者或以梅的际遇比况 自己的际遇,或由梅的情境展开联想等等。 陆游的5首咏梅词便描绘了5种不同的情景。 如:《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叙述了一 株衰老多病但仍香气逐人的梅花,《满江红・夔州 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写的是一棵哀愁、孤寂的 梅,《卜算子・咏梅》描述了梅雪上加霜被碾碎成 泥但消香犹存的事实,使这些咏梅词的故事性较 强,为梅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氛围。这一点,与他的 诗有很大不同。 再看姜夔的《一萼红》:“古城阴。有官梅几 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 沈。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 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有地点、“人物”(官 梅)、情节,简直就是一首叙事诗。还有《卜算子・ 月上海云沉》叙述了赏梅花、花下饮酒的情景,《卜 算子・绿萼更横枝》描写了一棵“开遍无人赏”的 梅,还有《暗香》《疏影》等等,都把梅花放在一定的 情境中,从而为词人的抒情服务。 (二)不同之处 陆词“清逸”,姜词“清空”,两人都在咏梅词中 塑造了凄清的意境。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 的不同,他们的咏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 大的差异。姜夔由于长期在生活上依赖他人,作品 必须研词炼句,以适应有钱的士大夫欣赏风雅的需 88 要。且他精通音律,在创作上追求雅致,因此语言 较为晦涩难懂。而陆游虽几起几落,但生活不成问 题,且词在他看来,只是“出于无聊”而作 J,是对 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种抒发和排遣,再加上其耿直 的性格,使他在写词时不用考虑别人的需要,而从 自身的情感需要出发,故语言多明白如话。 但是由于陆游一生屡受打击,内心比姜夔更加 凄凉,因此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位爱国诗人心理情状 的咏梅词便显得更加阴柔。 1.陆词语言明白如话,姜词“如雾里看花” 陆游咏梅词的语言特色与他的诗一样,“晓畅 平易,精炼自然,所谓‘清空一气,明白如话’、‘无 一语不天成”,_ 。如《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 王伯寿》中的“小桥流水一枝梅”“谁谓”“因甚”, 《朝中措・梅》中的“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 肠”,等等,都极为平淡清新,明白如话,似信手拈 来,但又浑然天成,精炼自然。 由于姜夔写词追求淳雅,故“句琢字炼”_5 J。 但由于琢句过甚,且多用典,终如王国维在《人间 词话》中所评的那样:“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 花,终隔一层。”其咏梅词也不例外。如:《夜行船》 “略彳勺横溪人不度。听流澌、佩环无数”中用“略 徇”指独木小桥,不用流水而用“流澌”;《江梅引》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中的“湿红” 本意为被泪水打湿的脂粉,在这里代指眼泪,“封 题”是书札封口处的签押,这里引申为书札,又用 “宝筝空、无雁飞”指无雁传书,音信难通,等等。 姜词中用典也极为普遍,如《暗香》一词用了5个 典故,而《疏影》一词中更是用了7个典故!这种 创作手法虽然使词作的意念更加空灵含蓄,但词义 难免晦涩难懂。 2.陆词比姜词阴柔 通常我们将陆游的作品风格归为豪放一路,但 根据辜正坤先生在《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一书中提出的“音义同构”l6l2 理论进行分析,我们 可以发现其咏梅词却是个例外,甚至比姜夔的咏梅 词更为阴柔。辜正坤先生将汉字从读音上分为阳 性字和阴性字,他认为,“凡意义相对昂扬奋发、时 空关系及含义指向都呈正向扩张型的字,其读音多 响亮、厚壮,双唇发其音时的开口度都相对较大”, 这些字称为“阳性字”;反之,“凡意思相对收缩、压 抑、呈负向退降的字,其读音多沉钝、拘谨,发音时 双唇开口度都相对较小”,这些字称为“阴性 字” 。由于陆、姜二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不但 造成在他们的咏梅词中所表现的场景是悲凉的,而 且在用字上多采用“阴性字”,以表现自己低沉、压 字总体上比起陆游的要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陆游作为一个爱国之士比作为江湖清客的姜夔的 处境更为孤危,内心更为凄苦。 抑的情绪。这也非常契合词人所描写的梅花这一 较为阴柔的意象。 根据辜先生的理论,来对陆游的5首咏梅词进 行分析。《满江红・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 共93字,阳性字(包括开口度较大的中性字)只有 29个字(香,晚,寒,那,巴,东,江,上,山,千,闲, 三、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陆游的咏梅词与姜夔 的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两人的咏梅 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均重神韵而轻形质; 由于两人把梅作为自己的化身,叙述梅在一定的环 境下的际遇,因此他们的咏梅词又都有较强的叙事 性。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的不同,他们的咏 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姜夔 滚,鞭,笑,向,南,恐,上,銮,山,外,桥,然,凰,憔, 颜,唤,僚,堪),其余64个字全是阴性字,约占全 词总字数的69%。《卜算子・咏梅》共44字,只有 9个阳性字(外,断,桥,边,开,黄,芳,碾,香),其余 35个全是阴性字,约占全词总字数的80%,其他4 首咏梅词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定风波・进贤道上 见梅赠王伯寿》共62字,有42个阴性字,《朝中措 ・由于在创作上追求雅致,因此语言较为晦涩难懂。 而陆游作词从自身的情感需要出发,语言多明白如 话。且由于陆游一生屡受打击,内心比姜夔更加凄 凉,因此咏梅词便显得更加阴柔。这也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这位爱国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复杂心 理情状 梅》共48字,有37个阴性字。而且,在这些词中 阴性音/i/音出现的特别多,《朝中措・梅》有10 个,《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 二百余年古木》有l4个等等,因/i/音通常包含大 量的舌音和齿音,这就把诗人那种近乎咬牙切齿、 愁肠百结的情状极微妙真切地描绘出来,同时也造 成了一种凄清而又婉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邱鸣皋.陆游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43. [2]陈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词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2. 同时,我们也来分析一下姜夔的咏梅词。《浣 溪沙・翦翦寒花小更垂》共42字,阳性(含中性) 字有18个(翦,翦,寒,花,小,阿,琼,弄,妆,烧, 半,黏,钗,上,燕,黄,边,老),其余24个是阴性 字,约占全词总字数的57%。《玉梅令》共66字, 阴性字有36个,约占全词总字数的54%。《一萼 [3]陆游.渭南文集[M]//陆游.陆放翁全集:上册.影印本.北京: 中国书店,1986:186. [4]游国恩,王起,萧涤非.中国文学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64:124. 红》共109字,阴性字67个,占全全词总字数的 60%。还有《疏影》阴性字占62%,等等。当然姜 词中也有阴性字较多的,如《小重山令.赋潭州红 梅》阴性字也达到近80%,但毕竟这类词数量较 少。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咏梅词中的阴性 [5]薛砺若.宋词通论[M].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5:267. [6]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3. [责任编辑:金颖男] A Comparison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yrics of Plum Blossom by LU You and JIANG Kui ZHAN Qi-xian (Public Education Department,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Fuzhou 3501 1 9,China) (英文摘要略)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