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总论
1.1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 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 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⑴ 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 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⑵ 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⑶ 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 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19.12.26);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⑷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
⑸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
⑽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令第 253 号,1998.11.18]; ⑾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 17 号令];
⑿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
国家环保局];
⒀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
保总局环发[2001]17 号文〗;
⒁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交通部]。 ⒂ 《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7.1); ⒃ 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函;
⒄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赣南公路勘察设计
院,2001 年 8 月);
⒅ 《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江西省环境保
护科学研究所,2001 年 9 月);
⒆ 《关于对<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评大纲>审查意见的函》(赣
环督函字〔2001〕84 号);
⒇ 《关于吉安至安福(山庄)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吉安市环保局)。
1.3 评价范围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结合改造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见表 1.3-1。
表 1.3-1 序号 环境要素 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评 价 范 围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 米以内区域及其敏感点(学校、医院等)。
1 2 声环境 环境空气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 米以内区域及其敏感点。 生态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 米以内区域,以及公路取土石场、弃土(渣)场。 社会环境
3 4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 米以内的敏感点(如居民点、学校、医院等),以 及“工可”中的公路直接影响区。
5 水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 米以内水域 敏感点见表 1.7-2。
1.4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4.1 评价内容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本次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述。
此外,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监测计
2
划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等也将在报告书中予以论述。 1.4.2 评价重点
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声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其中生态环境以农田保护和水土保持、社会环境以居民生活质量和拆迁的影响及资源利用影响为评价重点。
1.5 评价预测期限
评价期限综合考虑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并按照“工可”中交通量预测年限,选择 2004 年、2016 年和 2023 年分别代表营运初期、营运中期和营运远期进行预测评价。
1.6 评价标准
根据沿线环境功能调查及吉市环字〔2001〕41 号《关于吉安至安福(山庄)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函》,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本次评价:
⑴声环境:施工期执行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见表 1.6-
1)。营运期声环境评价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函[1999]46 号《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对于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居民集中建筑群,临路第一排建筑物前参考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 4 类标准执行;对学校的教室室外昼间按 60 分贝要求;对医院病房室外昼间按 60 分贝、夜间按 50 分贝要
求(见表 1.6-2)。 表 1.6-1 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Leq(dB)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 间 夜 间 55 禁止施工 55 55 土石方 打 桩 结 构 装 修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各种打桩机等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吊车、升降机等 75 85 70 65 表 1.6-2
营运期声环境评价标准值(摘录)
单位:Leq(dB)
类别或敏感目标 昼 间 夜 间 55 - 50 GB 3096-93 中 4 类
学校教室外 医院病房外 70 60 60 ⑵水环境:根据主要水体泸水水质现状及其功能要求,地表水水质评价执行《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Ⅲ类标准(其中 SS 指标执行 GB5084-92《农田灌
3
溉水质标准》一类标准,即水作标准)。
表 1.6-3 项 目 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摘录) PH 6.5~8.5 单位:mg/L(pH 值除外) GHZB 1-1999Ⅲ 类标准限值 CODCr ≤20 石油类 ≤0.05 SS ≤150 备注 SS 执行 GB5084-92《农田 灌溉水质标准》一类标准
⑶ 环境空气:执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见表 1.6-4)。 沥青烟执行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见表 1.6-5)。 表 1.6-4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摘录) 污 染 物 名 称 TSP GB 3095-1996 中二级 0.30 日 平 均 1 小时平均 - 浓度限值 单位:mg/m NO2 0.10 0.15 单位:mg/m 3
3
表 1.6-5 污染物 沥青烟(新污染源)排放标准(摘录) 生产工艺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 40~75 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沥青烟 沥青熔炼、搅拌
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 1.7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对沿线环境的现场调查,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7-1,沿线环境敏感点 见表 1.7-2。 表 1.7-1 环境要素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 环境特征 生态环境 水稻田 林地 水土保持 代表路段桩号 K21K30 K0K9 K3K9 影响因素 水田 桔林、马尾松林 取弃土场 泸水 K35K46 水环境 公路占地,路基填 筑行为 填方 丘陵 开挖 丘陵、山地 取弃土 桥基础施工、泸水 大中小桥,沿河线 附近路线、营运期 路 路面径流等 固江镇中心小学 声环境、环境空气 等 5 所学校、2 个 详见表 1.7-2 环境 和社会环境 乡镇医院和冷家 敏感点统计表 坊等 36 个居民点 该公路中心线两 施工噪声和扬尘、 侧各 200 米范围内 交通噪声、汽车尾 空气、声敏感点 气
4
表 1.7-2 沿线环境敏感点统计表 序号 桩 号 村 庄 与公路中心 影响户数 线距离(m) 1 K1+50K1+150 冷家坊 右 100200 31 2 K2+000K2+100 禾埠公社良种农场 右 80150 21 3 K3+500K3+600 塘子下 左擦 13 4 K5+800K5+900 瑶子下 左 80150 19 5 K11+300K11+600 汶溪 穿 200 6 K11+500 兴桥医院 左 40 25 个医生,10 床位 7 K12+000K12+500 瓦岭下 右 40200 50 8 K13+400K13+600 庙前 右 70180 25 9 K19+250K19+500 下棚 穿 29 10 K21+000K21+800 固江 穿 100 11 K21+750 固江镇中心小学 左 50 18 班,37 老师,800 学生 12 K24+200K24+500 谷塘 左 100~200 23 13 K28+200 浬田中心小学 右 80 10 班,21 老师,500 学生 14 K28+800K28+900 西湾 右 90200 24 15 K30+800K31+50 戴湖 左 30200 25 16 K33+900K34+50 孔家洲 左 50200 31 17 K34+100K34+300 矮屋 右 70200 40 18 K34+400K34+500 东房 左 150200 21 19 K35+800K35+900 庄下 左擦 41 20 K36+200K36+800 竹 穿 150 21 K36+500 竹江医院 右擦 30 医生,10 床位 22 K38+000K38+100 塘玄头 右 70140 16 23 K38+400K38+500 旧屋 右擦 11 24 K38+750K38+850 老屋 左 60200 32 25 K39+000K39+100 新屋 左 120200 21 26 K39+800K39+900 高村 左 40200 24 27 K44+400 枫田镇红园小学 右 60 5 班,10 老师,160 学生 28 K45+000K45+100 高家 左 30180 23 29 K47+000K47+600 枫田 左擦 90 30 K48+400K48+650 曾石 左 60200 42 31 K51+300 洋田小学 右 70 8 班,16 老师,300 学生 32 K51+500K51+600 管溪 穿 21 33 K52+500~K52+550 田心 左擦 26 34 K53+400~K53+550 水西 左擦 34 35 K54+000~K54+100 社前 左 50~150 21 5
36 K56+850~K57+300 河头 左擦 40 注:路左、右以吉安至安福方向为基准。 山庄~安福 K’36+600 山庄中心小学 37 右 100 14 班,28 老师,518 学生 80 38 K’36+600~K’37+500 山庄 右擦 右 40~200 39 K’40+500~K’40+700 菏溪 笪桥 35 60 40 K’41+300~K’42+300 K’45+450~K’45+550 左 50~200 41 庙前 右 40~150 23 45 39 42 K’50+480~K’50+800 K’52+800~K’53+50 安福县良种繁育场 穿 观音塘
43 穿 注:路左、右以山庄至安福方向为基准。 1.8 评价等级
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确定本项目各专题的评价等级见表 1.8-1,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进行影响分析,社会环境评述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要求进行。
表 1.8-1 专 题 专题评价等级划分 依 2 评价等级 据 声环境 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小(3dB 以内),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 影响范围小于 50km,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小。 三 三 1.9 评价方法
遵照“以点和代表性区段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进行评价。
⑴ 营运期声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模式预测法进行计算、分析;生态环境、水环境、水土流失评价、环境空气分析采用调查、类比分析和模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社会环境、生活质量和公众参与采用调查分析方法。
⑵ 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进行逐点评价。
1.10 评价因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以及本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主要评价因子如下:
(1) 声环境:等效 A 声级 LAeq。 (2)环境空气:TSP、沥青油烟。
1.11 评价技术路线
评价技术路线见图 1.11-1。
6
提出评价任务 现场踏勘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可研资料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
占用土地引起的环境影响 施工期环境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 ·交通噪声 ·环境空气污染 ·路面径流污染 ·生活质量变更
·减少耕地 ·填、挖方的水土流失
·拆迁安置 ·破坏原有自然环境 ·损害野生动植物 ·改变水文状况 ·破坏农业环境 ·地价涨落 ·废弃物和尘土污染 ·施工噪声 ·妨碍现有交通 ·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事故 ·取弃土影响 ·地下文物破坏 ·有害物逸漏污染
编制环评大纲 水环境 公众参与调查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 环境空气 声环境 ·气象特征 社会环境 ·野生动植物种类、数 ·水土流失现状,包 ·沿线水系 ·声环境质量现状 ·经济发展规划 量、 括水土流失类 型、 ·水环境功能 ·活动规律、保护级别 ·现有噪声源分布 ·资源开发条件 及类 侵蚀模数、现有治 ·水文水质现状 ·现有空气污染源 型 ·生活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
·农业区划、植被覆盖 理措施等
·环境空气敏感点 状况 ·水土保持规划 ·农田土壤质量 分布及类型
·噪声敏感点分布 ·土地利用 及类 型 ·产业结构 ·公众意愿
局部替代方案 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模型 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 水环境 响 环境空气 声环境 ·环境噪声 社会环境 ·土地利用 ·动植物破坏 ·农业生态 ·土质 ·水土流失发生区 域、面积 ·桥涵施工水质影 ·空气质量 ·人口分布与就业 ·新增水土流失量 ·路面径流 ·工程水土保持效果 ·灌溉格局 TSP NO2 ·施工噪声 ·交通噪声 ·拆迁安置 ·经济发展 ·资源开发 ·基础设施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标准
环境对策及损益分析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1.11-1 评价技术路线图
7
祝语 :别再说,地铁太挤工作不易,你可曾见过火车上肩扛手提,许多我们叫爸的人拖着比自己都高的行李奔赴生计压力太大生活艰辛,你可曾知道有人已经年逾古稀依然起早贪黑,只为解决一家温饱!灯红酒绿索然无味,你可曾想过穿梭城市的民工也许连一瓶矿泉水都狠拥有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