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在新媒体视野下的教学方向研究□曾敬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不断改革推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当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依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小学在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在新媒体视野下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分析小学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探索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旨在为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新媒体视野教学方向教学研究一、小学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小学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不被重视。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认为小学美术课程可有可无。当下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教学质量不佳。1.教学方式较为陈旧,美术教学不被重视一方面,一些教师过于主导课堂,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学美术赏析课程中,一些教师提供的部分作品与小学生的审美不符,甚至有很多抽象派艺术作品,让学生难以理解。另外,一些小学教学中存在“考什么、学什么”的功利性教学弊端,这也导致了部分教师不重视小学美术的教学,缺乏充足的备课时间。2.学生实践机会少,学习积极性较差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部分教师讲课大约占30分钟,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大约在15到20分钟。要在15分钟里完成创意、构图、完稿的创作流程,小学生的压力显而易见。因为缺乏充分的实践时间,学生难以感受到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美术欣赏课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授课方式,只是空讲作品的构图之精妙、色彩搭配之绝伦,未能考虑到学生听不听得懂、讲课的方式是不是被学生接受等因素,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合理替换教材中的一些素材,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另外,互联网中的美术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美术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多举一些例子,丰富小学美术课堂,营造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多样的优秀作品,以强化其美术感知力。2.丰富教学方式,提高美术教学的多样性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录像、游戏、音乐等进行教学。观看动画是很多小学生喜欢的娱乐方式,教师也可以将动画与教学相联系,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利用多媒体,让教学更加形象化美术教学中的一些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得清楚、直观,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更加形象化。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因为空间狭窄、视线遮挡等问题,教师的演示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离教师较远的学生往往难以看清演示步骤,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利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简单。在展示优秀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将学生作品扫描后传入电脑,再通过PPT展示,这样也更加直观、形象。4.解决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并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而且在于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进而提高其欣赏美、感知美的能力。小学美术中的一些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如,在讲授三原色的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讲解三原色的原理会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颜色混合小魔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现场演示,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颜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二、小学美术教育在新媒体视野下的教学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强行灌输美术知识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新媒体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应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营造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强化美术感知力多媒体的运用让美术教学不局限于教材,还能向课外延伸,让教学生活化。当前,教材的更迭速度相对较慢,其中一些素材166教学心得ARTEDUCATIONRESEARCH三、新媒体视野下小学美术信息化课堂构建的教学实践当下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小学课堂,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按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分类,小学美术教学分为“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大板块,笔者分别从这四个板块分析小学美术信息化课堂的构建方案。1.“欣赏评述”板块美术欣赏课是提升学生对美的探求力和审美能力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会欣赏古今中外的大家名作,因此,教师需要更加形象地展示大家的作品。教师需要引导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课堂秩序。“欣赏评述”课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案例欣赏—重点剖析—学生延伸”,在课程学习中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美术多媒体课堂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以小学五年级《山壁的画》一课为例,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古代历史比较模糊,加上条件所限,学生也无法参观新石器时代的壁画。为了解决该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的教学工具是PPT。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学生将其与现代社会比较,会明白为什么当时的人在山壁上作画。随后,教师通过小短片的形式介绍新石器时代的人怎么在山壁上作画。然后,教师解释壁画中的图腾含义,让学生理解原始先民的图腾信仰、生活习惯等。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世界上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图案尝试分析壁画的用意,从而锻炼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想象力。以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的史前壁画为例,有一幅图片展现了人们狩猎归来庆祝的场景,从挥舞着火把跳舞的仪式中也能看出当时的人对火的敬畏。2.“设计应用”板块小学美术课堂是大班教学,在开展手工课这类造型表现课时,往往会受到教学场地的,因此,教师的演示教学往往不够清晰、直观。以往的美术手工课更强调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部分学生很难了解教师的具体操作步骤。但是在新媒体视野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将手工作品的操作步骤投影到多媒体幕布上,让学生有更加清晰、直观的感受。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手工制作的操作视频,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观摩—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步骤,将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程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真正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感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3.“造型表现”板块“造型表现”课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教学中需要讲解线条、形体、空间、明暗等基本知识,因此,这也是比较难教的一类课程。如,在讲授教学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冷与暖》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并且认知冷暖色调的颜色组成,明白不同色调的色彩能给人带来的感受。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图联想,欣赏火焰、太阳等图片,明白红色和黄色能带给人什么感受;欣赏大海、冰川等图片,了解白色和蓝色能带给人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认识冷色和暖色,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让学生推敲作品的冷暖色调蕴含创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自行创作,既可以是抽象的作品,又可以是具体的造型,学生需要运用冷暖色调体现内心情感。通过“认知—欣赏—感悟—创作”的教学步骤,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内涵,加深对美术课程的认知。4.“综合探索”板块从表现形式上看,“综合探索”是小学美术中最常见的课程,其表现形式与“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课程有一定的重叠,但是“综合探索”课程更讲求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探索”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剪纸、设计等很多方面,由于课程的庞杂性,教师更需要借用多媒体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元宵节灯会的视频或者相关图片,让学生熟悉元宵节彩灯并产生明确的认知。教师通过展示彩灯图片,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明确彩灯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要素,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彩灯的准备方案,并且从材料、形状和小组分工上进行讨论和延伸。结语小学美术课程能让学生拥有一双感知美、发现美的慧眼,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促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甚至将其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改革,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活跃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当多思考、多参悟,让教案丰富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提升教学水平,让小学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参考文献:[1]于爱玲.小学美术教育在新媒体视野下的教学方向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10).[2]高丹.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教育的新趋向.课程教育研究,2017(29).[3]庄兰兰.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创新的路径探寻.课程教育研究,2015(35).[4]姜宏.浅谈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新趋向.美与时代(中),2015(7).(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实验小学)编辑杨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