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Al 27, Ba 137,Fe 56
第I卷 选择题 共21小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嗜盐菌是一种能在盐腌肉类食品表面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嗜盐菌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 B.菌紫质可作为嗜盐菌的直接能源物质 C.嗜盐菌的能量来源可能不止一种 D.加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菌紫质的合成 2.右下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
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净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吸甲收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速乙率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3.图1表示细胞和受精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含量0abCO2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①④⑧和⑨四个时期
B.图1中只有③⑥⑦和⑨四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
C.图2中与图1中a段对应的细胞是B和B′,与图1中b段对应的细胞是C和C′ D.图2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A′、B′、C、C′、D
4.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5
A.用N标记核苷酸搞清了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
18
B.用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4
C.用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35
D.用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 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野生型×品系乙→F1 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 1 -
B.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D.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6.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
A.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
B.X轴为温度,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 C.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K值将提高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低 7.化学与科技、环境、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C. 大量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符合“低碳”理念
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2
8.重水(H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HClO的电子式: C.H2O与H2O是同一种物质
1
2
B.1H与1H是不同的核素
12
D. 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S,又可以表示S9.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X NaOH溶液 KOH溶液 O2 FeCl3溶液 Y Al(OH)3 SiO2 N2 Cu Z 稀硫酸 浓盐酸 H2 浓 322—342—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下列实验可以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 A B C D 实验内容 将木炭与浓硫酸共热,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将1moLCuSO4·5H2O溶解在1L 水中 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氨水 实验目的 检验木炭的氧化产物是CO2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制备1moL/L的CuSO4溶液 制备Fe(OH)3胶体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体系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2+2-A.遇苯酚变紫色的溶液:Na、Mg、SO4 、H2O2 +2+--
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H4、Cu、ClO、Cl
+---
C.0.1mol·L-1NaHCO3溶液:K、AlO2 、Cl、NO3
-1+2+-3+
D.0.1 mol·L (NH4)2Fe(SO4)2 溶液中:K、Cu、Cl、Fe
12.X、Y、Z是位于不同周期的三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Z属于同一主族,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1的化合物W。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元素Z的氧化物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 B.原子半径关系是:X C.三种元素中,Y的金属性最强 D.Y、Z都能形成含氧酸,且前者的酸性比后者酸性强 13.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参考下表键能数据和晶体硅与二氧化硅结构模型,估算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晶体的热化学方程式:Si(s)+O2(g)===SiO2(s)中,ΔH的值为 ( ) 化学键 键能kJ·mol -1Si—O 460 O===O 498.8 Si—Si 176 Si—Cl 360 Si—C 347 A.-9.2 kJ·mol B.+9.2 kJ·mol C.-61.2 kJ·mol D.-245.2 kJ·mol -1 -1 -1 -1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14-18 为单选,第19、20、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绝缘圆筒内有两个带正电小球A、B,A位于筒底靠在左侧壁处,B在右侧筒壁上受到A的斥力作用处于静止.若A的电量保持不变,B由于漏电而下降少许重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A对筒底的压力变小 变大 C.小球A、B间的库仑力变小 D.小球A、B间的电势能减小 15.如图,一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于杆的中点,使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当杆与水平方向成60°时,拉力的功率为( ) 313 A.mgLω B.mgLω C.mgLω D.mgLω 22616.一质量为m的小球A用轻绳系于O点,如果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某时刻小球A运动的圆轨道的水平直径的右端点时,如图所示位置,其加速度大小为2g,则它运动到最低点时,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 ) A.(32)mg B.3mg C.(22)mg D.4mg 17.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质量m=10kg,F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物体在坐标原点处由静止出发,不计一切摩擦。借鉴教科书中学习直线运动时由v-t图象求位移的方法,结合其他所学知识,根据图示的F-x图象,可求出物体运动到x=16 m处时,速度大小为( ) A.3 m/s B.4 m/s C.22m/s D.17 m/s B.小球B对筒壁的压力 - 3 - 1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MON,杆的水平部分粗糙,动摩擦因数μ=0.2,杆的竖直部分光滑。两部分各套有质量均为1 kg的小球A和B,A、B球间用轻质细绳相连,已知:OA=3 m,OB=4 m。初始A、B均处于静止状态,若A球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向右缓慢 2 地移动1 m(取g=10 m/s),那么该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 A.6 J B.10 J C.14 J D.4 J 1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AB之间的距离与BC之间的距离相等.质点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m/s和30m/s,根据以上所给的条件,可以求出( ) A.质点在AC段的运动时间 B.质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 C.质点的加速度 D.质点在C点的瞬时速度 20.随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假设深太空中有一颗外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A.该外星球的同步卫星周期一定小于地球同步卫星周期 B.某物体在该外星球表面上所受重力是它在地球表面上所受重力的8倍 C.该外星球上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 D.绕该外星球的人造卫星和以相同轨道半径绕地球的人造卫星运行速度相同 21.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都为m。现用手托着物体A使弹簧处于原长,细绳刚好竖直伸直,A与地面的距离为h,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体A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此时物体B对地面恰好无压力,设物体A落地后不反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落地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h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2mv 2mg hC.与地面即将接触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 D.物体A落地后B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为h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9题(含选考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打点 22.(6分)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所用交 计时器 纸带 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 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s0=19.00cm, 限位孔 点A、C间的距离为s1=8.36cm,点C、E间的距离为s2=9.88cm,g 2 取9.8m/s,测得重物的质量为1kg。 夹子 重物 O A B C D E s1 s2 s0 乙 甲 (1)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A.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 B.实验前,手应提住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 C.实验时,先放手松开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数据处理时,应选择纸带上距离较近的两点作为初、末位置 (2)选取O、C两点为初末位置研究机械能守恒。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是 J,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4 - 23.(8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 光电门 力传感器 挡光片 乙 1 甲 2 3 cm (1)图乙是实验桌上的一把游标卡尺,该同学应该用游标卡尺丙 _______部分(填字母序号)测量小车上挡光片的宽度。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为 cm; (2)实验中用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重物让小车每次都从同一位置释放,此位置距光电门距离为l,设挡光片的宽度为d,光电门记录的挡光时间为t,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 ; (3)实验中多次改变所挂重物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通过力传感器读出拉力F,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a与拉力F关系的是 . O B C A D 24.(14分) 一长为L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处于如图所示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将细线与小球拉成水平,小球静止在A点,释放后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当细线转过60°角时,小球向下运动到最远点B。试求: (1)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AB和A、B两点的电势差UAB; (2)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5(1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由 斜面上P点以初动能EK0=20J沿斜面向上运动,当其向上经过Q点时动能EKQ=8J,机械能的变化量ΔE机=-3J,斜面与水平夹角α=37°。PA间距离l0=0.625m,当滑块向下经过A点并通过光滑小圆弧后滑上质量M=0.25kg的木板 (经过小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滑上木板瞬间触发一感应开关使木板与斜面底端解除锁定(当滑块滑过感应开关时,木板与斜面不再连接),木板长L=2.5m,木板与滑块间动摩擦因数µ1=0.20,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µ2=0.10。滑块带动木板在地面上向右运动,当木板与右侧等高光滑平台相碰时再次触发感应开关使木板与平台锁定。滑块沿平台向右滑上光滑的半径R=0.1m的光滑圆轨道(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未从木板上滑下)。(取g=10 m/s) 求:①物块与斜面间摩擦力大小; ②木块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v1; ③为保证滑块通过圆轨道最高点,AB间距离d应满足什么条件? 2 a a a a F O F O F O F Q P v0 O α - 5 - A B C 26.(15分)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某AlN样品仅含有Al2O3杂质,为测定AlN的含量,设计如下三种实验方案。(已知:AlN+NaOH+H2O=NaAlO2+NH3↑) 【方案l】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纯度(夹持装置已略去)。 (1)左装置图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首先 ,再加入实验药品。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关闭K1,打开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然后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3)由于装置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 。 【方案2】用右上装置图测定mg样品中AlN的纯度(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4)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量气装置中的X液体可以是 。 a.CCl4 b.H2O c.NH4Cl溶液 d.质量分数是 。 【方案3】按下图步骤测定样品中AlN的纯度: (5)若m g样品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mL(已转换为标准状况)。则AlN的 (6)AlN的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是 。 (7)若在步骤③中未洗涤,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7.(14分)下图是某实验小组探究FeSO4固体分解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A中固体变为红棕色,B中有白色沉淀,D试管中有无色液体 - 6 - ① 通入一段时间N2,加热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靠近装置D的导管口 充分反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取③ A中固体,加盐酸 ④ 将③所得溶液滴入D试管中 ② 木条复燃 固体溶解,溶液呈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已知:SO2 熔点–72℃,沸点–10℃;SO3熔点16.8℃,沸点44.8℃。 (1)加热前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过程除产生使木条复燃的气体外,仅由A中固体颜色变化推测,还一定有______.气体,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依据B中的现象,认为FeSO4分解一定有SO3生成。你认为是否正确,原因是(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省略B装置同样可以检验是否有产物SO3,若你认为正确,理由是(若你认为不正确,此问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五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数据如下: 元素 原子半径(nm) 最高或 最低化合价 T 0.037 +1 X 0.075 +5,-3 Y 0.099 +7,-1 Z 0.102 +6,-2 W 0.143 +3 (1)Z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关于Y、Z两种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简单离子的半径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比Z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比Y强 (3)甲是由T、X两种元素形成的10e分子,乙是由Y、W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将甲的浓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固体中,烧瓶中即有甲放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 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现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乙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O2是导致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它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化学方程式是:2XO2+2NaOH===M+NaXO3+H2O(已配平),产物M中元素X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⑹甲具有还原性,遇Y元素的单质有白烟现象,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9.(8分,每空2分)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编号为1、2;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H2O2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min;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1号试管中,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min,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1)结果分析:该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2)交流讨论:同学们推测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有三个原因,为了验证推断,在原实验 - 7 - - 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1: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H2O2溶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说明: 。 方案2: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1mL20%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说明: 。 方案3:若方案1和方案2现象同时成立,则说明: 。 30.(10分,每空2分)某科研小组为生态农业提供可种植的作物参考时,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情况进行了探究,设计了图A所示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图B中c点的含义表示 。装置A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图B一天中的 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 段获得的。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添加设置C?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真光合速率? 添加装置C: 。 数据处理获得真光合速率: 。 31.(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如图横坐标A、B、C、D表示蜂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b、c、d表示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24293234…… (1)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规律判断, a、b、c、d分别指什么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A可能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C→D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 (3)B→C表示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同样的图示在下图中将减数第二次后期中的a、b、c、d四种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表示出来。 (2分) - 8 - 32.(12分,每空2分)科学家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杏红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黄身、黑身两种表现型。 (1)若某果蝇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因为减数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受精后形成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果蝇,则该果蝇如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则可形成 种染色体不同的配子。 (2)若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了l00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黄身杏红眼;l9只黄身白眼;l8只黄身红眼;l3只黑身杏红眼;7只黑身红眼;6只黑身白眼。 ①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多选) A.两亲本个体都是杂合体 B.两亲本的表现型是黄身杏红眼; C.身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就眼色来说,红眼与白眼都是纯合体 ②若该人进行的杂交实验果蝇所产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3)若已知黄身是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有人进行实验让纯合黄身雌果蝇和黑身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再让F2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3,则F3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 (4)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_BB为红眼,A_Bb为杏红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现白眼,现有AaBb两只雌雄果蝇杂交,所产生F1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若再让F1代中杏红眼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略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从t=0.10s到t=0.25s,质点Q沿x轴负方向移动30cm (2) ( 9分)如图所示,扇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60°.一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的单色光由OA射入介质,经OA折射的光线恰平行于OB. (1)求介质的折射率. - 9 - (2)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点的光线能否发生全反射,请说明理由.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光电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 B.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的结构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E.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光的频率太低 (2)(9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足够长的斜面上分别固定着相距L=0.2m的A、B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为mA=1Kg, mB=3kg,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33A和B.在t0时刻同时撤去固定两物体的外力后, 632 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并与B物体发生弹性碰撞 (g=10m/s)求:A与 B第一次碰后瞬时B的速率?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15分) 略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略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 图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的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F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装置中所盛放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若将B装置去掉会对实验造成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准确称取1.20 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 E管质量增加1.76 g,D管质量增加0.72 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____.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愈伤组织形成导管是芽的直接作用,还是芽产生的物质的作用,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 10 - (1)愈伤组织细胞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形成导管的过程称为________(1分)。在此过程中离不开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比值 (填“高”、“低”、“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2)愈伤组织常用做诱变育种的理想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形成图示结果的物质是生长素,为了进一步验证导管的形成是由于生长素的作用,请仿照上述实验,提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 (填序号:①绿色;②红色;③蓝紫色;④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作用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 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40.[生物——选修3] 略 201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理综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7 14 2 8 15 3 9 16 4 10 17 5 11 18 6 12 19 13 20 21 二、非选择题 22、(6分) (1) 23、(8分) (1) 24、 25、 - 11 - (2) (2) (3) 26、(15分) (1) (2) (3) (4) (6) (1) (2) (3) (4) (5) (6) (1) (3) (5) (6) (5) (7) 27、(14分) 28、(14分) (2) ; - 12 - 29.(8分,每空2分) (1) (2)方案1: 方案2: 方案3: 30.(10分,每空2分) (1) (2) (3) ; 31.(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 (3) (4)(2分) 32.(12分,每空2分) (1) (3) (2)① ② (4) (选考题)物理选做题:33□ 34□ 35□ (15分) (1)(6分) (2)(9分) - 13 - 化学选做题:36□ 37□ 38□ (15分) (1) (2) (3) (4) (5) (6) 生物选做题:39□ 40□ (15分) (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2) (3) (4) 第四次月考物理答案: 14—21:BCDC BD BC AB (1分) 22.(1)AB (2)2.68(2.67~2.69都算对),2.28 d223.(1)A ,1.015 (2) (3)B 22lt24.(14分) 解析:(1)小球由A→B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mgLsin60°+WAB=0 ( 4分 ) 得WAB=-mgLsin60° ( 3分 ) 所以UABWAB3mgL ( 3分 ) q2q - 14 - (2)EULLcos603mg ( 4分 ) q25.(共19分,第1问5分,第2问5分,第3问9分,) ①、P到Q:-(mgsinα+f) s1=EKQ-EK0 „„„„„„2’ -f s1=ΔE机 „„„„„„1’ 得:f= mgsinα/3=2N „„„„„„1’ ②、P到最高点: -(mgsinα+f)s2=0-EK0 „„„„„„1’ 得:s2=2.5m 2 滑块从最高点到A:(mgsinα-f)( s2+ l0 )=mv1/2-0 „„„„„„1’ 得:v1=5m/s „„„„„„1’ (3)、若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木板没碰到平台则: 2 m:μ1mg=ma1 得:a1=2m/s 2 M:μ1mg-μ2(m+M)g=Ma2 得:a2=3m/s M、m达到共速的时间为t1有:v2=v1- a1 t1= a2 t2 得:v2=3.0m/s,t1=1.0s 此过程中各自位移:s1=( v1+ v2) t1/2=4.0m s2=(0+ v2) t1/2=1.5 m 相对位移:Δs= s 1-s2=2.5m=L 故此时m恰好滑至木板右端,之后相对静止在地面上滑行。 „„„„„„3’ 2 若滑块能达到圆弧最高点,则:mg+N=mv4/R „„„„„„1’ 且:N≥0 22 C到最高点:-2mgR= mv3/2 – mv4/2 „„„„„„1’ 得:v3≥5m/s 整体从共速到与平台相碰:-μ2(m+M)gx= (m+M) v3/2 –(m+M) v2/2 „„„„„„1’ 得:x≤2m d≤x+ s1, d≤6m 若木板长刚好等于AB间距则滑块滑道平台的速度大于3m/s,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 故:AB间距:2.5m< d≤6m 34、(1)ABC (2)【解析】(1)由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得入射角i=60°,折射角r=30°,由折射定律可得此介质的折射率为n2 2 sinisin603 sinrsin30131=故不能发生全反sin30,n32(2)由题意画出恰好经过M点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可得出此时射向M点的入射角为180°-30°-90°-30°=30°,全反射的临界角sinC= 射. 35.(1)CDE (2)A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有 mAgsinAmAgcosmAaA aAgsinAmAgcos 3aAgsin30gcos302.5m/s2 6 (1分)- 15 - B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有 mBgsinBmBgcosmBaB aBgsinBmBgcos 3aBgsin30gcos300(1分) 3 可知,撤去固定A、B的外力后,物体B恰好静止于斜面上,物体A将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 由运动学公式得A与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vAI2aL22.50.21m/s(1分) 由于AB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设第一次碰后B速度为vB,有: mAVAmAVA'mBVB111mAVA2mAVA'2mBVB2 222得vB0.5m/s(1分) 第四次月考生物答案: 1—6:CBDCA B 29.(8分,每空2分) (1)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或高温使H2O2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或高温既能使H2O2酶变性失活,又能使H2O2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 (2)方案1:高温使H2O2酶变性失活; 方案2:高温使H2O2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 方案3:高温既能使H2O2酶变性失活,又能使H2O2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 30. (10分,每空2分)(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18(或g) (2)de或fg (3)设置如A一样的装置C,将C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将A装置读取的数据减去C装置读取的数据(或A加上C的绝对值) 31.(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细胞 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2)卵原细胞 减数第二次 (3)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4)如图 - 16 - 32.(每空2分,共12分) (1)4 (2) ① ABD ② 6:3:2:1 (3) 黄身:黑身=7:1 (4)红眼、杏红眼、白眼=3:6:7 红眼、杏红眼、白眼=2:4:3 39.(1)高度液泡化 再分化 细胞素和生长素 适中 (2)愈伤组织是一群具有能力的细胞,DNA在细胞时结构最不稳定,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3)用含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代替芽,进行实验 (4)①④(2分) 4(2分) 第四次月考化学答案: 7---13:ACBB DBA 26答案: (1)防倒吸(2分) (2)检查装置气密性(2分) 把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赶入C装置(2分) (3)C装置出口处连接一个干燥装置(2分) (4)ad(2分) (5)41v/22400m(2分) (6)41(m1-m2)/10/m1 或41(m1-m2)/(10m1) (2分) (7)偏高(1分) 27答案:(每空2分) (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干扰实验 (2)Fe2O3+6H=2Fe+3H2O (3)SO2 因为有Fe2O3生成,铁元素被氧化;在FeSO4中只有+6价元素有氧化性,能被还.....S.......原。因此一定有SO2生成。 (4)2Fe+SO2+2H2O = 2Fe+SO4+4H ⑸不正确,因为分解有O2 和SO2 生成,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2SO2+O2+2H2O = 2H2SO4 ,故无...论分解反应是否有SO3 生成,都会有此现象 2SO2+O2+2H2O +2BaCl2=2BaSO4↓+4HCl(写此化学方程式也给分) ⑹浓硫酸会吸收SO3而不会吸收SO2和O2,只要测反应前后C装置质量是否增重就可以 3+ 2+ 2- + + 3+ 28答案:(每空2分)(1) (2)b - (3)把浓氨水滴到NaOH固体上,NaOH固体可吸收水,并且溶液中OH浓度增大,可使平衡NH3 +-3+ +H2ONH3·H2ONH4+OH向左移动,且过程中放热,故有利于NH3放出 Al+ +-- 3NH3·H2O===Al(OH)3↓+3NH4 (4) 2H2O +2 e ===H2↑ + 2OH (或 + - 2H+2 e ===H2↑) ⑸+3 ⑹8NH3 +3Cl2===N2 +6 NH4Cl MnO238答案:(1)H2O2(或双氧水) (1分) 2H2O2 2H2O+O2↑ (或H2O 2Na2O2+2H2O===4NaOH+O2↑) - 17 - (2)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2和H2O (3)碱石灰 吸收CO2 (4)造成测得有机物中含氢量增大 (5)CH2O (6)测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