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又称琼崖,在民主时期,是我国开展武装斗争较早的地区之一。大 和土地时期,武装斗争烈火就几乎燃 遍了海南岛各市县。在1930年代初,中国工农 红军艰苦创业年代,琼崖工农红军师就组 织“红色娘子军”连。后,电影《红色娘 子军》在国内外放映,然后改编为现代芭蕾舞 剧,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琼崖纵队有大批 女战士(初统计有2000人左右),她们在抗 曰战争到战争的战斗历程仍鲜为人知。
在抗日统一战线指引下,1938年冬,琼 崖红军在琼山县云龙墟改编为琼崖抗日 队。1939年2月10日,日军进攻海南岛,琼崖 抗日队在海口附近南渡江潭口渡口,阻击 日军向东前进。琼崖抗战初期,琼崖抗日 总队(后改为纵队)第一支队(即吴克之部) 成立支队直属娘子军排。1940年冬,琼崖的国 民党顽固派奉广东当局指示,集中力量 向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队总部美合山 根据地进攻。特委和总部被迫东移,返回琼 (山)文(昌)根据地,娘子军排调往特委和 总部,负责保卫领导机关和电台。但是在日、 伪、顽三股强大敌人夹击下,斗争环境非常艰 苦残酷。于是冯白驹下令解散娘子军排,大多 数女战士返回原。自此,琼崖纵队再也没 有组织娘子军排或连的战斗。
但是,从抗战开始,直到海南岛,勤 劳勇敢的海南妇女在抗日救亡运动和支援前线 扩军运动中,像男子一般踊跃报名上前线。她 们绝大多数在连队里担任炊事员、看护员、交 通员、运输员、公务员,简称“五大员”。这些
妇女大多数来自农村,在旧社会三座大山的重 压下,还受夫权父权的压迫,渴望自主自由。 她们虽然大多数是文盲,但参军后意志极 其顽强,不少在战争中立下大功。1950年海南 岛刚时,琼纵全军庆功大会上,有18名女 战士,被评为战斗英雄和模范的“人民功臣”。
《南岛风云》女主角原型
1955年,电影《南岛风云》上映,女主 角看护长符若华的原型,是琼纵第一支队看护 长李玉新。一个身材苗条的姑娘,一张温柔微 笑的脸孔,身上挎着救护药袋,仿佛救死扶伤 的女神,给伤病员带来人间的温暖和爱。 李玉新还对我有救命之恩。
日本刚投降时,我不幸患了严重痢疾, 直到不能行军,拉也拉不动。民工用担架抬我 到儒万山根据地医院治疗。当时医院缺医少 药,对痢疾束手无策,生怕我在村子里传染他 人,就让人抬我到村外一个荒山头,当作“死 亡”人员处理。我在竹担架上躺着不能动弹, 日日夜夜不停地拉着痢疾脓血水。每天只有女 看护给我送来开水和两顿饭。医院的女看护有 好几个,她们的样子我都忘记了,唯独李玉 新,我始终不能忘怀。
在竹担架上躺了好几个月,我终于从死神 手里活过来。病还未脱体,46军向我琼崖 区进攻。1946年春节前夕,已经转移到琼崖 西部地区的琼纵第一支队(亦称常胜支队)的首 长派来一班短队战士,护送滞留在儒万山医院 里七八十个重伤病员到六芹山。
57
I岭南往事I
医院领导瞧我病弱瘦小的身体,怕我在 夜行军中掉队,要我躺在竹担架上让民工抬着 走。我坚决不干,就跟着队伍奔走。晚上从儒 万山区出发,天亮时抵达澄迈盐丁五村交通 站,都是星夜急行军。李玉新被领导安排走在 我身后,照顾我和几个被民工队抬走的重伤 员。我在急行军中没有掉队,医院领导视为一 个“小奇迹”而当众表扬我。但是,我们刚刚 抵达交通站,就从六芹山方向传来一阵强一阵 弱的战斗炮声。盐丁海边没有山林,滩涂上 也没有可隐蔽几十个伤病员的红树林。敌军 “清剿”区时,派了不少密探游荡在我根 据地村庄。滞留在交通站的这批重伤病员,处 境十分危急。为了保存力量,医院领导动 员能走路的伤病员立即跟随短队战士返回儒 万儒郭山根据地,完全不能走动的伤员则由交 通站和当地区、乡政权人员发动群众,把他们 抬到海边沙滩的野菠萝丛中隐蔽。
我们几个伤病员跟随短队战士折回儒 万山不到几天,李玉新和几个医院人员从盐丁 地区回来了,他们告知:医院领导和几十个手 无寸铁躺在竹担架上的重伤病员,全被敌人打 死了,他们这几个人是死里逃生,侥幸脱险。
敌人很快又赶来儒万儒郭山根据地。46 军“围剿”儒万山,同样采取填空格战术,在 儒万山外的大小村庄都驻满了兵。白天进山搜剿,天天放火烧掉我们原来的驻地-----■片片草寮,晚上严密封锁各个山口小道。短 队战士获悉常胜支队已经奉命打回琼文老根据 地去了,不顾敌人的层层包围和封锁,突出儒 万山,穿越石山地,横渡南渡江,回到琼山根 据地去。我们几个伤病员只好跟随李玉新等医 院人员继续在儒万山里隐蔽,面对敌人天天进 山搜剿,粮断炊熄,陷于绝境。在堡垒户 儒郭二哥的帮助下,我们突围向澄迈南昌肚山 区进发,在那里找到当地区、乡政权人员,由 他们安排交通员把我们再次带到盐丁交通站,再 由交通站安排交通员把我们带往六芹山,接着又 前往定安仙沟交通站……在突围征途中,走走停 停,历时半个多月,历尽艰险困苦,数次碰到46 军“扫荡”队,只差分秒毫厘,就有被敌人打死 或活捉的危险。我们终于回到了。在半个多 月的征途中,我们几个伤病员得到李玉新的关怀 和照顾,和她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革58
命清谊,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担饭冲锋
1947年反“重点围剿”斗争中,在文昌县 大昌乡流方村突围战期间,女炊事员为了战士 们不饿肚子,担着饭跟随战士们冲锋突围的战 斗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流方村是个临田 背坡的中小村庄,东边是一片水稻大田,背坡 是一级级的丘陵梯田和灌木丛。拂晓,哨岗 声打响,战士们从老百姓屋厅地板上被惊醒, 连小背包也来不及打,披着被卷和小包揪,扎 着子弹带和手榴弹带,拿起跑出屋外,向哨 岗奔跑,挡住敌人的突袭进攻。袭击我军两个 中队的敌约一千多,从村后坡突袭的敌人 是从调来海南岛“剿共”的某保安总队一 个加强营,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我们 常胜支队主力善战大队,经过抗日战争、 战争初期的作战考验,战士个个千锤百炼,是 钢铁似的硬汉。敌我双方硬碰硬,在村后坡梯 田里火拼。冲锋和反冲锋的拉锯战开始了,我 军战士把强敌驱逐往一级级的旱地梯田。
村后坡火拼的弹雨像晨空中密集的流 星,嘶叫着从村子上空飞掠过去,一颗颗敌人 的炮弹落在女炊事员们所在的老百姓伙房外 面,不断爆炸,但女炊事员们镇定沉着,为了 不让战士们在战斗后挨饿,她们忠于职守,把 伙房铁锅里的饭菜装在竹箩担和木桶里,挑上 村后坡的战场,跟随战士们冲锋突围。
旱地梯田上展开拉锯式火拼。女炊事员担 饭冲锋时,紧跟着伏在梯田土坎下。等到我军火
力压住敌人,战士们上土坎向敌人冲杀,女炊 事员们立即从土坎下挺起身,挑着饭菜,跟随战 士们冲上去,直到跑上丘陵地的制高点,把敌人 打跑。我目睹这一幕,敬佩我们的女炊事员,她 们是那么勇敢,那么不惧流血牺牲。
女战士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 本世纪初,经海南省领导批准,原琼崖纵队 女战士统称“红色娘子军”。历史没有忘记她 们,共和国没有忘记她们。“红色娘子军”的称号,是对琼纵女战士历史的光荣定位。
敬礼!琼崖红色娘子军! [5
(作者系琼纵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