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在星载LEO-SAR中的精度分析

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在星载LEO-SAR中的精度分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35卷第1期 2013年1月 电子与信息学报 Vol_35 NO.1 Jan.2O13 Journal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 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在星载LEO—SAR中的精度分析 赵秉吉 ①② 齐向阳④ 宋红军① 周辉①②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该文旨在研究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在低轨星载SAR高分辨率情况下的适用性,并分析其最佳性能——即该 模型适用的最长合成孔径时间及对应的最高分辨率。该文首先通过建立精确的“星一地”几何模型推导出具有较高 精度的多普勒中心和多普勒调频率计算公式,进而通过多普勒参数反演得到等效斜视距离模型。通过与数值方法得 到的斜距信息比较,可以得到该距离模型拟合结果的误差,当该误差在7r/4阂值之内,图像就不会散焦。利用该思 想,该文以TerraSAR—X参数为例,分析了等效斜视模型可以适用的最长合成孔径时间及对应的最高分辨率。该文 结论给一般的低轨星载SAR距离模型分析提供了一种普适的方法。 关键词:低轨星载SAR;多普勒参数;“星一地”几何建模;等效斜视距离模型 中图分类号:TN959.74 DOI:10.3724/SP.J.1146.2012.00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13)01—0056—07 Analysis of Effective Slant Range Model Accuracy Based on Low-Earth-Orbital(LEO)Spaceborne SAR Zhao Bing-ji①② Qi Xiang—yang① Song Hong—jun① Zhou Hui①②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hyperbolic range model meeting resolution higher than one meter for low—earth orbital spaceborne SAR.How long the integration time can the range model be applied to,and the corresponding azimuth resolution are main issues of this paper.An accurate geometry is modeled firstly to get the Doppler centroid and the Doppler FM rate,which have the higher accuracy.Then the accurate range model can be got through the Doppler parameter reversion.The azimuth history phase errors can then b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numeric values of the slant range information.If the errors are under the threhold of丌/4,the disfocusing is impossible.Based on the theory above,the parameters of TerraSAR—X are utilized for simulation.The longest integration time and the best resolution got from the hyperbolic range model are analyzed.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offers 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range model of the current low—earth orbital spaceborne SAR. Key words:Low-Earth—Orbital spaceborne SAR(LEO—SAR);Doppler parameters;“Satellite—target”geometry; Hyperbolic range model 1 引言 作为一种主动的航天、航空遥感测绘手段,星 载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在灾害监 测、海洋观测、地质测绘以及农林业勘测等方面具 所谓的距离等式(或称距离模型)来模拟。距离等式 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星载SAR的图像聚 焦质量。现有的距离模型主要包括:等效斜视模型 f即双曲线模型1、增加了线性项的改进等效斜视模 型和泰勒级数模型3大类。由于目前在轨运行的星 有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天线相位中心至目标的斜距是星载SAR 信号处理中最重要的信息,需要基于精确的“星一地” 载SAR系统轨道高度都低于1000 km,属于低轨 SAR(Low—Earth—Orbital SAR,LEO—SAR1,合成孔 径时间很短,等效斜视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其斜距, 而且相应的成像算法也较成熟。因此对LEO—SAR 几何模型,通过坐标分析计算得到,其几何建模和 公式推导都很复杂,不利于信号处理,因此可以用 2012—05—25收到,2012—10—09改回 通信作者:赵秉吉zacharyzbj@163.coin 而言,综合考虑简捷性和精确性,等效斜视模型是 最佳的选择[1-7J。 第1期 赵秉吉等: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在星载LEO一¥AR中的精度分析 57 在该模型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等效速度和 等效斜视角,其传统估算方法会导致较大误差。而 通过计算具有较高精度的多普勒中心和调频率值, 继而反演得到这两个参数的表达式,可以使距离模 型精确度得到很大提高[8】c从本质上说,多普勒中心 和调频率计算结果的准确度,是保证等效斜视距离 模型精度的关键。本文采用矢量分析和坐标变换方 法推导了多普勒中心和调频率的表达式。 目前,对高分辨率f亚米级)SAR遥感图像的需 求日益迫切,这要求增加雷达的合成孔径时间。虽 然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等效斜视距 离模型的精度,但是当合成孔径时间过长时,该模 型的方位相位误差仍会超过可容忍的阈值f;r/4),导 致散焦。本文以TerraSAR—X为例,给出了等效斜 视模型可适用于该系统的最长合成孔径时间,及对 应的方位分辨率。该结论和方法为星载LEO—SAR 的距离模型选择和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依据。 2 利用二阶多普勒参数反演得到等效斜视 距离模型 星载SAR在正侧视条件下的方位分辨率可以 表示为[ j P。=0-886Vg/B ̄ (1) 式中 是地心转动坐标系中雷达波束在地表的移 动速度,B 是多普勒带宽,表示为 = (2) 其中 是多普勒调频率, 是合成孔径时间。对 于确定的SAR系统而言,某一轨道位置处 是固 定的,因此,提高方位分辨率即意味着增加合成孔 径时间。对于某一距离模型而言,其拟合真实斜距 信息的能力并非无限:即合成孔径时间只有处于一 定范围,该模型的拟合误差才会在可容忍范围内, 超过该时间,即会散焦。因此对某一个确定的星载 SAR系统而言,距离模型存在适用的最长合成孔径 时间及对应的最佳方位分辨率。 目前,用于星载LEO—SAR的距离模型为等效 斜视模型(双曲线距离模型)。通过把卫星轨道近似 为直线,把地表近似为局部平面,并且忽略地球自 转,可以得到该模型表达式: R(叼)=√ + 叩 一2 sin 叩 (3) 式中R 是雷达波束中心扫过目标时的斜距, 是卫 星的等效速度, 是等效斜视角,卵是方位向时间。 Cumming在他的著述中详细推导并论证了该模型 对LEO—SAR的适用性_1]o 和 是决定该模型精 度的关键。一般而言,这两个参数的估算方法为 ≈、/ (4) ≈ (5) 其中 是卫星在地心转动坐标系中的速度, 是地 心转动坐标系中雷达波束在地表的移动速度, 表 示波束的物理斜视角,这一近似结论其分析推导过 程采用了大量的几何近似,导致方位相位历史误差 在合成孔径两端急剧增加。 当方位分辨率较低时,合成孔径时间较短,式 (4)¥IJ式(5)的误差尚不明显;反之,对应的合成孔径 时间变长,该误差会急剧增加,使方位向散焦。为 了使等效斜视模型的精度最优化,应该通过二阶多 普勒参数反演得到 和 。由文献[81的结论可得到 = (6) —csin (7) 其中 是载波波长,,d 是多普勒中心频率, 是多普 勒调频率。可见,能否精确计算,d。和 ,本质上决 定了能否反演得到精确的 和 。因此本文旨在通 过建立精确的“星一地”二体几何模型计算多普勒中 心和调频率,使等效斜视模型的精度最优化。 3多普勒参数计算 3.1精确星载SAR几何模型 对星载SAR系统而言,提高方位向分辨率即意 味着增加合成孔径时间,当其空间分辨率达到亚米 级时,所需的合成孔径时问会长达若干秒。其间, 由忽略轨道偏心率、地球扁率和地球自转导致的误 差将无法容忍。传统的星载SAR在建模时,其合成 孔径时间通常较短f不超过1 S),一般会忽略以上3 个因素,但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高分辨率的精度要 求I9-12]。本节综合分析了以上3个因素的影响,摈 弃了传统方法惯用的几何近似,采用坐标变换及状 态矢量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析,极大地提高了精度, 几何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星载LEO—SAR“星一地”二体几何模型 电子与信息学报 第35卷 图l中, 是雷达天线相位中心到地心的瞬时 距离,R 是瞄准点的本地地球半径。为了得到多普 勒中心和调频率,需要计算卫星和目标的一至三阶 运动状态矢量,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g1。由于在 不同坐标系中分析,其复杂程度将迥然相异,因此 这3个状态矢量在星体坐标系(Satellite Local Coordinates,SLC)中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该过程 最大限度地简洁化。在椭圆轨道中,卫星的这3个 状态矢量可以表示为【 】 =IRs,0,0l (8) Vs=√ 【。(1~e )I[e sinf,1+ecos,,0] (9) r 1T =l— / ,0,0I (10) 其中下标8表示卫星, 是地球引力常量,n是轨道 长半轴,e是轨道偏心率,.,表示真近心角,R 可以 表示为 =a(1一e。)I/(1+ecosf) (11) 当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时,雷达波束扫过地表, 形成一系列的交点,即瞄准点目标。这一系列的点 目标的3个运动状态矢量可以表示为 吲 咖 0 c rt=4。4。【一r,0,0] + (12) 一 eRa COS 01at sin 01【)Tlg =4 。 ueRe COS01at COS010ng (13) 0 COS 01at cos 01。nE 4= 。 cosO ̄at sin010ng (14) 0 其中下标t表示目标,A。。,A A 和A 。是坐标转 换矩阵: COS 0-k sin,y 4。= 0 1 0 (15) J七sin7 0 COS7 1 0 0 C08Op 4 = 0 COS sin —sin0p 0一sin COSOy 0 COSOr 0一sin 0 1 0 (16) sinOr 0 COS0  .COSf sinf 0 A = sinf COSf 0 O 0 1 7 sin 0 1 0 = 。COS 0 0 COS0, 0 1 0一sin sin 0 inQ COS【2 0 (18) 0 0 1 其中 是地球的白转角速度, 是下视角, ,是偏 航角,0 是俯仰角,O是横滚角,T  是轨道倾角,【Oi 2是升交点赤经。r是卫星到瞄准点之间的距离, 是瞄准点的本地地球半径,01 和ol…分别是瞄准点 的本地纬度和经度。由于地球扁率和轨道偏心率,r R。,01。 和 …需要精确计算。同样地,为了降低推 导复杂程度,这4个参数在地心不转动坐标系fEarth Centered Inertial Coordinates,ECI)中分析。卫星 坐标可以表示为 斗田 COS(f+ ) 准 与m Rs sinOn (f+ )COSOi (19) ¨ sin0N。(f+a ̄)sin0 = 鼬 (20) 其中 =一COS(f+u)COSOp COS( +Or) +sin(f+w)cosOy sinOp cos(7+ ) +k sin(f+w)sin0 ̄sin(13+ 1 B=一COSOi sin(f+ )COS0p COS(,y+ ) COSOi cos(f+w)cos0 ̄sin0p cos(13+ ) 尼COSOi COS(f+ )sin sin( +Or) sinOi sin0 sinOp COS( + ) +k sinOi COS sin( + ) C=一sinOi sin(f+ )COSOp COS( + ) sin0 ̄cos(f+02)COS sin COS(,y+ ) k sin0 ̄COS(f+cJ)sin0y sin(,y+0 ) +COSOi sinOy sinOp COS( + ) kcos COS sin(13+ ) 其中 表示雷达波束指向( ---1是右视,- 一l是左 视)。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等+簧+鼍R: = c、 2 第1期 赵秉吉等: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在星载LEO—SAR中的精度分析 59 其中R 和R。在WSG一84模型中,分别表示椭球地 球赤道半轴和椭球地球极半轴[1】o把式f20)代入式 (21)中,得 - f221 r=:—一K2-x/K ̄-4KIKa— I ZZ J 2K1 、 其中 , 和 表示为 K1=R +R: + =2(Azs p2+By ;+Cz ) K3=R; 十R 2 2+ 一 R; 则瞄准点的本地纬度、经度和地球半径可以表示为 arctanf 寿】 >0, >0 01。 g=Q+ £urctan[Yt/Xt J-t-2丌, >0, <0(24) tanf / 1+丌, <0 / 2 2 [ c。s01at]。+[ sin01 ] (25) 把式(22)一式(25)代入式(12)一式(14)中,可以得到瞄 准点目标的3个运动状态矢量,即:位置n,速度 Vt和加速度A 。 3.2多普勒参数计算 雷达天线相位中心到目标的距离向量 定义为 r= 一 (26) 其中 是卫星的距离向量, 是目标的距离向量, 分别由式(8)和式(12)给出,基于此则可以推导得到 多普勒中心和多普勒调频率的计算公式[2]. 2 2( 一 )( 一V ) c 一__ (27) /、 r 2r ^ 一—_ A 2 一V【_t)  4r 1l(、 28) 其中t, 和Vt分别是卫星和目标的速度矢量,分别由 式(9)和式(13)给出;A 和A 分别是卫星和目标的 加速度矢量,分别由式(10),11式(14)给出;r表示卫 星和瞄准点之间的精确距离,由式(22)给出。 4斜距的数值模拟方法 由上述结论可见,通过计算精确的多普勒中心 和调频率值,可以使等效斜视模型的精度最优化。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的精确性,需要知道卫星和目标 之间真实的斜距信息作为参照。根据3.1小节的精 确几何模型,利用状态矢量和空间坐标系转换的方 式分析,可以得到卫星和地表静止点目标之间,在 合成孔径时间内斜距的数值计算方法。 假设雷达的合成孔径时间为 ,当轨道时问 为 ㈨时目标开始进入波束范围,当轨道时间为 时目标离开波束范围,即 = 一 。卫星 的方位时间定义为 卵=t一 t,t∈( tart, d),叩∈(一 /2, /2) (29) 由式f23)一式(25)可以得到目标在轨道时间to= + /2时的本地纬度、经度和地球半径,分别 用Ol舢,O1…。和R∞表示。则该目标的坐标可表示为 p(叩)l f 0 cos01 加COS0lo g(叩) (卵)l:l Ra0 COS01a-c【】sin01。 g(r/) 卵∈ 等,等] Zp(r/)J【 o COSOlatO (30) 其中Ol。 (叩)可以表示为 (叼)= 。+ ,叩∈I一等,等l (31) 根据式f19),可以得到卫星的坐标。则卫星和点目 标在 内的斜距可以表示为 …(叩)= (叩)一Xs(叩)] +[ (叼)一Y (卵)] + )-Zs(叩)】 )1/2 f_等,2}T ̄2(32) 由于本文的几何建模是在二体刚性模型的基础 上(即暂不考虑轨道摄动和太阳光压等因素),并且 假设地球是光滑椭球体f即暂不分析地表海拔起伏 的问题),因此式(32)与实际情况相比有一定误差, 但由于该结果采用坐标计算,未采用几何近似,较 之一般计算方法精度仍有较大提高,可信度较高, 在星载LEO—SAR的情况下,可作为等效斜视模型 精度的参照。由此可以计算等效斜视距离模型的方 位相位历史误差,如下所示。 △ =一— — —— △ :一 [ f( )33) ‘ 、 当△ 小于丌/4时,该模型即不会出现方位向散 焦[8】c 5仿真结果 本节通过仿真,对比了 和 在经过精确二阶 多普勒参数反演后,较之传统的几何平均估算法f式 (4)和式(5))对等效斜视模型精度的影响。在本节中, 本文结论简称为方法1,传统的几何平均估算法简 称为方法2。不失一般性,利用TerraSAR_X的参 数进行仿真 。由于等效斜视模型的拟合精度与不 同的轨道位置和下视角密切相关,因此本节选取了 整个轨道前1/4升轨中7个不同的位置,以及4种 60 电子与信息学报 第35卷 不同下视角分析,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得到等 位历史误差在7个不同的轨道位置都小于0.25丌, 满足聚焦精度要求,且当下视角为49.75。时,相位 效斜视模型所能适用的最长合成孔径时间及对应的 最高分辨率,最后进行点目标聚焦。 表1 TerraSAR.X的轨道参数及雷达参数 轨道高度fkm) 误差最接近于0.25 7r。该合成孔径时间f4.4 s)对应 的方位分辨率为0.36 m。 然而如果利用方法2反演参数,则得到的等效 斜视距离模型精度会急剧下降,其仿真结果如图3 所示,为了便于比较,合成孔径时间仍选择4.4 S。 由图3可以看到,合成孔径时问同样为4.4 S时, 轨道倾角(。) 轨道偏心率 下视角(。) 近地点幅角f。) 升交点赤经(。) 地球模型 卫星位置一纬度幅角(。) 载波波长fm1 25丌, 一一郴∞。一一一 ∞。一2/5.84  ㈣躺¨ 一躺¨r,O1  基于方法2得到的方位相位历史误差远大于0. 不能完成聚焦。两种方法的0.36 in分辨率点目标聚 焦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由图4和图5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到,在合成孔 。; 7 5 O 径时间同样为4.4 S时,利用方法1可以实现很好的 点目标聚焦,而方法2则完全不能完成聚焦。图4 聚焦结果的成像指标如表2所示。 方位向天线孑L径(m) 雷达照射时间(s1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立“星一地”二体几何模型,提出精 确的多普勒中心和调频率计算公式,进而通过参数 反演得到较高精度的等效斜视距离模型。通过与利 经过大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合成孔径时间 不超过4.4 S时,由方法1得到的等效斜视距离模型, 其方位相位误差在不同轨道位置处和不同下视角时 都不会超过0.25丌,满足聚焦精度要求。仿真结果 如图2所示。 图2中,不同的线型表示不同轨道位置。由仿 用数值方法得到的斜距信息比较,分析等效斜视距 离模型在星载LEO—SAR情况下的最佳性能。本文 利用TerraSAR-X的参数,仿真了7个不同轨道位 置和4种不同下视角情况下,该距离模型拟合斜距 真结果可以看到,在4种下视角下,雷达的方位相 0 15 一O0 60。 900 0 10 ()05 0 +一0 05 0 10 0 15 0 2() 一—、 、 一≤ ’ —2—1 0 1 2 合成孔径时间(s) ㈤下视角18 45。 n) F视角28 75。 —・卜.600 900 —-一‘I —’一 ’ 一2 —1 0 1 2 合成孔径时间fs] fc F视角38 95。 合成孔径时间fs) ((11下视角49 75。 图2基于方法1得到的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其方位相位历史误差 第1期 0 赵秉吉等: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在星载LEO SAR中的精度分析 O 61 -2() 一50 罨一40 Ⅱ -k 60 —100 -80 100 ——150 2—1 O 1 2 2 合成孔径时间(s) fa)F视角18 45。 0 0 合成孔径时间 ) f1))下视角28 75。 -40 -50 一80 一100 一120 -150 * 一160 -200 —200 1 0 1 2 -25() —2 _1 0 1 2 合成孔径时间fs) fc)r视角38.95。 合成孔径H,]I'BI(s1 fnF视角49 75。 图3基于方法2得到的等效斜视距离模型,其方位相位历史误差 2200 1800 电 l4ofj () —0 1() -一10 20 3(1 蛀 —2O 叭 。 ∞ -一 藿 孽 60() ) 警-40 —钕 5O -一4O 6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距离向f采样点) 方位向(采样点) (b)方位向剖面图 距离向(采样点) fc)距离向剖面图 (a)点目标聚焦结果 图4利用方法1得到的等效斜视距离模型,进行TerraSAR-X的0.36 in分辨率点目标聚焦 ‘) 220() 1800 一10 ≈i 牡 1000 显 ∞ 一∞ -6 20 型 -馨 30 毯 fj ) 樱 -10 2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400 800 1200 160() 2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距离向(采样点) (a)点目标聚焦结果 方位向(采样点) fb)方位向削面图 距离向f采样点) (c)距离向剖面图 图5利用方法2得到的等效斜视距离模型,进行TerraSAR—X的0.36 in分辨率点目标聚焦 信息的方位相位误差。利用本文的结论,可以显著 提高该距离模型的精度,其所能适用的最长合成孔 径时间可达到约4.4 S,此时分辨率为0.36 in。对不 同的星载LEO—SAR而言,由于轨道参数和系统参 数的不同,本文的结论虽然会略有调整,但是本文 提出的方法却具有一般普适性。 62 电子与信息学报 第35卷 表2 TerraSAR.X的0.36 IX1分辨率点目标成像指标 参考文献 Cumming I G and Wong F H.Digital Processing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ata:Algorithms and Implementation[M】. Boston:Artech House,2005:82—94. Curlander J C and Mcdonough R N.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 fM New York:Wiley, 1991:565—591. 王国华,孙进 ,袁运能,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偏航控 制的精确计算[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9):1569~1572. Wang Guo-hua,Sun Jin-ping,Yuan Yun—neng,et a1..Precise computation of yaw—steering in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6,28(9):1569—1572. 王睿,杨汝良.椭圆轨道下雷达多普勒特性估计『J1.电子与信 息学报,2004,26(1):107~111. Wang Rui and Yang Ru-liang.Radar Doppler properties evaluation in elliptic orbits[J】.Journal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4,26(1):107—111. Wang R,Deng Y K,Loffeld 0,et a1..Processing the azimuth—variant bistatic SAR data by using monostatic imaging algorithms based on 2D principle of stationary phase[J].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11,49(10):3504—3520. Zhao Bingji,Qi Xiangyang,Deng Yunkai,et a1..Accurate fourth—order Doppler parameter estimation approach for geosynchronou8 SAR[C].The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EUSAR 2012),Germany,April 2Ul2:615—6l8. Li Wei and Wang Jun A new improved step transform algorithm for highly squint SAR imaging[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11,8(1):118—122. Huang Li-jia,Qiu Xiao-lan,Hu Dong-hui,et a1..Focusing of medium earth orbit SAR with advanced nonlinear chirp scaling algorithm[J].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11,49(1):500—509. Eldhuset K.A new fourth—order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spaceborne SAR[J].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ee and Remote Sensing,1998,34(3):824—835. Lj F K,Held D N,Curlander J C,et aL.Doppler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1985, 23(1):47—56. Raney R K.Doppler properties of radars in circular orbi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1986,7(9): 1153—1162. 郑经波,宋红军,尚秀芹,等.地球同步轨道星载SAR多普勒 特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4):810—815. Zheng Jing—bo,Song Hong-jun,Shang Xiu—qin,et a1..Doppler properties analysis of GEO spaceborne SAR[J]Journal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1,33(41:810—815. Fielder H,Boerner E,Mittermayer J et a1.Total zero Doppler steering:a new method for minimizing the Doppler centroid[J].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05,2(2):141—145. 赵秉吉: 男,1985年生,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地球同步轨道SAR 关键技术研究. 齐向阳: 男,1974年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SAR 系统仿真和高分辨率星载SAR研究. 宋红军: 男,1968年生,研究员,博士乍导师,研究方向为SAR 系统仿真、成像新研究和信号处理. 周辉: 男,1982年生,博士生,研究方向为SAR动目标成像 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