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表格知识点背诵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目的: 大运河 时间: 年 帝下令开通 繁荣一时的 概况: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的隋朝 开通及作用 全长 千多公里。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 的运河。 作用: 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 贞观之治 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史称“ ”。 第2课 武则天做皇帝后,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 武则天 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史称她的统治贞观之治 的政绩 “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皇帝。 唐玄宗统治 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第3课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唐朝进入 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 ”。 第4课 人物 贡献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 诞生.. 科举制的 正式设置进士科, 正式..诞生.. 阶段.. 创立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进士和 隋唐 明经两科最为重要,(进士科第一名称 ) 完善.. 科举制度 武则天 增设 、 阶段 的主要内容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 成为进士科主要.. 的考试内容。 ---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多年,直到清末(1905年)才被废除
第5课 文成公主 唐朝时 宗把 公主嫁给 , 和同为一家 入藏 意义: 遣唐使:来自——日本、朝鲜。 玄奘西行: 年间,高僧玄奘西游 取佛经,他第6课 遣唐使、 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写成对外友好玄奘西行、 《 》 往来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在 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 重视纳谏,精简机构;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合并州 评价唐太宗 县,减轻人民负担。 ●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的规模, ●民族关系上:以较为开明的民族,赢得各族的拥戴。 ●外交上:采取开放的民族 ,加强与各国的 经济文化交流。 赵州桥 设计者:隋朝--- (人物) 第7课 是现存世界上最 的一座石拱桥。欧洲出现类似 建筑 的桥,比赵州桥晚 多年。 辉煌的 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隋唐文化 雕版印刷术 朝印制的《 》,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 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李白 “ ” 《 》《 》 唐诗 “诗圣”.... “三吏”....“三别”.... 白居易 《 》《 》 第8课 颜真卿 “颜筋颜真卿——继 之后,最有 书法、 柳骨” 成就的大书法家。《 》 辉煌的 柳公权 《 》 隋唐文化 绘画、 阎立本 《 》、《步辇图》 (二) 吴道子 “画圣” 《 ........》. 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1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政权/民族 建国时间 首领 都城 第9课 辽、宋、 北宋(汉) 年 赵匡胤 民族政权西夏、金 南宋(汉) 年 临安 并立 的并立 辽( 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的时代 西夏(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金( 族) 12世纪初 会宁/中都 第10课 中国古代 江南经济的开发在——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经济重心 梁、陈) 经济重心的南移 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 完成于...---- 第11课 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 的短衣; 妇女 的陋习逐渐传开。 万千气象宋代 食: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北宋肉食 的宋代 衣食住行 以 肉为多,南宋吃 多; 社会风貌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成吉思汗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第12课 统一蒙古 称 , 国建立。意义:从此, 蒙古 忽必烈建立 时间: 年 的兴起 元朝..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 定都--- 。忽必烈就是 。 和 ① 许多 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元朝 ② 边疆各族包括 族,大批迁入中原和 ,同汉的建立 族等杂居相处。 ③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 、 等族、经过长 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元朝的民族 ④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 人、阿拉伯人信仰 教, 融合 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 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族。.. 意义: 这是比前代具有更广的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融合,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北宋 北宋 ---发明 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第13课 活字印刷术 的传播, 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 灿烂的 指南针 宋元文化 (北宋) (2) 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一) 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 上、.. 时期,火 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 、火箭、 等。)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 体 史。 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 到五代的历史。 司马光 史学上的“两司马” 第14课 史学家 年代 叙述时间 体例 《资治通鉴》 司马迁 西汉 黄帝-汉武帝 纪传体通史 灿烂的 《史记》 宋元文化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二) 《资治通鉴》 宋词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 词人 代表作品 苏轼 婉约派 李清照(两宋之交) 《 》 辛弃疾 豪放派 ... 苏轼 (北宋) 《 》 辛弃疾(南宋) 《 》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北宋..大画家 所作,描绘了《清明上河北宋 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图》 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
2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太祖时 ① 在地方: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 在:废丞相,....撤消中书省,设吏、户、礼、 明初加强 第15课 统治 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③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的 明朝君权 主要措施 ④ 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 —————————————————————— 的加强 明成祖时: ① 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② 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 ③ 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意思:...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① 原因:明朝前期, ② 目的:为 , 派郑 和出使西洋。 郑和下西洋 ③ 时间: -- 年,七次下西洋。 第16课 ④概况: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 中外的 ⑤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 交往与冲突 ,加强了 。 ⑥特点:主动外交,和平外交,朝贡、政治动机大 于经济动机。(和欧洲的航海家不同。) ___朝中期,倭患严重。 戚继光抗倭 明派年轻的将领________到浙东抗倭。 民族英雄 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军机处:____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的_______第17课 发展到顶峰。 清朝强化君...:清朝统治者在_____、______和乾隆三朝,君主集权 权的措施 一再兴起。 的强化 目的---从 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郑成功 郑成功打败盘踞38年的 殖民者。 收复 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回到祖国第18课 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 清朝设置 年,清在设置 ,隶属福建省。 收复 府 府的设置的意义: 和 (1684年) ① 抗击沙俄 康熙帝在位 ② 17世纪中期,沙俄乘机入侵我国,强占了 和 。 帝---组织自卫反击战。 康熙帝 结果: 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 组织 约《 》。 雅克萨之战 意义: 帝--正式赐予五世“喇嘛”的封号。 顺治:册封康熙帝--对另一个喇嘛教首领,赐予“ ” “” 的封号。 意义: 康熙:册封 “班禅” 驻藏大臣-- 年设置,代表同和第19课 班禅共同管理。 驻藏大臣、 意义: 统一多民族平定大小和 皇帝--粉碎了 的叛乱 国家的巩固 卓的叛乱 加强统治的措施: 设置了 ① 伊犁将军 ② ①西跨 ,②西北 , 清朝前期 ③北接西伯利亚,④东北至 以北的外兴安岭 疆域 和 ,⑤东临 ,⑥东南到 及 七个方位 其附属岛屿 岛、 屿等,⑦南至 ,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注意 : 图) 含义..----....闭关并...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贸易往来, .............而是..严格对外贸易。......... 3
实行原因: ● 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 ,压抑、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第20课 闭关锁国 ● 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天朝物产 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明清经济的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发展 ● ● 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 与 的统治。 “闭关锁国” 实行的根本原因: ........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 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危害):① ② ③ 城(今称故宫)---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其北京故宫 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 的瑰宝。)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明长城 明长城:东起 ,西至 , (秦长城的起止地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21课 作者 著作 价值、特点 明清古典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时代特点 李时珍 明 《 》 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鲜明的 科技巨著 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清文化 及作者 “ ” (一) 明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 《天工开物》 技术 徐光启 明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 》 早传播 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作品名称 作者姓名 : 第22课 《 》 元末明初 四大 最早的一篇历史小说。 时代特点 文学名著 《 》 施耐庵: 鲜明的 及其作者 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 明清文化 (二) 《西游记》 : 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明中期 《 》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 、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高鹗:清 占有重要地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