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毕业班体育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毕业班体育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叨叨游戏网
毕业班体育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发表时间:2013-09-06T17:16:25.2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8月总第93期供稿 作者: 陈 阳[导读] 近年来,广东体育中考的分值由之前的30分到40到50到现在的60分,几乎是每年上升一个台阶。陈 阳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第一中学 523770

摘 要:学习金字塔效率图显示: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的主动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的学习保持率是最高的。同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然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而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个别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差异资源,开展互补互助性学习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又一有效途径。本文研究的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按班进行体育学习小组合作教学。通过本届学生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上一届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相比照分析,旨在探索一条适合东莞农村中学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能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路子。关键词:毕业班 体育 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 探索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广东体育中考的分值由之前的30分到40到50到现在的60分,几乎是每年上升一个台阶。就拿东莞来说,各校体育中考的成绩也是越来越高,这和学校的重视分不开。这种重视当然少不了学生高强度的训练,少不了体育老师高强度的付出。各校为了提高成绩,在备考上可谓是下足功夫。想尽一切办法,用上一切能用上的时间,既劳心又劳力,有些学校还不见得有效果。那么,怎样做才能既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些,而又有成绩呢?

本学年我在体育备考教学上尝试了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兵教兵,既省时省力,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体育中考中,本人所带的班级成绩突出,平均分高达99.3分,折算回60分是59.6分。 二、研究对象方法

1.对象:初三(3)班为实验班;初三(6)班为对照班 2.时间: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3.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数据统计法 三、实验操作 1.学生分组

开学初的三节体育课,我就对所任教的初三(6)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素质的测试项目包括20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座、跳绳,以测试的结果作为分组的基础。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班上的同学分成8个小组,人数是6人左右。每个组均包括体育素质优秀、体育素质中等、体育素质较差三类同学。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但此分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微调。并且,确定每组的组长(由体育素质优秀的同学来担任)、记录员、统计员。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2.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我都明确地提出本次小组合作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如在教《200米加速跑》一课中,我让学生围绕“(一)为什么跑前要进行适量的准备活动?(二)要做哪些准备活动?”进行小组讨论。有了话题后,各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有的说准备活动有助于兴奋,有的说准备运动只有做足了才不会受伤等。第二个问题,学生讨论得更热烈。有的说高抬腿,有的说压腿,有的说来回加速跑,还有的连搽活络油都提到了。最后,由各小组的组长汇报展示,我最后作简单的小结。通过给出话题、开展讨论和进行小组汇总这一合作学习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了个体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训练分组

初三的学生要中考,体育就以训练为主。除了体育课的训练外,还有课间时间的训练。如果4个班都由我一个体育老师来跟,那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所以,也只能借力于小组。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基本上分两种形式来走:一种是不同组中同一层次的学生集中训练,一种是同一小组中的组员一起训练。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是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分组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对优生以直接通过自学,综合应用所学的技能,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我安排的任务。如果一类的体育素质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都已经达满分了,再花时间去训练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而且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冲劲。我在让他们保证基本的训练外,可以提前休息。而三类的体育素质较差的则要求强化训练,比中等的学生多一倍的训练。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以上便是同一类学生的分组训练。

但上课时,更多的是用到同一小组中的组员一起训练的方式。如我在训练学生的仰卧起坐时,让组内优秀的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提醒动作不到位的学生。另外,在训练的时候,个别仰卧起坐较差的学生由于训练次数较多,辛苦,难免想偷懒,这时就可以让组内优秀的学生进行监督。

另外,假期我也要求学生回去加强体育训练,项目主要是加速跑和仰卧起座,通过小组长监督合作完成。每一周小组长就会联系组员的家长,了解组员在家的训练情况,并短信通知我。做得好的学生我会及时电话表扬,做得不到位的会电话联系家长,要求家长配合训练。

4.评价分组

平常的训练中,对学生的评价我不会一刀切,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和积极性。我把训练时的目标设定为基础级、较高级和高级。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参与哪一级别的考核。这样使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激发其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较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练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设定奖励标准的时候,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因为每天都有训练,为了有效性,评价必须及时。所以我以一周为统计周期,周五由各小组长汇报情况给科代表,科代表统计总结,周一公布优胜学习小组。对获得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获得适当的奖励。奖项均在开学初由学生讨论通过、设定。每个班根据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异。而且根据学生喜欢新事物的特点,奖品还要做到常换常新,这样他们才更有冲劲。

另外,我在注重对小组群体评价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特别是对组内第三类的学生,我更注重对他们的表扬与鼓励。有时他们做得好,我会给其小组双倍加分,甚至更多。这时,你就会发现,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孩子,他的表现欲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不久就会看到他不一样的表现。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正确及时的评价、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取得成绩或课堂上出色表现的赞赏,会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表扬的滋味,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提高了。

表1.学生体育训练满意度调查表

通过对两个班中学生对体育训练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传统教学只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心理。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作为体育老师就要树立终身体育观,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乐趣。 2.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

(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四项素质平均成绩如下表:

(2)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四项素质平均成绩如下表:

(3)分析:实验前,初三(6)班与初三(3)班四项身体素质成绩平均值基本相同。一个学期实验后,初三(3)班的同学各项身体素质提高速度比初三(6)班高出较多。立定跳远男同学高出8cm,女同学高出7cm;200米男同学快1.1秒,女同学快1.6秒;仰卧起座男同学多6.1个,女同学多9.3个;跳绳男同学多出20下,女同学多出19.9下。从以上数据显示,进行实验后,实验班的力量、速度、弹跳等

素质都优于对照班。实验后,实验班的达标率由原来的93.7%上升到以98.3%,优秀率由10.1%上升到27.3%。从各类数据显示,此项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能起到促进作用。

3.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小组合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让学生在平等中体会到爱,然后逐渐内化为对教师的尊敬,进而学会重视别人、积极进取、主动练习。在平等参与中,个体责任的承担主动、小组分工及角色互换科学合理、积极互赖的关系得到建立,团队精神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4.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后无所事事,也避免了部分学生消极对待遥不可及的目标和要求。体育课上小组合作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促使其自身努力寻找提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实践结果表明,小组合作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琦 普适性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成绩分享法简介[J].学科教育,2008,(5)。

[2]李原 王巧莉 合作学习对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18)。 [3]王忠宝 析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4]徐春喜 给点阳光就灿烂—谈谈对后进生的心理教育[J].心理世界,2005,(7)。 [5]邢宝艳 关于体育分层教学法的思考[J]. 现代技能开发,2002,(11)。 [6]徐静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7]周小山 严先元 编著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8]蔡克勇 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