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2018年三伏灸实施计划书 单位:
科室: 时间: 负责人:
目录
一、2018年三伏灸时间安排----------------------------------------------------------------------1页 1. 具体时间安排------------------------------------------------------------------------------------1页 2. 疗程-------------------------------------------------------------------------------------------------1页 二、作用原理------------------------------------------------------------------------------------------2页 三、操作方法------------------------------------------------------------------------------------------2页 1、隔姜艾灸----------------------------------------------------------------------------------------2页 2、药物贴服----------------------------------------------------------------------------------------2页 3、疾病相对应的穴位选择---------------------------------------------------------------------3页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预防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通风、月经不调、男科疾病、骨关节炎;
4、药物制作方法----------------------------------------------------------------------------------4页 药物组成、药材炮制、药物制备、姜汁制备方法
四、禁忌证----------------------------------------------------------------------------------------------5页 五、注意事项-------------------------------------------------------------------------------------------6页
2018年三伏灸实施方案
一、2018年三伏灸时间: 1. 具体时间安排:
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2018年伏天时长40天)
2018年初伏时间: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时间: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时间: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2.疗程:
三伏灸需要坚持三个疗程
作为慢性疾病的治疗,三伏灸一般需要坚持三个疗程,也就是说要连续三个夏天都要按时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治疗。“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的疗法。隔姜灸可以使贴药更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达到三伏灸的真正效果。“隔姜灸+贴药”一般需要30-40分钟。之前要先准备好精选的大老姜,切成厚度相当的姜片。隔着姜片点燃艾绒,待艾绒燃尽再敷贴上药物。一般情况下,成人贴1-3小时,儿童贴0.5-1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
1
二、作用原理: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是目前难治之症,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正气虚时易诱发,所以,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病员要有耐心坚持治疗。各地天灸经验认为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其疗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坚持多年“三伏”天贴药。 三、操作方法:
1.隔姜艾灸:“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的疗法。隔姜灸可以使贴药更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达到三伏灸的真正效果。“隔姜灸+贴药”一般需要30-40分钟。之前要先准备好精选的大老姜,切成厚度相当的姜片。隔着姜片点燃艾绒,待艾绒燃尽再敷贴上药物。
2.药物贴敷:选取玄胡、白芥子等多味中药按比例研末,用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相应穴位,各种病症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疱,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
2
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3.疾病相对应的穴位选择:
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
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哮喘: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过敏性鼻炎: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腧穴。
预防体虚感冒:
穴位: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定喘穴、双侧膏肓俞穴。
3
风湿性关节炎:
主穴:肝俞、阳陵泉、悬钟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穴位:足三里、中脘、脾腧穴、胃腧穴; 慢性腹泻:
主要穴位:天枢、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关元。 消化不良:
主要穴位:天枢、中脘、足三里
配穴:百虫窝。 痛经:
主要穴位:关元、次髎、地机;
配穴:三阴交、命门。
月经不调:
主要穴位:血海、脾俞、肾俞、膈俞、三阴交;
配穴:足三里。
男科:
主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骨关节炎:
主要穴位:悬钟、大抒、阳陵泉; 配穴:血海
4
4. 药物制作方法: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四、禁忌症:
1、孕妇禁用、2岁以下幼儿禁用。在这里要强调,儿童做三伏灸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另外,如果是贴三伏贴,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在医生建议的时间内取下药贴,切莫为了效果好多贴时间引起气泡或其他不适。
5
2、咳喘但是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疗。
3、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禁用:因为药物贴敷或艾灸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等,这些反应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建议老年朋友们在选择冬病夏治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4、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如副鼻窦炎、肺炎急性期等患者不宜用。 5、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皮肤娇嫩或有破损,以及少数极易过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药物贴敷或艾灸之后会使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就是皮肤正常的也要细心护理,否则容易引起局部感染。 五、注意事项:
因为三伏灸使用的药物大多有刺激性,贴敷后常常会使皮肤起泡,所以在灸后的护理上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了。 1、敷药前应先洗澡或清洗干净要贴敷的穴位; 2、贴敷当天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止洗澡;
6
3、如果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患处,防止抓拍后感染;
4、贴敷4~24小时后,局部如果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如果疼痛难忍,皮肤有水泡,涂烫伤膏或紫药水;如果水泡超过0.5cm,最好去贴敷的医院,让医生处理;
5、贴敷24小时内不能晒太阳,要注意休息;
6、贴敷后1个月内忌烟、酒,禁食生冷腥味及辛辣的食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