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作者:冯相华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5年第14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7-000-01
摘;; 要;; **同志指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作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必须“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总的好干部标准,为党员干部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党员干部;; 树立价值观
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信念坚定,善于调适心态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以及人们之间差别拉大的趋势。
在多样化和各种差别的对比中,有些党员干部平和、安宁的心境被打破了:看到有人致富了,不论是正道致富还是歪道致富,就感到了自卑,只恨自己做不到或没去做;看到利益,就想抓在手里,不问是该得的还是不该得的,他们所思所想的是心动不如行动;看到地位,不会去考虑这个地位也代表了一种责任,仅仅羡慕其风光和体面。心态失衡,是信念不坚定的表现,不仅影响党员干部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而且导致党员干部价值观的扭曲,进而造成党员干部行为错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进而危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或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即成功或失败。”积极心态,收获成功之甜果;消极心态,品尝失败之苦果。因此,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消除消极心态,培养积极心态,保持阳光心态,就成为党员干部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党员干部 遇事要有定力,做事要守底线,不为功利折腰,不为挫折烦心,不被困难吓倒,不被压力屈服,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
二、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勤政务实,乐于为民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即党的最高的、统领一切的价值准则和价值取向。坚持党的宗旨,是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干部既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也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始终铭记党的宗旨,乐于为人民奉献一切,是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乐于为民奉献,必须清正廉洁、反对。贪污,从根本上说,是对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侵害。即使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但只要你得了不该得的利益,就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额外付出的一方。难道他会“无偿”给你利益?这个馅饼多半是个陷阱。因此,严格律己,清正廉洁,也是党员干部防范职务风险、确保岗位安全的重要保证。 三、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
当下,跑官要官仍然是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以及相当大的范围内还相当盛行。他们是冲着责任和奉献去的吗?恐怕未必。毋庸讳言,他们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冲着利益和地位去的。难道当干部不能“言利”吗?当然不是。我们党的干部,首先应该讲的是责任和奉献,其次再讲利益和地位,难道我们的党员干部还比不过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封建吗?如果您嫌这句话拗口,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总该够简单明了了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或不愿做,还怎么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干部,意味着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我们党人也“言利”,该得的,当然有;不该得的,切莫伸手。党员干部理应承担比普通人更大的责任。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干部却只想要权力、不想担责任,更不用说让他们愿意担当、敢于担当。这种情况不仅过去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也没有从我们的干伍中消失。反而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还大行其道。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的怕得罪人,多栽花、少栽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这都是没有担当精神的表现。 只有清晰界定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强化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才能使各级党员干部敢于和善于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干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清正廉洁,甘于勤俭朴素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人们生活的改善,有些党员干部抛弃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钱都敢花、多少钱都敢用,斗富摆阔,一掷千金,因为他们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败坏的不是自己的财。他们主动把自己置于了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我们还有必要对他们温情脉脉吗?他们只配被绳之以法。
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人,作为人民公仆的各级党员干部,不仅要从自身做起,匡正以豪奢为荣的价值观,充分认识到没有任何资格挥霍浪费人民和国家的资财,没有任何理由不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同时,还要发挥宣传和典型作用,激发带动更多的人从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事关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高度,把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