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计划表
日期: 风险评价的目的: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本公司 ×× 部门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出现信息变更时能及时更新控制措施,实现安全管理,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风险评价的范围: 例如: 风险评价的准则: JHA、LEC (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的方法:工作危险性分析(JHA)、作业条件分析法(LEC)、危险度评价 风险评价小组组长: 风险评价组成员: 日程安排: 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 对策措施提出 编制人: 年 月 日 管理者代表批准意见: (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注:风险评价计划按照车间或部门进行划分,每分安全评价计划表对应危险源辨识表、风险评价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介(LEC)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什,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争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O.l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l,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
附表4-3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 分值 10 6 3 1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会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分值 0.5 0.2 0.1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为“打分”参考点。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问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l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
附表4-4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分值 10 6 3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环境中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的暴露 分值 2 1 0.5 *出现危险环境的情况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的危险环境中 非常罕见地暴露 *为“打分”参考点。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它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
附表4-5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 分值 100 40 15 4)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
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这样的危险性比骑自行车通过拥挤的马路去上班之类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危险性还要低。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要加以注意;危险性分值70—160的情况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样,根据经验,当危险性分值在160~320的作业条件属高度危险的作业条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危险性分值在320分以上时,则表示该作业条件极其危险,应该立即停止作业直到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为止。
附表4-6 危险性分值 分值 >320 160~320 70~16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分值 20~70 <20 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可能结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分值 7 3 1 *可能结果 严重,严重伤害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为“打分”参考点。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
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三、评价过程
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 1.1 工作危害分析(JHA) 1.1.1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
1.1.2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1.1.3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1.1.4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1.1.5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1.1.6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1.1.7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1.1.8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1.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等级判定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 1.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财等级 法律、法规及 其他要求 产 人 万元) 5 规 4 违反法律、法发生死亡 丧失劳动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 10 无损失 50 >300 ≤300 <全系统停车 部分大规模、企业外 企业内严重大国内 影响 地区内影响 集团公司 影响 (停工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 象 企业形潜在违反法规 不符合集团公装置停工 重污染 部分工厂范围3 司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 不符合工厂的2 操作程序、规定 设备停工 内中等污染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没有停工 装置范围污染 企业及周边范围 形象没有受损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没有污染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等级 5 4 标 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检测、 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检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3 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检测系统),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1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检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等级 巨大风险 重大风险 中等 可容忍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理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实施期限 立刻 立即或近期整改 2年内治3.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风险度 20-25 15-16 9-12 4-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