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2017年6月上 环境科学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11123 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发展 钱悦 271 100 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 山东莱芜摘要:工业废料未经处理便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工业生产走向了“末端治理”的道路,后来又产生了“清洁 生产”的概念。“末端治理”是在工业生产末端对排放物进行处理,“清洁生产”是生产过程的全控制,实现废物的最小量化。但 “末端治理”缺乏对于整个工艺流程的规划和把控,增加了生产成本。“清洁生产”前期研发投入巨大,中小企业自觉性和积极性 欠缺。因此,需要构建国家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工艺模式。 关键词:末端治理;清洁生产;成本;模式 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产值极大提高。与此同时, 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大量工业废料 未经处理便随意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而且甚至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元素会进入食物链中,直接危 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各种压力之下,工业生产不得不作出进 一步的调整,逐渐开始走向了“末端治理”的道路,并研究出一 系列相适应的方法和措施。后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 播,人们不再局限于废弃物排放的“末端治理”,更关注于源头 把控,由此便产生了“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从源头 上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了成 本。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的含义 (一)“末端治理”的含义 “末端治理”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先污染后 治理”模式的体现。它是指在工业生产末端,增建构筑物和采 取相应的措施,对排放物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排放要求。通过 工业废料的无害化处理,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自净压力,从 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的召开也标 志着“末端治理”进一步得到人类的认可,成为了人类环境保护 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与早期的“稀释排放”相比,“末 端治理”开始关注污染物的治理,这种观念的改变,也是人类从 “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体现。 由此,人类开始反思自己,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 步探索更多污染治理的新道路。 (二)“清洁生产”的含义 “清洁生产”又称作“绿色生产”、“少废无废工艺”,是在 “末端治理”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清洁生产”的主要 思路是从源头控制,由此上升为生产过程的全控制。基本工艺 是通过,生产设备改良,生产材料预处理,生产流程精简优化, 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实现废物的最小量化,减少废物的排放量, 将生产废物尽可能的消解在生产流程之中。由于“清洁生产” 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各国也纷纷加大研究力度,颁布各种相关法规条例来支持“清 洁生产”工艺的发展。我国始终奉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近几年来加大经济和人才 投入,进一步实现废弃物产量降低和无害化处理提高的目标。 二、“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的比较 “末端治理”关注于污染排放的末端,缺乏对于整个工艺流 程的规划和把控,是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这点上 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末端治理”主要原理是将污染物 进行转化,本质上污染物的量并未减少,污染物也没有消失。 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从一种污染物变成另一种新的污染物, 造成“二次污染”。“末端治理”实际上是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控制,使之达标排放,并未对排放总量进行约束。同时,“末端 处理”需要增加新的生产线,建设新的处理构筑物,需要一定的 人力物力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 企业负担。 “清洁生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理念,主要思想是将污染物 消解在生产流程中。通过对于生产工艺的优化,生产设备的改 进,不需要额外的基建费用,节约了成本,使企业全方位收益。 “清洁生产”从根本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污染物的产生 量、流失量、治理量达到最小,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特别是对 于某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清洁生 产”工艺的前期研发投入巨大,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许多 中小企业目前还只是存在于清洁审查阶段。并且某些企业和 领导对此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对于清洁生产有针对性的操 作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仅仅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从哪方面 下手。市场的有效激励制度也不成熟,造成了许多企业的自觉 性和积极性欠缺。因此,企业可以主动与科研机构合作,争取 国家补贴,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三、“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的改进推广 “末端治理”主要解决成本经济问题。为此,需要开发符合 中国国情的末端治理设备,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双丰收。并且国家需要投入一部分的资金,帮助企业来安 设处理设备,特别是对于一些资金实力不够的中小企业,而这 些企业也往往是污染排放的重灾区。 “清洁生产”主要解决推广普及问题。需要构建国家为主 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工艺模式。企业也要提高自己 的认识觉悟,切记不要鼠目寸光,应该从长远着手,意识到“清 洁生产”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成立技术研发小组, 主动和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学习接纳新型技术工艺,优化产业 结构。市场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对“清洁生产”的产品进行适当 宣传和标记,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用切切实实的经济效益产 生良性刺激,用市场这个杠杆来拉动“清洁生产”工艺的发展。 四、结论 “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解决了“末端 治理”的某些弊端。但是“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并不是两 种不可相容的工艺,反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物,“清洁生产”也不会达到废弃物的 “零排放”,由此产生的污染物就需要进一步的“末端处理”,使 之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这两 项工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念,是人类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 利用的珍贵探索。但是环境治理现状仍然不够乐观,需要国 家、企业、公民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工业聚焦对行业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影响 [J].南方经济,2011(5). [2]汪利平,于秀玲.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发展[J].中国 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版),2010(1).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