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镜头转换中的景别
景别的视觉效果: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景别越小,时间感越长。即小景别的剪辑长度
应短于大景别。
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同类积累)或两极对比效应(形式反差
产生的震惊感)营造情绪氛围。
☆ 对景别的考虑基于两点:对于内容意义的表现作用和视觉空间的感受效果。
二、 景别的组合效果和应用 同一主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或过大,都会使视觉跳动感强烈(要弱化这种感觉,插入其他镜头或改变景别)
三、 固定镜头之间组接(注意镜头长度),运动镜头之间组接,注意“起幅”和“落幅”。
四、 编辑中的匹配:主体位置、方向、速度匹配
五、 无技巧转场 1,相似体转场
2,同类内容转场
3,特写转场
4,空镜头转场
5,定格画面转场
六、 合理镜头长度 1, 主体突出(在前景)短,反之长
2, 主体在亮处短,反之长
3, 运动短,静止长
4, 情绪画面长
5, 信息量多长,特写近景短
☆ 人们习惯先扫视环境,再注意值得关注的关键部分,甚至好奇地看到细部或特写。待动作高潮过后,又会放松环顾四周环境,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这种由外及里,由大到小是一常见的平铺直叙。
反之,为制作悬念,先特写,再拉开,渐次告诉相关内容,因小景别不包含空间关系,只展示局部,引起悬念“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