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矿区开采简况
一、矿山开发现状:
1、矿山开发现状:
武平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原武平县煤矿)属六证齐全的国有独资煤矿企业,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 矿区位置在武平县东南方向1350,直线距离约23公里,属岩前镇辖区,矿区面积为3.3367平方公里。
2、矿山开发简史:
武平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矿井始建于1958年,建有1号、2号、4号、7号、9号、10号、12号、310明斜井等9对矿井,大部分为“边探、边掘、边采”矿井,主要开采童子岩组三段煤层,无正规设计,1978年以前共生产原煤17.8万吨。
现有主要生产矿井为12号井和南采区310明斜井,12号井筹建于1978年,当时由龙岩地区煤炭公司设计、验收,设计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当年投入生产。主平硐座标为:X:2760272,Y:39424235,Z:+325.31M,主平硐方位为310°,310明斜井始建于1999年。2001年投入生产,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井口座标为X:2760114,Y:39424224,Z:+311.75,方位:310°,从1980年至2006年共生产煤炭:25万吨,310斜井投产至今共生产煤炭:12万吨,目前矿井南采区、北采区主要生产采区230至325水平之间,325水平以上局部采区有生产煤炭。
3、开采范围:
矿区面积为3.3367平方公里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由7个拐点座标圈定:
1、2762500.00 39423001.00
2、2762500.00 39423240.00
3、2761920.00 394230.00
4、2761900.00 39423928.00
5、2760900.00 39424888.00
6、2759500.00 39423600.00
7、2760025.00 39423000.00
开采深度:+623米至-200米标高。
4、煤炭储量:
2005年末煤炭储量为:龙岩组22#煤层保有储量为379.82万吨,可采储量为128.49万吨。
翠屏组4#、8#煤炭储量:C+D级:157.9万吨,预计可采量为75.1万吨,远景储量约为247.4万吨。(该储量由省煤炭学会评审所得数据)
5、矿井设计及服务年限:
1)矿井工作制度:年工作日为330天,每日三班作业,回采二班生产,一班准备,三班掘进,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4至16小时。
2)矿井生产能力:根据井田煤层的赋存条件、构造、水文地质图件,储量及综合分析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目前主要开采龙岩组三段煤炭资源,翠屏山组现还在找煤勘探阶段,现已探明可采量:75.13万吨,计划翠屏组矿井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
3)矿井服务年限:20年。
6、矿井开拓现状:
童子岩组煤层开采从1958年即建矿,当时属“边探、边掘、边采”矿井,从1978年开始正式基建北采区+325.31米(12号井)目前已建有+348米平硐、+371.78米风井、+311.23米平硐、+384.54米平硐、+338米斜井、+307.85米平硐、+385米风井、+373.72米风井、+355米风井、+325.31米主平硐及+311.75米主付斜井,现有南北采区+325水平以上煤炭基本已开采完,主要开采+325米水平以下煤炭。北采区斜井开拓至+269米水平,南采区斜井开拓已至+180米水平。矿井设计以+311.75米主付斜井继续往深部延深,开采矿区范围深部煤炭资源,目前实际开采与设计相符合,无大的变动。
7、采煤方法:正规采煤面为走向长壁式后退采煤法,遇地质构造带时采用走向短壁式残采法相结合采煤,工作面打眼放炮落煤,采用棚梁式、垛盘式支护,回柱放顶全跨落法管理顶板。采区回采率为85%,工作面回采率为97%。
8、煤炭质量与价格:
煤质以半岩亮型的粉块煤为主,具有条带状结构。
由煤质化验结果:4号煤层为富灰,中高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无烟煤,22号煤层为中灰、中硫、中磷,高发热量无烟煤,可作为化肥、水泥及民用、用煤。
煤炭价格:煤炭主要销往广东、江西及本县工业、民用煤、煤炭价格约为300元/吨。
9、矿产资源补偿费缴纳情况:
采矿权价款按协议年度上交每年20万吨,共110万元整。
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县行办征费站按吨位收取,统一缴纳。
二、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简况:
1、地层:本矿区范围内出露和揭露的地层主要有下二叠亮童子岩组和翠屏山组地层。其中童子岩组三段和翠屏山组一、二、、四段均含有可采煤层。
童子岩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过渡相-湖泊相的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地层厚约355米。
翠屏山组:厚约425米,为一套湖泊相,沼泽相及泥炭沼泽相为主的陆相沉积,岩性以含菱质鲕粒的泥岩,粉砂岩和中厚层状厚层状中粗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含煤15层以上,其中4号、8号二层煤可采,6号、10号二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2、构造:矿井位于宁洋复式向斜北部,总体形态为一向西具波状起伏的向背斜褶曲,轴向北北东,主要断层为F4、F8、F14、F15三条,矿井构造类型属三类,即构造复杂类。
3、水文地质情况:
矿井处于低山丘陵区,山势局部较陡,沟谷发育,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地表水最大水体为宁洋溪,位于矿井南侧,历史最高洪水位为296米,低于矿井最低井口+311.75米标高,对矿井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矿井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它通过风化裂隙带、断层带、采空区塌陷带等裂隙渗入补给各含水岩组,然后向矿坑充水,矿井涌水量变化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
总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基岩裂隙简单型。
三、资源回收利用与管理情况:
1、矿井主要开采童子岩组三段的22号煤层和翠屏山组4号、8号煤层,井田内各煤层均属低-富灰,低中-中高硫,特低-中磷,特高-高等发热量2号无烟煤 ,根据煤质分析结果,按照工业部门特定质量要求,上述煤层均可作为动力及民用煤。
2、三率考核情况:
矿井设计回采率为80%,实际为81.7%,采区回采率85%,实际为86%,采矿贫化率核定为5%,实际为3.04%。
3、矿山环境保护复垦状方面的评述:
1)污染治理:矿井排水水质带酸性,并含有煤、岩粉尘及颗粒,把排出的水引入煤台附近的污水沉淀池,且沉淀分离大部分固态物质和去酸处理,达标后排进山沟。
2)煤矸石治理:
将矸石集中堆放于矸石山,在矸石山下部设置栏矸坝和集水沟;目前大部分矸石山调运到附近煤矸石机砖厂制成建筑砖块,对于废弃的矸子山,组织人员绿化,同时矿区绿化面积达到环保部门要求,提升环保质量。
3)由于矿区范围煤层厚度薄,矿区内无建筑和稻田,仅有局部少量下沉,对地表生态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