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2年7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Ju1. 2012 第14卷第3期 Vo1.14.No.3 文章编号:1673—1387(2012)03—0245—03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稻田景观解析 胡亚卓 ,王 鹤 ,赵宇洲 (1.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2.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管理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结合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于景观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从形态语义学、景观学和美学 的视角对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进行剖析,从中得出稻田景观在肌理、条理、心理、道理 这四个方面给"3-代人带来的启示,并指出了景观作品本身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稻田景观;肌理;条理;心理;道理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中国正处在由“农转非农”的年代,在这一 进程中以前的耕地变成建设用地,农村人变成了 城市人 J。富裕起来的城镇人,开始追求那些属 了建筑的结构,使得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得以 成功 。但如今身处后工业时代和可持续时代 的过渡期,工业时代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人 于城市的符号。宽直的大道,挺拔的高楼,欧式 的绿化,奢华的装修,到处是罗马花园,遍布着亭 的需求,其材料理所当然也发生了变化。 人们开始厌恶钢筋混凝土的丑陋外壳和坚 台楼阁。而对于材料是否安全,文化是否融合, 生态是否遭受破坏,却没有相应的考究。城市化 的进程带走了耕地与贫穷,也引发了人们的迷惘 与反思。 硬冰冷的质感,转而崇尚绿色设计,追求木材、竹 子等再生资源的自然肌理。 肌理是可见的,更是可触的。但生活中人们 不喜欢每天所见的、所触的都是一成不变的。人 2002年沈阳建筑大学因校园扩大规模迁入 们一方面追求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又怀味过去。 水稻作为一种自然的肌理,已历经千年与国人相 伴相随,只是在都市化进程中,慢慢地远离了很 浑南新区大学城,校方委托由俞孔坚教授带队的 土人景观规划设计院对新校区进行整体场地设 计和景观规划。在此过程中,俞孔坚教授将稻田 引入校园的简单置换带来了景观设计的一次全 新的观念重建,很多设计师从中颇受启发。 一多人的生活。但在记忆深处它已成为心灵净土、 童年故事、乡村怀念、自然感受的代名词。 水稻在沈阳建筑大学的引人还体现了其在 景观方面的动态变化,水稻除了可以从空间上所 见、所闻、所触、所感;还能从时间上感受其春季 、肌理 这里所说的肌理,不是狭义的材料表面的组 的稚嫩,夏季的茂盛(见图1),秋季的收获,冬季 织纹理结构。而是广义的赋予材料的一种自然 属性,是材料给人带来的一种心理感受,一种综 合的、公共的、多样的环境体验。 不得不说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之所以成 的寂寥等四季变化。与其他植被、动物、气候、土 地等形成了多样综合的环境。 水稻的引入必将引起一场新的材料肌理的 ,在这场新中,人们将不会一味地追求 奢华与稀有,而是提倡一种材料自然肌理的利用 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水稻肌理的引用,在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所接触的景观都是处 和可再生循环的概念。水稻的引入告诉人们庄 稼除了可以种在“庄稼地里”,还能种在“文化乐 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中。钢筋混凝土曾经彻底 收稿日期:2011—12_3O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0DMZ005) 作者简介:胡亚卓(1988一),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 第3期 胡亚卓等: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稻田景观解析 247 地的活动,与场地发生的各种联系等 。稻田景 观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欣赏的功能,还有一种互 存在的面貌,将其价值合理化地运用,利己而不 伤景。稻田景观区原来就是东北稻的高产地,设 计师通过其独有的方式将人工环境和稻田系统 动的功能,师生除了在这里赏景读书外,还能在 这里收割(见图4)、畅谈,这些过程都是一种自 我实现需求的体现。 之问的摩擦力降低到最低限度,不但展示了环境 的美好,保证了人类的活动,还保留了其生产功 能,这就是对植物、对土地、对自然最好的尊重。 五、结语 稻田景观的一次简单的观念置换[2],给人们 带来了一次肌理、条理、心理、道理等全方位的环 境启示。在可持续发展的路程中,其意义远不在 于仅把稻田景观当作一个成功的作品,而应将其 视为一种新文化精神的引导和一篇走向新景观 的宣言。 图4稻田收割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韩毅,韩晓晔.将稻香融人书声:沈阳建筑 大学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5):12—16. [2] 孔祥伟.稻田校园:一次简单置换带来的观念重建 [J].建筑与文化,2007(1):17—19. [3] 马斯洛A.需要层次论[M].许全声,译.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7. [4]林玉莲,胡 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0. 四、道 理 这里所说的道,是老子所讲的“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的道。也就是说万事 万物都在受着其自身规律的支配。任何事物都 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就 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就会同 外界产生抵触。这也是稻田景观给人们最深刻 的启示。 [5] 梅芸.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校园景观分析 [J].科技创业月刊,2010(5):120—122. 巴里・康芒纳曾说过“自然界懂得的是最好 的” ,必须承认,生态现状和人类的开发利用在 很多时候会产生矛盾和巨大的摩擦力,完美与否 [6] 马库斯C C,弗朗西斯C.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 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不仅仅是看景观作品本身表达出来的形式美,更 多的时候需要放置在更大的社会和自然语境中 [7] 李耳.道德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8]康芒纳B.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侯文 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去评价 J。最自然的景观莫过于顺应自然本身 Landscape Analysis of Campus Paddy Field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ysity HU Yazhuo ,WANG He ,ZHA0 Yuzhou (1.School ofDesigning and Arts,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8,China; 2.Campus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enter.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 10168,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which is existing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ampus paddy field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from the points of semantics,land— scape science and aesthetics.Then the article draws the conclusion which paddy field bring to US from the aspects of texture,coherence,psychology and truth.Lastly,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igniicance of land— fscape work itself. Key words:campus paddy landscape;texture;coherence;psychology;tr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