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报道中易犯的法律逻辑错误

新闻报道中易犯的法律逻辑错误

来源:叨叨游戏网
传媒研究 新闻报道中易犯的法律逻辑错误 口巢会平 (江城晚报,吉林吉林132002) 随着普法的深入及新闻从业人员素 质的不断提高,现在,新闻作品中法律常 识错误越来越少了。比如,把未经审判的 逻辑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取 得省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 件。不在行政执法岗位的人员以及合同 工、临时工不得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由 此,读者自然会进一步“联想”——当事 概念界定模糊,使整个叙述的合 人称作罪犯,将治安处罚与刑事处罚混 为一谈等现象基本很少见。但是,法学毕 法性存疑 很多时候,稿件中一笔带过的话,看 似平平常常,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 有什么不对,然而剥开来分析,竟是大有 说道。涉法报道尤为如此。有时,一个关 竟是一个专门的领域,要在涉法报道中 做到稳妥、准确,光有粗浅的法律常识显 然是不够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 人确实是在工作岗位上吗?现场有没有 其他有执法权的同事?事实究竟如 何?等等。由此可见,一个不准确的涉法 概念,很可能会对整篇稿件的合理性和 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极大的伤害。 近些年,代驾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代 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相关报 道不断见诸媒体。不过,在这些报道中, 探讨有关代驾的法律问题的很少。这说 明,媒体人对此问题还没有全面而清晰 者,要多学习法律知识,懂得法律的逻 辑,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键的用词存在争议,可能就会使整个事 件的性质发生变化。 2007年10月,某报一篇报道中写 法律逻辑本身是一门很专业的学 问,但就实践和普适层面来说,它无非是 对一切涉法事件或现象的合法性的论 道,“日前,我市一名协管员在执法 时被恶意报复,头部和手臂受刀伤”。初 一证。落实到具体的新闻报道中,就是记 者讲述的事情或讲述的方式要严丝合 缝,经得起推敲,符合立法本意和现行规 看,像没什么问题,可仔细琢磨后,读 者就提出了质疑:协管员有执法权 吗?直接说其执法妥当吗?事实上,按照 定。从新闻实践来看,报道中易犯的法律 当于近17个三峡工程。虽然不是每一个 有关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参加统一 据,形成令人爽心悦目的经济报道,其实 并不难。 一的认识,有时,甚至会不知不觉“忽略” 些违法事实。 传统的图表主要有小标题、柱状图、 人都看过三峡工程的,但经过这样的一 个类比量化,读者明白这是一大笔线,一 笔能干多大事的钱。 当然,这样的比较,并不能解释所有 的数字。在对比之后,我们要顺着解释当 线状图、表格等形式。不过,数字一多,项 目一增加,传统的图表就显得过于堆砌, 大的经济题材如此,具体到一个省 一个市一个地区,同样也可以顺着这样 在讲究整洁明快的版面上,容易形成阅 读盲区。 此时,大胆地引人三维制图,专职设 的思路进行有力地挖掘。 下的疑问,为什么是4万亿元,怎么不是 5万亿元或者3万亿元;这个4万亿元 是怎么算出来的,哪些部门或者机构来 掏这笔钱,各自掏多少;4万亿元将投资 哪些行业,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对全国 和媒体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会带来什么 样的影响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记者来挖掘。 数字图表的有趣呈现 经济新闻的生动有趣,不仅需要记 立制图编辑,为经济新闻的呈现,带来了 有益的探索。 者前期的有力挖掘,还得益于编辑后期 的加工润色。 通过图表,在文章中不便出现的数 字,在表中就一目了然,不仅消除文字的 枯燥,还给文章注入清晰的注释。而三维 制图的运用,在版面呈现上更显得大方、 简洁,适当的留白,带给读者的是一片清 爽的阅读空间。 以文中的4万亿元计划为例,三维制 图就能形象地呈现出4万亿元的投资方 向、资金来源、行业影响等,简单的二三百 字,比千余字的文章,更显得精练。一 在目前不少都市媒体中,对于经济新 闻,对数字图表的呈现,也格外重视。通常 情况下,一篇报道不可能对一系列相关数 据泛泛而谈,明确了重心之后,还需要相 关数据来佐证。但这些数据又不方便在内 文中呈现,可以通过图表呈现。目前,沿 海不少都市报纸在经济报道中,正尝试 通过三维制图呈现复杂的数字图表。 在采写过程中,可以通过专家有理有据 的分析,结合市场的热点,写出一系列的 经济新闻作品。根据这样的挖掘理念,任 何一个关键数字都可以引出一连串的数 千国咆市报/、 总第 130 期 63鸽媒研究 如何避免媒体慈善救助活动中的不利因素 口王春阳(大连晚报,辽宁徐大连瑾 116000) 近年来,在全社会热衷于慈善救助 规劝,表示他们再回大连乞讨就不是为 慈善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公众爱心的亵 渎。媒体也不要对求助者包办代替,他自 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他自己做 不了的事再通过媒体呼吁人们的爱心,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的大背景下,媒体也投身于慈善救助这 一了治病,就变味了,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形 象,对他们的人格也是一种污辱。既然 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就要自强不息,通过 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记者 洪流中,成为我国救助体系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在媒体慈善救助活动取 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 谐的现象,比如说,一些受助者形成了救 的一番规劝,兄弟俩决定留在家乡,刻苦 练习走路和读书,还表示绝不能辜负大 连好心人对他们的期望。 助依赖,一些受助者缺乏感恩之心,使捐 助者爱心受挫……如何在慈善救助中避 媒体慈善救助要培养受助者的 感恩之心 案例1:在《大连晚报》举办的“特困 免这些不和谐现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问题。 案例2:2010年1月份,大连一家媒 体报道了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星 南社区一位92岁的老奶奶生活十分拮 生档案”捐助活动现场,经常有捐助者捐 下钱就走,连个名字都不留,收据还要工 媒体慈善救助要避免受助者形 成救助依赖 案例1:2007年7月份,大连一家媒 体报道了丹东一对双胞胎因先天性脑瘫 双腿残疾,16岁了依然靠双拐行走,他 们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一路乞讨来到大 连。报道见报后,反响非常好。为了救助 患白血病的同班同学,坚持在街头拉小 提琴筹款,获得“2005年感动大连的十 大新闻人物”、大连慈善总会“爱心小天 据,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老奶奶平 时靠做抹布贴补家用,可收购抹布的人 也不来了,家里的抹布越堆越高,成了老 人的一块心病。报道见报后,老奶奶的 1500块抹布本来只能卖150元钱,却 “卖”出了25000多元的“天价”。面对不 断涌来的爱心,老奶奶真诚地说:“求求 你们别再给我钱了,花不了了,把钱捐给 更需要的人吧。”此事见报后,老奶奶的 高尚情操打动了很多人,也为受助者树 作人员追出去硬塞给他们。一位捐助者 曾经告诉笔者,他不图名不图利,就是想 帮帮这些孩子,不能让他们因为没有钱 而失学。将来这些孩子长大了,成为国家 的栋梁之才,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案例2:在《大连晚报》举办的“特困 生档案”活动中,大连一家私营企业曾经 捐巨资资助了6名贫困生上大学。每年 寒暑假,这家企业都要请这些贫困生吃 顿饭,开个座谈会,谈谈他们的学习、生 使”称号的13岁大连小学生宋徽宗再次 上街拉琴为兄弟俩募捐。大连电视台、 立了一个道德标杆。 分析:媒体救助的巨大威力往往会 活状况,如果有什么困难,企业会全力帮 助。企业老板还表示,如果他们毕业后有 兴趣,可以到该企业工作。但这些毕业生 《大连晚报》和大连电台还专门为兄弟俩 举办了“爱心慈善夜”义演晚会,筹到11 改变受助者的命运,摆脱苦难之后,在生 活的巨大反差面前,尝到甜头的受助者 经常会把持不住自己,形成救助依赖,妄 想通过媒体救助过上更好的日子。 媒体救助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既 不能虎头蛇尾,又不能矫枉过正。救助 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求助者的难题,难题 解决了就不要有非分之想。否则就是对 该市治安大队的民警就在现场, 毕业后就音信全无,连一封信一个电话 都没有,令企业老板十分寒心。 案例3:《大连晚报》“特困生档案” 活动资助的一名女大学生毕业后到上海 工作,她结婚的时候邀请本报记者和资 万元的善款。兄弟俩在大连筹到手术费 后,到北京成功地做了手术,站了起来。 记苦在对兄弟俩进行回访时,他们 说大连人真好,真有爱心,竟流露出要回 大连继续乞讨的想法。为了打消他们的 这个念头,记者苦口婆心的对他们进行 助者全家参加她的婚礼,婚礼的主题就 是感恩。资助者非常感动,作为一个大 前”。这都是前提交待不清惹出的乱子。 或个人这么做都是不合法的。由此得出 一个结论,这篇报道对一种违法行为进 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执法主体,几位热 心老人只是跟随在身边行动。报道 为了突出退休老干部作为义务监督员所 付出的努力,把他们不适当地推到了“台 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逻辑错 误是多种多样的,很值得专门研究。要有 效杜绝差错,从编采环节来看,提高法律 素养是根本途径。■ 行了宣传。这个结果是记者和编辑始料 未及的,弄得非常尴尬。事后经了解,有 一个情节在记者写稿时被忽略了:当时, 舾咆市佩人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