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1月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an.20o6 第8卷第1期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0l_8 No.1 一般工科高校校企(所) 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与思考 林媛媛,董应虎,余庆东,周贤良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34) [关键词] 工科高校;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 [摘要] 本文分析了校企(所)(”所”指研究所,下同)合作培养研究生对一般工科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通过 对我校五年来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坚持和完善这一实践的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o09—19l2(2006)O1—0075—o4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operative bringing—up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the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LIN Yuan—yuan DONG Ying—hu YU Qing—dong ZHOU Xian—liang (NanchangInstitute ofAeronautical Technology,Nanchang 330034,China) Key words:institutes of technology;cooperative bringing—uP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eil ̄neer- ing postrgaduate educatio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eat role of the cooperative bringing—uP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 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nad by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operative bringing—uP of engineer- ing postgraduates between coHeges and enterprises in our institute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sticking to and improving the practice. 随着现代科技、教育和经济的13益紧密结合,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已经成为企业生存 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不仅使我国企业界深感竞争压力,而且使我国教育界也倍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 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日益迫切。而对于大多数一般工科高校来讲,加 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突破显得尤为迫切。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 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 模式,有其完整的教育体系。 自2000年起,我校已成功与企业(研究所)联合申报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硕 士点与江西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点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合作、马克思 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江西社会科学院合作、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 所合作。我校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目标是:以探索一条如何使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服务于企业为出发 点,通过设立培养工作站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在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完成了连续3届相应专业的研究生的培 养,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并已取得一些经验。 1 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对一般工科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1.1 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缺乏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 业的飞速发展。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源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局限。信息技术的更新很快,而大学里的教材和 [收稿日期]2005—11—5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研课题资助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03YB129) [作者简介] 林媛援(1980一),女,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研究生处科员,主要从事学科建设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6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矩 知识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有较大的转换。相比而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等国家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应用性非 常强。当我们的许多学生走出校门不得不自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时候,他们的学生却在接受相对规范的教 育后成为合格的工程师,可以直接负责任何一个大型项目的某个具体环节的工作,标准而且熟练。 校企携手强强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加速培养面向现代化、国际化人才的产 物。它便于高校优化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加强科研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既调 动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又为高校提供了生源基地和良好的培养和实践基地,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 系,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上,改变了过 去招生、培养、指导学位论文等工作中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1.2校企(所)合作指导研究生。充实一般工科高校导师队伍 由于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的继续扩大,一般工科高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而且, 一般工科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与重点大学有很大差距,造成其高学历、高水平的导师数量偏少。特别在经济发 展较为缓慢的江西,这种现象日益明显。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较高学历及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研究技术人员担任 硕士生导师或副导师,既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解决了学校自身教师短缺的矛盾。另外,企业里的高 层次技术人员还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们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 也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创新思维或方式,更是学校的导师无法给予学生的。从培养出学生的质量 来看,是完全符合高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毕业学生不必经过任何培训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具有相当强的择 业优势。 1.3 校企(所)合作进行科学研究。提升一般工科高校学科总体水平 一般工科高校因为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科研仪器设备数偏少,高精尖的设备更为短缺的状 况。而企业(研究所)一般都拥有大量的先进设备,但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以此合作培养模式为载体,一般 工科高校可利用企业(研究所)的先进实验条件进行科学研究,使高校的科研能力、学科水平得到总体提升。 同时,企业也增强了对高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研发能力。使企业在技术更新、产品市场竞争力上得到提升。 1.4校企(所)合作获取资金。解决一般工科高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一般工科高校通过校企合作解决经费不足的作法比利用科研项目筹措资金更胜一筹。这是因为:一方 面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些企业深知科技和教育之极端重要,投资教育的热情大增。企业需要高等学校的 知识,需要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得到新的发明创造技术,提高产品质 量和科技含量,需要打高校的牌子;另一方面,高校更需要同企业结合,企业可以给高校提供生产实践的园 地,提供社会信息,提供用人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以部分盈利支援学校发展,实现双方赢利。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和产业界合作,直接从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以寻求较高的利润。它不仅比出卖科研 专利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而且叉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的科研队伍,还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在美 国,高等学校实验室与产业界的合作,不仅加速了美国产业界技术人员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美国产业界的发 展,而且为学校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利用科研专利筹措经费和校企合作获取资金的收入,约占美国高等 教育经费的2l%。 1.5校企(所)联合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加速一般工科高校学科建设发展 大多数一般工科高校学科门类不齐全,博士、硕士点数目较少,且研究方向特别是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很 少,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交叉形成新学科、培植新学位点。因此,一般工科高校可以依靠企业(研究所)现有 的专业特色、研究方向形成自身的优势学科。集合校企(所)双方的力量申报更多的博士、硕士学位点,不仅 使一般工科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得到加速发展,也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研究所)发展对各学科高层次人才的 需求。 2 我校构建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实践 2000年,我校分别与江西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联合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 点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点,2003年又分别与江西社会科学院和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林媛媛等:一般工科高校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与思考 77 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和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硕士点。从2000年起,我校先后招 收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65名。其中有20名完成了课程学习,进入企业(研究所)工作站从事硕士学位论 文工作。有1O多名硕士生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毕业生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积累了一些经验。 2.1 以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定位为宗旨,依靠企业(研究所)的专业特色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 根据我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总体定位,强化航空航天特色,因此,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与中国直升机设 计研究所合作、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合作,在飞机制造与设计领域形成 了新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另外,为了形成以工、管、文三大学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 局,我校需要加速文管类学科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江西社会科学院合作,增加了 我校硕士点的学科门类,对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2选好企业(研究所)是关键,建好硕士培养工作站是基础。 为做好硕士合作培养工作,我们在选择企业(研究所)时注意了三个面向,即: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面 向国防和军工科研部门,面向江西省地方经济、政治较权威的研究部门。五年来,在上述合作企业(研究所) 均建立了稳定的硕士培养工作站。 为保证培养质量,我校在建立硕士培养工作站上一直遵循“五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企业(研究所)应 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开发实力;坚持学用结合,满足企业(研究所)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有迫切的需求;坚持 企业(研究所)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较强的培养硕士生的指导力量;坚持企业(研究所)能长期地为硕士 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环境和条件;坚持学生既要以完成学位论文课题为主,又要努力完成所在企业 (研究所)交给的工作任务。 2.3明确责任义务,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 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1)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采取了校企(所)双方共同组织的方式。为此,我们多次召开研讨会,听取各方 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出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领导小组,做到组织落实、制度完善、统一管理、 专人负责、服务到位。 (2)由学生、企业(研究所)、学校和培养院系共同签署有关人才培养的协议。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了将学 科特点及培养要求与充分考虑企业(研究所)的实际需求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的方式来制订课程 培养计划。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在指导教师上采取了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学校和企业(研究所)之间建立了导师 互聘机制,明确了双方导师的责任权利,导师工作量的计算,报酬的支付途径和方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双导师”制不仅发挥学校导师在学术层面的优势,而且也发挥了企业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强的特长。 (4)在硕士毕业论文上我们要求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业(研究所)的生产实践或在研项目;制定 了硕士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等相关制度;在论文答辩中,我们要求答辩委员中必须要有来自企业 (研究所)的专家,严格要求,确保质量。 五年来,通过这项试点,在我校涌现出一批课程成绩好、论文工作优秀的硕士生。专家对这些硕士毕业 学位论文的评价,总体上可归纳以下特点:第一,多数的学位论文选题都是结合企业(研究所)急待解决的研 究课题或技术难题;第二,学位论文都结合具体工程技术或项目管理,有相当的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第三, 所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些学位论文还提出了一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 新思路或新方法。例如O2级有几名同学,他们分别是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 计研究所完成的学位论文。他们回来后感慨地说“在研究所的工作站里,可以感受到研究所竞争的激烈,有 工作压力、有紧迫感”;同时通过科研项目的协同攻关,还“增强了自己交流、协作和团队的意识”。 3 校企(所)合作培养硕士生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坚持并不断完善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无疑对丰富高校人 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8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盔 I=-i (1)继续加强管理,进一步落实相关和管理措施,使这种培养试点工作纳入学校整个研究生教育管 理工作体系。特别需要建立较完善的校企(所)专家或导师互聘机制,确定企业(研究所)硕士导师聘任条 件、导师工作量计算方式、报酬支付途径和方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导师的合作积极性 和责任心。 (2)成立专门的学位论文工作指导小组。学位论文工作指导小组,应由学校和企业有实际经验、有学术 水平,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切实加强对学位论文工作的指导。论文工作指导小组则应定期将 在站的从事不同课题研究的学生召集在一起,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讨,提高学生相互协助和促进的意识。 (3)随着企业发展速度加快,高校应针对这些企业发生的变化,适时调整硕士培养工作站的运作方式。 高校和企业(研究所)对已设在企业(研究所)的硕士培养工作站应定期进行全面评估,对培养条件落实、企 业管理规范、课题科研含量较高的工作站,可适当扩大进入这些工作站的硕士生的数量,相关的交叉学科专 业的硕士生也可参与进来。除此之外,还应大力拓宽急需进行项目预研的某些国防军工单位的这类硕士生 的派送渠道。 总之,五年来的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走合作之路,根据企业(研究所)的 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培养高层次人才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落实管理,正确处理各方的责、权、利关系, 并在这一过程中牢牢把住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这一根本方向,才能逐步探索出~条 真正适合一般工科高校与企业(研究所)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 参考文献 ] [1]周贤良等.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 阮林涛.校企合作办学失败案例剖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 (上接第62页) 与此同时,在国家立法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从书本上统计每年制定了多少法律,仅仅从逻辑上考察法 律体系和结构是否先进、完美,还应该仔细考察、研究法律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良好地运行,研究法律是否发挥 了它对社会生活应有的功能、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是否真正得到实现。因为我们并不是为了立法而立法,法律 的实现才是我们的目的,也只有得到实现的法律才是有生命力的法律。套句俗话说,理论是千涩的,实践之 树常青,婚姻法是如此,其他部门法也是如此。 [ 参考文献] 胡康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EB/OL].人民网http://zgrdxw.peopledaily.conr.cn/gb/paperl2/1/ class001200025/hwz64762.htm 胡康生.全国常委会法制讲座讲稿之十五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EB/OL].http://zgrd ̄.pcoplcdaily.conr.cn/gb/papcrl2/1/ classO01 2Oo025/h 4785.him 中国法律年鉴[z].北京:法律年鉴出版社,2000年、2004年。 新民周刊[EB/OL].http://xmzk.xinminwcckly.conr.cn/sh/t2005031 1_426810.htm 北京市海淀=;击院民事审判二庭的调研报告[EB/OL].http://www.v08.COnr.cn/mn1C2004/03/29IJ76.htm 青海省妇联.青海省妇联2003年身 来访情况分析[EB/OL].http://www.woman—legala.d.org.cn/grout ̄read.php?kind=zl ̄&filc= 20041103181519下文中有关青海省妁数据出处与此相同。 全国妇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最刀——全国妇联修改婿姻法建议之二.中法网http://www.Icgalinfo.gov.cn/zt/2004—08/05/content一 122582.htm。另见紧锣密鼓修改婚姻法[N].人民日报,2000年8,j 30 H第9版。 [EB/OL].http://china.qianlong.com/4352/2004/03/24/198@1958751.htm 北京市}f}}淀区民事二庭的调研报告.<婚姻法>修订实施以来新类型婚姻案件分析及 理对策.[J].法律适Hj.2004(10). [美]唐纳德・布莱克著.唐越、苏力徉.法律的运作行为[M].北京:巾国大学f{1版社,2004,2。154。(155,l61),(346,348,354). [美]罗伯特・埃里克森著. :力译.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M].jE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3,153—165,350.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