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期末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功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1级水生生物 李雪静 1110170036 2010-1-20
一、 实验目的:构建功能基因kazal的表达载体。
二、实验流程:基因克隆——→小片段(kazal)制备、大片段制备——→kazal基因与目标
载体连接——→蛋白质的诱导表达
三、实验过程
(一)2012年6月6日上午:PCR扩增目的基因A
1.1 实验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Kary Mullis 在1985年建立起来的
在细胞体外合成DNA的一种方法。依DNA半保留复制原理,利用DNA聚合酶依赖于DNA模板的特性,在附加的两个引物与模板杂交之后,按碱基配对原则经酶促反应合成DNA片段,包括模板变性、引物退火及用DNA聚合酶延伸两个引物之间DNA的一定次数的重复循环,使包括在两个引物5′端限定的特异性片段形成指数式积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在小管中获得大量的特异的DNA拷贝,这一特点使PCR技术很快被应用到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广大领域。扩增DNA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引物和模板相结合的特异性,每个循环的反应分为3步:
(1)模板变性(template denaturation):通过加热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游离
于溶液中的单链DNA。
(2)退火(annealing):温度突然降低,反应体系中的引物能准确地配对于被扩增区域的
两个侧翼。这是因为模板分子结构比引物的结构复杂得多,而且引物的拷贝数远高于模板DNA的拷贝数,因此引物与模板DNA形成复合物的概率要大大高于模板DNA两条单链的重新结合。
(3)延伸(extension):在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及Mg存在的条件下,
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5′--3′DNA链延伸反应。n个循环后,一个模板得到的扩增拷贝为2-1。 1.2 实验步骤:
以菌液为模版,进行PCR反应,扩增目标基因。
n
2+
25μl反应体系为: 10× PCR buffer(Mg2+) 2.5µL dNTP 2 µL ExTaq DNA Polymerase 0.2µL 水(灭菌的去离子水) 15.875µL
模板 1µL 上游引物 1µL 下游引物 1µL
反应条件为:94℃,4min
94℃,1min
60℃,1min 25cycle 72℃,1min 72℃,10min
15℃,保温
(二)2012年6月7日 电泳检测kazal基因及回收
并把获得的kazal基因片段接入T载体
2.1电泳检测:
(1)称取0.2g琼脂糖,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mL的蒸馏水和400µL TAE电泳缓冲液,
置微波炉中加热至液体完全澄清,取出后摇匀,冷却到50℃左右,加入EB 染料1µL,摇匀,使之完全溶解
(2)倒入插有梳子的制胶槽中(注意不要形成气泡),凝胶厚度一般为1cm左右,室温冷却
30~40min。
(3)待胶凝固后,取出梳子并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1×TAE电泳缓冲液,覆盖
凝胶约1mm,用移液将已经加入3µL上样缓冲液的样品和Marker分别加入到加样孔中(记录点样顺序及点样量)。
(4)接通电泳仪电源(注意正负极,RNA片段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5)30分钟左右后,将凝胶放入凝胶成像仪内观察、照相。
2.1.1实验结果:
2.2 割胶回收
(1)在紫外灯下切下含有目的DNA的琼脂糖凝胶,用纸巾吸尽凝胶表面液体并切碎。计
算凝胶重量(提前纪录1.5mL离心管重量),该重量作为一个凝胶体积(100mg=100µL体积)。
(2)加入3个凝胶体积的Buffer DE-A,混合均匀后于75℃加热,间断混合(每2—
3min),直至凝胶完全熔化(6—8min)。
(3)加0.5个Buffer DE-A体积的Buffer DE-B,混合均匀。当分离的DNA片段小段小鱼
400bp时,需再加入1个凝胶体积的异丙醇。
(4)吸取步骤3中的混合液,转移到DNA制备管(置于2mL离心管)中,1200 ×g,离
心1min,弃滤液。
(5)将制备管置于2mL离心管,加500µL Buffer W1,12000 ×g,离心30s,弃滤液。 (6)将制备管置回2mL离心管,加700µL Buffer W2,12000×g,离心30s,弃滤液。
以同样的方法再用700µL Buffer W2洗涤一次,12000 ×g,离心1min。(确认W2
中加入指定体积无水乙醇)
(7)将制备管置回2mL离心管中,12000×g,离心1min。
(8)将制备管置于1.5mL离心管中,在制备膜加25—30µL Eluent或去离子水,室温
静置1min,12000×g,离心1min。 2.3 T载体连接 (冰上操作)
5µL体系 solutionΙ 2.5µL DNA 2.1µL T载体 0.4µL
混匀后离心,16℃过夜培养。
(三)2012年6月8日上午: E.coli TOPO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012年6月8日下午:E.coli TOPO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3.1制备感受态细胞
(1)取25g LB Broth Medium培养基,加入1L蒸馏水,加热溶解后分装在试管中(每管
3ml)。灭菌后冷却备用。
(2)摇菌:取保好的菌种50μl加入到3ml培养基(无Amp)中,37℃,180rpm,摇菌
过夜。
目的:使菌体充分生长,增加菌体的浓度
(2)菌种复摇:将前夜摇菌(37℃,180rpm,无Amp)拿出,抽100µL于3mLLB培养
基(无Amp)中,继续摇2—3h,当看到绸缎样取出。
目的:上述菌液经过摇菌一夜后,肯定过了对数生长期,所以为了获得对数生长期的菌液,须再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摇1-2h,使还存活的菌继续生长达到对数期,而生长处于末期的菌在新的培养基里也不会存活。
(3)去1mL置于EP管中离心,3000rpm,3mim,倒去上清,若菌体少可在加1mL。 (4)超净工作台下,吸取残留上清,每EP管加100µL 预冷的Cacl2(0.1M)4℃轻柔反复
吹打,放入冰中再放入4℃冰箱,3h后可用。
(CaCl2的作用:在沉淀中加入CaCl2以后,Ca2+会形成羟基钙磷酸复合物,它可以吸
附在大肠杆菌细胞的表面,作用① 使大肠杆菌细胞膜膨胀,膜的流动性变差,呈现晶格状态,进而易使连接产物进入到细胞当中;② 抗DNA酶,防止把转化的DNA片段打断) 3.2 转化
(1)制培养基平板:已灭菌的LB培养基在摸着不烫手的时候,加入氨苄,之后倒平板。
(一般1ml培养基中加1μl氨苄母液,氨苄母液1ml溶液中有0.1g氨苄)
(2)将100µL感受态细胞和5—10µL连接物混匀,冰浴30min。 (2)42℃热击90s,迅速转移到冰浴中2-3min
(3)加800μl培养基(无Amp),培养箱中培养45分钟,条件:37℃,150rpm。
(目的:让菌进一步生长,扩大浓度)
(4)将摇好的菌3000rpm离心5min,弃掉900μl上清,用把剩下100μl上清与沉淀混
匀。在超净台中,取此菌液涂在平板上,37℃倒置培养。
(说明:因为T载体上有抗氨苄的基因,因此涂平板后,已转化成功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
胞可生长成为单克隆菌落,未转化成功的将不会生长。
注意:① 感受态最好现用现制,最多不能超过24h,但如果为了避免每次现用现制太麻
烦而制了一大批,则可以把它放入液氮中速冻,然后取出保存在-80℃的冰箱里,使用期限为1个月;
② 摇菌震荡的时候,大的试管和锥形瓶可以垂直放着摇,但小的管则要水平放置着摇,这样才会摇的比较均匀充分;
③ 在平板中培养菌体时,平板要倒置,防止蒸发的水分落在平板的菌落上) (四)2012年6月9日上午挑克隆 (1)将3μl Amp加入3ml LB培养基中。
(2)将加入Amp的LB培养基分至6个EP管中,每管500μl。
(3)将过夜培养的平板取出,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黄色头挑一个单克隆菌落,在(2)
中的培养基中蘸一下。
(4)摇菌37℃,180rpm,4-5h后检测。
(五)2012年6月9日下午 PCR扩增检测克隆Kazal基因 电泳检测 2012年6月10日 摇菌保种 5.1 PCR反应检测Kazal基因
25μl反应体系为: 混合液(buffer,loading,mg2+,酶) 12.5µL 水(灭菌的去离子水) 10µL
模板 (菌液) 1µL 上游引物 1µL 下游引物 1µL
反应条件为:94℃,4min
94℃,1min
60℃,1min 25cycle 72℃,1min 72℃,10min
15℃,保温 5.2电泳检测:
(1)称取0.2g琼脂糖,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mL的蒸馏水和400µL TAE电泳缓冲液,
置微波炉中加热至液体完全澄清,取出后摇匀,冷却到50℃左右,加入EB 染料1µL,摇匀,使之完全溶解
(2)倒入插有梳子的制胶槽中(注意不要形成气泡),凝胶厚度一般为1cm左右,室温冷却
30~40min。
(3)待胶凝固后,取出梳子并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1×TAE电泳缓冲液,覆盖
凝胶约1mm,用移液将PCR反应产物和Marker分别加入到加样孔中(记录点样顺序及点样量)。
(4)接通电泳仪电源(注意正负极,RNA片段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5)30分钟左右后,将凝胶放入凝胶成像仪内观察、照相。 实验结果:
条带大小与目标基因的大小一致,即可确定其为Kazal基因。
5.3保种
(1)取3ml LB培养基,加入3μl Amp和80μl菌液。37℃,180rpm培养。
(2)摇菌4-5h,当试管中的液体呈绸缎状时,从中取出1ml加入200μl灭菌的甘油,混匀
后-20℃保存。其余菌液继续摇,摇到很浓时取出1ml送测序。 (六)2012年6月10日晚 摇菌
(1)LB培养基+氨苄 TOPO10菌种 取保种的TOPO菌液50μl加入3ml培养基中,
37℃,180rpm,培养过夜(这种质粒含有氨苄抗性基因)
(2)LB培养基+氨苄 若目的基因测序正确,则从对应所保菌种中取50μl加入3ml培养
基中,37℃,180rpm,培养过夜。(目的基因连载T载体上,载体上有氨苄抗性基因。)
(七)2012年6月11日下午:提取质粒及双酶切 7.1质粒提取
(1)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P3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μl的平衡液BL,
12000rpm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2)取1-5ml过夜培养的菌液,加入离心管中,使用常规台式离心机,12000rpm离心
1min,尽量吸除上清。
(3)向留有菌体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250μl溶液P1(请检查是否已加入RNaseA),使用
移液器或涡旋振荡器彻底悬浮细菌沉淀。
注意:如果有为彻底混匀的菌块,会影响裂解,倒置提取量和纯度偏低。 (4)向离心管中加入250μl溶液P2,温和地上下翻转6-8次使菌体充解。
注意:温和地混匀,不要剧烈震荡,以免打断基因组DNA,造成提取的质粒中混有
基因组DNA片段。此时菌液应变得清亮粘稠,所用时间不应超过5min,以免质粒收到破坏。如果未变得清亮,可能由于菌体过多,裂解不彻底,应减少菌体量。 (5)向离心管中加入350μl溶液P3,立即温和地上下翻转6-8次,充分混匀,此时将出
现白色絮状沉淀,12000rpm离心10min,此时在离心管底部形成沉淀。
注意:P3加入后应立即混合,避免产生局部沉淀。如果上清中还有微小白色沉淀,
可再次离心后去上清。
(6)将上一步收集的上清液用移液器转移到吸附柱CP3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注意
尽享不要吸出沉淀,12000rpm离心30-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
(7)向吸附柱CP3中加入600μl漂洗液PW(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rpm
离心30-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 (8)重复操作步骤7
(9)将吸附柱CP3放入收集管中,12000rpm离心2min,目的是将吸附柱中残余的漂洗液
除去。
注意:票写后在那个乙醇的残留会影响后续的酶反应(酶切,PCR等)实验,为确保
下游实验不受残留乙醇的影响,建议将吸附柱CP3开盖,置于室温放置数分钟,以彻底晾干吸附材料中残余的漂洗液,
(10)将吸附柱CP3置于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的中间部位滴加50-100μl洗脱
缓冲液EB,室温放置2min,12000rpm离心2min将质粒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注意:洗脱缓冲液体积不应少于50μl,体积过小影响回收效率。洗脱液的pH值对
于洗脱效率有很大影响。若后续做测序,需使用去离子水做洗脱液,并保证pH值在7.0-8.5范围内(可以用NaOH将水的pH调到此范围),pH低于7.0会降低洗脱效率。且DNA产物应保存在-20℃,以防DNA降解。为了增加质粒的回收率,可将得到的溶液重新加入离心吸附柱中,室温放置2min,12000rpm离心2min,将质粒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7.2双酶切
双酶切体系(50μl)
ddH2O 20μl
10×K Buffer 5μl(不同的酶需要用不同的Buffer,可以通过查相应表得
知,今天用的两种酶查表得它们的交点为1×K Buffer,但买来的为10×K Buffer,按比例稀释即可)
提取的质粒 20μl
BamHⅠ 2.5μl G↓GATCC 酶切温度37℃ HindⅢ 1μl A↓AGCTT 酶切温度30℃
33-34℃酶切4h
7.4目的片段与TOPO10质粒连接
(1)酶切4h后跑电泳,进行割胶回收。
单数孔道上部的条带为T载体,分子量大于2kb,下面的条带为Kazal基因,分子量在4590bp左右,条带均比较窄。双数数孔道未经酶切,因此在500-750bp之间无Kazal基因的条带,且它的条带比较宽,因为其呈超螺旋结构。
M 1 2 3 4 5 6 (2)将目的基因与TOPO10载体连接 连接体系(20μl)
10× TH DNA ligase buffer 2μl
Kazal片段 15μl TOPO10(大片段) 2μl T4 DNA ligase 1μl
16℃连接过夜。
其后过程为制备感受态细胞、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挑单克隆、PCR扩增、电泳检测、保种、测序。测序结果正确,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