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How Martin Heidegger Use Phenomenology and
Ontology to Analyze\"Lao Zi\"
作者:李红霞[1]
作者机构:[1]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出版物刊名:江汉论坛 页码:58-63页
年卷期:2019年 第2期
主题词:老子;海德格尔;有;无;空;存在
摘要:海德格尔在全集第75卷《论荷尔德林:古希腊之旅》的《诗人的独特性》(1943年)一文中行将结尾处援引了《老子》第11章全文。这一现象似乎开启了中国学者对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的兴趣及信心。事实上,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历史上本身就经历了几个阶段,老子的道、有无等观念原本包含着浓厚的宇宙生成论、辩证论意味。晚近西学东渐以来又普遍接受了对老子的本体论解读。而海德格尔之后则开启了现象学和存在论式的理解方式,这集中体现于对于老子“道”之“有”“无”和海德格尔存在与虚无的关系的相互诠释。海德格尔对老子第11章的存在论解读,对中国学者后来解释老子以及理解海德格尔自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