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水资源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水资源问题

来源:叨叨游戏网
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水资源问题

全国政协副、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

总的认为,甘肃省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成绩很大,确实起了历史性的变化,在西部大开发中,总的思路很好,干部群众的热情很高,各级领导的决心很大,使我们深受鼓舞。

在省政协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坦率地提出了转变观念的问题,认为西部地区的同志要转变观念,东部地区的同志也要转变观念并反映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会议上,东部有些同志,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有疑虑,认识有差距。我认为,认识有差距是合乎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一个大事业开始时,认识上总是会有差距的,有的是对情况了解不同,有的呢,对情况了解虽同,但认识的角度不同。问题在于怎样听取和接纳各方面的意见,取得共识,推进工作。例如在对水资源的问题上,东部地区一些同志和西部地区一些同志,对情况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大开发中,水资源问题是关键。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从这个认识出发,西部一些同志强调,为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搞南水北调的“大西线”;东部地区有些同志反过来也认为,由于没有南水北调的“大西线”,因此西部地区不可能大开发。那么,对甘肃的水资源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是否必须搞“大西线”? 下边我作一些初步分析。 一、对甘肃水资源的评价

根据甘肃省水利厅的资料,甘肃多年平均水资源是294亿m3,人均水资源1150m3,是全国人均的一半,居全国省市区人均水资源的后列,其中黄河流域人均只有750m3。因此,认为甘肃的水资源是非常紧缺的。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处在甘肃前面的有哪些地方:第一是,人均19万多m3;第二位是青海,12万m3;在西部地区还有、贵州、云南、四川。在全国人均水资源的统计表上,可以看到,处在前面的都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就拿北方地区来比较,人均水资源比甘肃少的有北京,人均水资源312m3,天津142m3,河北280m3,山西306m3,山东456m3,河南614m3,辽宁、陕西两省基本和甘肃相仿。因此,就北方地区来说,辽宁、陕西和甘肃差不多,其余都比甘肃少。和国外相比,比甘肃少的,我挑了两个典型:一个是以色列,人均水资源

390m3;再一个是欧洲的荷兰,大家知道它是由海里开垦出来的,淡水资源非常少,人均水资源659m3。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万元GDP的用水量是多少。按照1998年的统计,甘肃省1999年GDP是781亿元,那天我记的笔记1997年是931亿元,就是每万元用水1300m3。我们再来查查看,国内那些水资源比甘肃少或和甘肃差不多的省份,据1998年统计,北京每万元GDP的用水量是201m3,天津161m3,河北534m3,山西360m3,山东

355m3,河南518m3,辽宁371m3,陕西556m3,都是三位数,而且都在600m3以下。与国外相比,以色列全年总用水量18.5亿m3,比河西走廊还要少,但是它1995年的GDP是920亿美元。每1000美元GDP的用水量是20.1m3。荷兰全年的用水量是78亿m3,相当于河西走廊的水资源量,1995年的GDP是3959亿美元,每1000美元GDP用水量约20m3。甘肃按931亿元的GDP来合算美元,每lO00美元的用水量大概是l000m3多一点,比人家差了将近50倍。从以上这些数据比较分析,甘肃省的水资源量虽然不多,应当说还是很有作为的,关键是两条:一是要根据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向;二是应当加强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包括水土保持及防止水质污染。在这个时候,如果认为必须要搞南水北调“大西线”才能够进行大开发的话,只会产生两种负面作用:一种负面作用就是把外面的人都吓坏,人们会认为你没有“大西线”就不可能搞开发,谁还敢到这里投资;另一种负面作用是把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放松。

渝、陕、甘三省市用水情况对比表 重 庆陕 西甘 肃备 注 甘肃最 总人口 3072万 3600万 2340万少 城市人 615万 818万 612万 口 国内生 1488亿 1487亿 781亿 产总值元元元 人均 甘肃最 4452元 42元 3313元GDP少 工业总 1205亿 1100亿 900亿 产值元元元 人均水 1601m3 1218m3 1150m3 资源 灌溉面 122万 141万 115万 积hm2hm2hm2 121亿 甘肃最 总用水33 90亿m 80亿m3量多m 人均用 甘肃最333 300m 222m 517m水多 农田用 未统计 60亿m3 95亿m3 水 二、目前甘肃的用水存在很大问题 我们认为,省有关部门对2010年的需水预测明显偏高。考察组的邵益生同志提供了一份比较性的材料,因考察组第一站到重庆,第二站到西安,第三站到兰州,对3个省市用水情况的资料数据列表比较了一下。

人均水资源甘肃比较紧缺,灌溉面积也是最少,但总用水量甘肃比这两个省市高了很多。依据我们现在统计的数字,甘肃用水量为121亿m3,减去农用水95亿m3,剩下的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达25亿m3,这个用水量高得不可理解,估计可能是供水能力,而不是实际用水量。以2010年的需水预测,工业万元产值的用水量128m3,明显偏高。当今比较先进发达的国家万元工业产值的用水量是一位数,我们一般在两位数。而甘肃预测20lO年达到2750亿元的工业产值,万元产值用水仍为100多m3,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我们许多地方的水利部门,在搞需水预测时,存有两种误解,也可以说是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用水量是随着工业增长而不断增长。实际相反,随着经济增长,用水量的增长值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后,用水量是零增长,甚至会负增长。二是我们有的同志尤其是水利部门的同志认为,供水越多就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实际上工业和城市用水的80%要转化为污水,供水增加后,往往有钱供水,没钱搞污水处理,因为搞污水处理的钱比供水所需费用要高几倍。所以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水资源总量与我们差不多,人口比我们少很多,人均水资源那么富裕,还强调节水。为什么呢,因为污水难以处理。今后我们也必须在增加供水能力建设的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建议进一步研究你们的需水预测,并调减需水预测及相应的供水能力计划,而加强城镇和工业节水防污的建设和农业灌溉节水工程建设。 三、如何解决用水的供需平衡问题

我们认为,甘肃省的水资源虽然不多,但只要合理规划,提高用水效率,可以支撑近期的经济发展。将来可考虑用黄河水利委员会建议的南水北调的西线方案。许多同志对南水北调“大西线”,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大西线”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是缺乏必要性。经研究分析,到2030年,人口发展到顶点16亿,并不需要增加大量的耕地,现有规模的耕地可以支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从工程技术的观点看,大西线没有科学资料,无法评价它的可行性。如究竟要调多少水,要开多少渠,要挖多大的隧洞,要修多高的坝,要多大的工程量,复杂的地质情况又如何,等等,都没有资料,无法评价可行性。从本省来看,需要了解,南水北调不论哪条线的方案,从南方调来的水都归入黄河,甘肃还是要

从黄河取水。黄河对甘肃来说,山高水深,河西走廊只有通过大柳树水库将黄河水引到河西末端民勤,“大西线”也解决不了河西走廊的根本问题,它也解决不了甘肃中部的问题,甘肃中部只能从挑河引水。当前甘肃省的主要任务应根据201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要求,研究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本省的水资源,提高用水的效率,并根据这样的精神,做一个全面科学的水利规划。对一些重大项目,争取尽早定下来。如引洮工程,需要抓紧,争取早日立项。听了引洮规划汇报,我认为是合理的。甘肃中部问题,只能靠引洮,引洮有足够的水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最近,我又看到天水市提出引洮济渭的设想,其中一个方案扩大引洮四干渠,好像有可能成立。是否认真考虑一下天水的建议,并研究引洮济渭的可行性。如从洮河引一定水量到渭河,可缓解渭河上下游的用水矛盾。另外一个项目是黄河西岸的提灌工程,对甘肃景电三期、白银或其他的一些提灌工程都还是可以考虑的。再一个大项目就是河西,你们提的再造河西,要建设节水高效型新技术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这个设想是很好的。现在看来,就是要把河西建成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效农业地区。为此,过去的规划还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应该把重点放在建设节水高效的灌溉农业上,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对疏勒河的规划,原设想移民20万,增加5.3万hm2土地,需要慎重考虑,对疏勒河可能盐碱化的问题需要切实予以重视。 四、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的问题

需要研究19~1999年的实践经验,作为今后规划的基础。19年水利部组织了一次水土流失情况全国遥感测量,1999年又作了一次。从这10年间的两次对比看,我国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确有改善,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上略有减少,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面积有些地方比19年有所增加。在四川省它是加大了,他们分析了原因;在陕西省陕北略有减少,陕南增加了,我们要求他们分析总结其原因;在甘肃省,情况到现在还不很明确。如果两张图比较,甘肃水蚀面积19年的遥感数是10万多km2,1999年面积是14万多km2,增加4万km2。究竞增加了多少,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应充分利用这样一个科学资料来客观地、科学地分析总结过去10年中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做好今后规划。

1.根据这样的经验总结,提出2010年的目标和措施。王礼先教授是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院长,他们与蔡(延松)一同研究认为,现在提的目标偏高,可能难以达到。各种措施要钱很多,似乎有重复。

2.关于对降雨量在400mm以下退耕还林(草)要求水利配套的问题,我们认为,降雨量400mm以下的地方林木不能很好成长,应考虑退耕还草或还灌木,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恢复原来自然生态环境的面貌。甘肃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适合种草发展畜牧业,今

后是否在种草和畜牧养殖方面比重加大,充分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3.同意向上反映两个困难。我们在“”以前到云南、四川、贵州,后又到重庆、陕西,都听到两个问题:一是地方税收的减少问题,另一个是提留的减少问题。这两个普遍反映的问题,准备向反映。因对资料查阅很粗,提到的数据可能有出入,观点也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仅供同志们参考。甘肃省过去20年来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就,我相信在、省的领导下,在的大力支持下,今后一定会取得更大胜利!

(本文为钱正英副3月24日在甘肃水资源座谈会上的讲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