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KPI考评

KPI考评

来源:叨叨游戏网
KPI考评——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作者:卿建中

--------------------------------------------------------------------------------

入库时间:2002年8月6日

一套好的考核体系,应满足三个根本目的:支持战略、激励被考核者、为管理提供信息。因此制定一个科学的考核制度对母公司公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一个公司的考核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换言之,如果一个考核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与战略脱节,就失去了目的。因此,为了准确地把握考核和收入分配问题,从战略层面进行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绩效评估经常遇到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很难确定客观、量化的绩效指标。其实,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这么做。通过行为性的指标体系,也同样可以衡量企业绩效。

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Key Process Indication)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SMART是5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建立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

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这种对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指标体系确立之后,还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被评价者怎样做,做多少”的问题。

最后,必须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比如,审核这样的一些问题: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等等。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而且易于操作。

每一个职位都影响某项业务流程的一个过程,或影响过程中的某个点。在订立目标及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职位的任职者是否能控制该指标的结果,如果任职者不能控制,则该项指标就不能作为任职者的业绩衡量指标。比如,跨部门的指标就不能作为基层员工的考核指标,而应作为部门主管或更高层主管的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是管理双方就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者给下属订立工作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上级部门的KPI,上级部门的KPI来自企业级KPI。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是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

善用KPI考评企业,将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集成化,提高企业的效率,精简不必要的机构、不必要的流程和不必要的系统。

三、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 第一步:确定工作产出

所谓确定工作产出,主要是界定某个个体或团队的工作结果是什么。工作产出是设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基础。工作产出可以是一种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某种作为结果的状态。

例如,作为一名总经理秘书,她的工作产出可能会是“打印录人好文件”、“起草报告信函的草稿”、“差旅安排、会议服务的情况”等等;对于一名客户服务经理来说,工作产出可能会是“获得了满意的客户”、“客户服务有关的数据和报告”、“下属的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等等。

通常来说,以客户为导向来设定工作产出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凡是被评估者工作产出输出的对象,无论组织外部还是内部都构成客户,定义工作产出需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这里尤其强调的是组织内部客户概念,这是把组织内部不同部门或个人之间工作产出的相互输入输出也当作是客户关系。在设定工作产出的时候,我们需要问这样一些问题:

*被评估对象面对的组织内外客户分别有哪些?

*他分别要向这些客户提供什么?

*组织内外客户所需要得到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样的?

*这些工作产出在被评估对象的工作中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何?

第二步:建立评价指标

在确定了工作产出之后,我们需要确定对各项工作产出分别从什么角度去衡量,从哪些方面评价各项工作出产出。

通常来说,关键绩效指标主要有四种类型: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

表1中列出了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一些典型的例子以及从哪里可以获得验证这些指标的证据来源。

第三步:设定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对工作产出进行衡量或评价;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指标解决的是我们需要评价“什么”的问题,标准解决的是要求被评价者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表2中是一些绩效标准的实例:

第四步:审核关键绩效指标

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审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认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能够全面、客观的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以及是否适合于评价操作。

审核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

(2)大关键绩效指标是否是可以证明和观察的?

(3)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

(4)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价者80%以的工作目标?

(5)是否从客户的角度来界定关键绩效指标?

(6)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

(7)是否留下超越标准的空间?

经过这样四个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能够衡量和验证的关键绩效指标。这样,我们采取措施对绩效表现进行跟踪和记录,就可以得到被评估对象在这些绩效指标上的表现,绩效评估中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目标制定与KPI

一、战略落实中的问题

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战略。没有战略的企业通常只能着眼于现在,为短期的物质利益而疲于经营,最终往往落得销声匿迹。战略定义和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明确自身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架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去吸引和培养人才。

战略源自组织的使命和远景。只有先明确了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和价值之所在,预见并逐步清晰了组织要达到的目标状态,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战略本身也是一种构想,是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现在的指导。企业的战略构想通常形成于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在理解企业的使命和远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企业的现状,通过一系列非因果决定的逻辑、非线性思考进行战略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战略。

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去落实战略。战略通常以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目标是可见的,便于传递和理解,从而使企业所有成员的努力都能够朝向一个共同的东西,以实现领导者的战略意图。

但在现实中,企业即使有了一个好的战略,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目标,也往往难以落实,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原因何在?影响战略落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成员的素质、企业文化等;而从目标本身来看,它能否得到有效的传递,是战略能否得以落实的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能够成为在管理学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概念了。

二、KPI及其作用

目标管理的内涵是,在组织内部更有效地层层传递和落实组织的战略,使组织所有的行为都围绕同一个目标展开,保证“力往一处使”。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可以用“绩效”来衡量,绩效的内涵就是企业目标的实现,可以说,目标管理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和表现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目标在传递和落实的过程中不偏失?或者说,如何制定各级目标以支持战略性目标最为有效地实现?要解决它,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和工具,而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

KPI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得到,是企业的决策层负责制定的指标体系;它架起了战略性目标和具体实施绩效管理之间的桥梁。一套完整的KPI体系反映了企业对战略的不同衡量方面,搭建起了一个空的“骨架”,需要再填补“血肉”:比如,“开拓新客户的数量”是实现战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具体开拓多少?在哪个细分市场开拓?这些都有待明确。KPI提供了一个牵引的方向,牵引企业所有成员的行为围绕这些指向战略实现的指标开展;而且,由于这些指标的设定来自战略,所以KPI相对稳定。它为制定可操作、可实现的目标提供

了依据:指标经过赋值就成为目标。

其实,通过沟通直接进行目标的传递也无不可;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保证目标传递和落实的有效性?战略性目标通常都是概括性的、整体的,不容易直接据此制定更细化的、支持性的目标;而且,如果管理者的理解力不足,如果管理者过于关注本部门利益,等等„„这些都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影响到战略的落实。而KPI这个工具体系,则把目标的制定直接和企业的战略连接到一起,其优点如下:

避免了因战略性目标本身的整体性和沟通风险造成的传递困难,给各级管理者以客观的标准和角度,帮助制定基于战略、支持战略的各级目标。

使各级管理者意识到自身、本部门在组织战略实现中的位置和职责。KPI体系是一整个系统的,相应的部门(即部门管理者)要承担起相应的KPI,而其承担的KPI代表了部门对整个企业的价值。这有助于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使管理者真正着眼于整个组织看待自己。

三、KPI体系如何确定

从操作方法来看,如何才能分析出一套导向战略的KPI体系呢?“均衡计分卡”是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彻底改变了过去只注重财务指标的组织绩效衡量标准,从财务、客户、流程、人员四个角度综合、全面的衡量组织的绩效。

基于均衡计分卡的思路,我们可以组织各级管理者进行头脑风暴,从以上四个角度出发,先找出所有公司层面关注的KPI,再讨论出各个部门对这些KPI的承担和支持情况,找出下一级的、更细分的KPI,„„ 采用相同的方法经过层层分解,就可以分析出一套完整的支持组织战略的KPI体系。这样,不仅在形式上(共同讨论),而且在内容上(纵向分解、有内在逻辑的)就制定出了一套完整而有内在关联的指标体系,集中反映了对战略的衡量。

在制定KPI时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完整性,要从全面的角度衡量组织的战略;

关键性,找出最关键的指标,便于集中资源;

结果性,绩效管理的本质是结果,只有结果才真正对战略有价值;

可衡量,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但一定要可以衡量;

同一层面,避免在一个层面(部门)出现不同层面(部门/个人)承担的指标。

用以上方法分析得出的KPI体系可能不是最优的,但管理的要义在于“模糊的准确”,只要是能够导向战略,能够全面的衡量战略,有助于落实战略,就是有效的,就应当去尝试、实践。

四、目标如何制定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KPI系统是一个纵向的指标体系:先确定公司层面关注的KPI,再确定部门乃至个人要承担的KPI,由于KPI体系是经过层层分解,这样,就在指标体系上把战略落到“人”了。而要把战略具体落实,需要“显性化”,要对每个层面的KPI进行赋值,形成一个相对应的纵向的目标体系。所以,在落实战略时有“两条线”:一条是指标体系,是工具;另一条是目标体系,利用指标工具得到。

当然,目标体系本身还是一个沟通与传递的体系,即使使用KPI体系这一工具,具体的目标制定还需要各级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下级管理者必须参与更高一级目标的制定,由此他才能清楚本部门在更大系统中的位置,也能够让上级管理者更明确对其部门的要求,从而保证制定出适当、有效的子目标。这样,通过层层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形成一条不发生偏失的“目标线”,保障战略有效传递和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

具体到绩效管理的实施上,各部门承担的KPI是由战略决定的,但具体到某个年度时,并不需要对其所有承担的KPI进行赋值、制定目标。因为战略目标是相对长期的,而具体到年度时一定会有所偏重,要求在选择全面衡量战略的KPI时要根据战略有所取舍。具体的年度目标的制定,是在全面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年度战略构想,对本年度确定的KPI进行赋值,从而得到的。

在这其中,KPI只是一个工具体系;而制定目标的关键还在于“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需要管理者和自己的上级、同级、下级、外部客户、供应商进行360°全方位的沟通。管理,在制定目标、落实战略的时候,就是一个沟通、落实的过程。

所谓战略的落实,正是通过这种阶段性目标状态的不断定义和实现而逐步达到的。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基本概念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英文简写,是管理中“计划—执行—评价”中“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组织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是绩效指标,不是能力或态度指标;是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般所指的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具备如下几项特点:

(一) 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

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

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公司战略目标是长期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丰富,针对职位而设置,着眼于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层含义在于,关键绩效指标随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演变而调整。当公司战略侧重点转移时,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予以修正以反映公司战略新的内容。

(二) 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

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内因是各职位员工可控制和影响的糠郑彩丶ㄐе副晁饬康牟糠帧9丶ㄐе副暧×糠从吃惫すぷ鞯闹苯涌煽匦Ч蕹嘶蚧肪吃斐傻钠渌矫嬗跋臁@纾哿坑胧谐》荻疃际呛饬肯鄄棵攀谐】⒛芰Φ谋曜迹哿渴鞘谐∽芄婺S胧谐》荻钕喑说慕峁渲惺谐∽芄婺T蚴遣豢煽乇淞俊T谡庵智榭鱿拢秸呦啾龋谐》荻罡逑至酥拔患ㄐУ暮诵哪谌荩视谧魑丶ㄐе副辍?

(三) KPI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

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涉及不同的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复杂,但KPI只对其中对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影响较大,对战略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作进行衡量。

(四) KPI是组织上下认同的

KPI不是由上级强行确定下发的,也不是由本职职位自行制定的,它的制定过程由上级与员工共同参与完成,是双方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的体现。它不是以上压下的工具,而是组织中相关人员对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共同认识。

KPI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KPI在组织中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具体来看KPI有助于:

(1) 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目标计划来确定部门/个人的业绩指标

(2) 监测与业绩目标有关的运作过程

(3) 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发现需要改进的领域,并反馈给相应部门/个人。

(4) KPI输出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当公司、部门乃至职位确定了明晰的KPI体系后,可以:

(1) 把个人和部门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的目标联系起来;

(2) 对于管理者而言,阶段性地对部门/个人的KPI输出进行评价和控制,可引导正确的目标发展;

(3) 集中测量公司所需要的行为;

(4) 定量和定性地对直接创造利润和间接创造利润的贡献作出评估。 二、关键绩效指标(KPI)设计的基本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和“九宫图”分析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

“鱼骨图”分析的主要步骤:

(1) 确定个人/部门业务重点。确定那些因素与公司业务相互影响;

(2) 确定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要素,满足业务重点所需的策略手段。

(3) 确定关键业绩指标,判断一项业绩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依据公司级的KPI逐步分解到部门,进而分解到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各个职位,依次采用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标确定下来。

绩效是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应负责任,在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及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其中职位应负责任的衡量就是通过职位的KPI体现出来,这个KPI体现了员工对部门/公司贡献的大小。

三、 KPI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KPI指标的提取,可以 “十字对焦、职责修正” 一句话概括。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在各层面都从纵向战略目标分解、横向结合业务流程“十”字提取,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下主要运用表格的方式说明KPI指标的提取流程。

图2:KPI指标提取总示意图

(一)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分析并建立各子目标与主要业务流程的联系

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在通常情况下均可以分解为几项主要的支持性子目标,而这些支持性的更为具体的子目标本身需要企业的某些主要业务流程的支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因此,在本环节上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企业高层确立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可用鱼骨图方式);

2. 由企业(中)高层将战略目标分解为主要的支持性子目标(可用鱼骨图方式)

3. 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与支持性子目标之间建立关联。

图3:战略目标分解鱼骨图方式示例

图4:战略目标与流程分解示例

(二)确定各支持性业务流程目标

在确认对各战略子目标的支持性业务流程后,需要进一步确认各业务流程在支持战略子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流程本身的总目标,并运用九宫图的方式进一步确认流程总目标在不同维度上的详细分解内容。

表2:确认流程目标示例

流程总目标:低成本快速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 组织目标要求(客户满意度高)

产品性能指标合格品 服务质量满意率 工艺质量合格率 准时齐套发货率

产品设计质量 工程服务质量 生产成本 产品交付质量

客户要求 质量 产品设计好 安装能力强 质量管理 发货准确

价格低 引进成熟技术

服务好 提供安装服务

交货周期短 生产周期短 发货及时

(三)确认各业务流程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

本环节通过九宫图的方式建立流程与工作职能之间的关联,从而在更微观的部门层面建立流

程、职能与指标之间的关联,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部门绩效指标建立联系。

表3:确认业务流程与职能部门联系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 各职能所承担的流程中的角色

市场部 销售部 财务部 研究部 开发部

新产品概念选择 市场论证 销售数据收集 ———— 可行性研究 技术力量评估 ————产品概念测试 ———— 市场测试 ———— 技术测试 ————产品建议开发———— 费用预算 组织预研

(四)部门级KPI指标的提取

在本环节中要将从通过上述环节建立起来的流程重点、部门职责之间的联系中提取部门级的KPI指标。

表4:部门级KPI指标提取示例

关键绩效指标(KPI)维度 指标

测量主体 测量对象 测量结果

绩效变量维度 时间 效率管理部 新产品(开发) 上市时间 新产品上市时间

成本 投资部门 生产过程 成本降低 生产成本率

质量 顾客管理部 产品与服务 满足程度 客户满意率

数量 能力管理部 销售过程 收入总额 销售收入

(五)目标、流程、职能、职位目标的统一

根据部门KPI、业务流程以及确定的各职位职责,建立企业目标、流程、职能与职位的统一。

表5:KPI进一步分解到职位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流程 市场部部门职责 部门内职位职责

职位一 职位二

流程步骤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发现客户问题,确认客户需求 发现商业机会 市场分析与客户调研,制定市场策略 市场占

有率 市场与客户研究成果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制定出市场策略,指导市场运作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市场开拓投入率减低率 客户接受成功率提高率 销售毛利率增长率

公司市场领先周期 领先对手提前期 销售收入月度增长幅度

四、在实际工作中KPI的应用

在KPI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定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时,需要明确的是建立起KPI体系并不是我们工作目标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KPI的建立过程,各部门、各职位对其关键业绩指标通过沟通讨论,达成共识,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明确各部门和各个职位的关键贡献,并据此运用到确定各部门和各个人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围绕KPI开展工作,不断进行阶段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激励、引导目标实现和工作改进的目的,避免无效劳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KPI来改进我们的工作,避免产生建立KPI与应用KPI脱节现象?

(一) KPI是关键业绩指标,不是目标,但可以借此确定目标:1.KPI是反映一个部门或员工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指标,即衡量业绩贡献的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

2.公司阶段性目标或工作中的重点不同,相应各个部门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阶段性业绩的衡量上重点也不同,因此关键业绩指标KPI存在阶段性、可变性或权重的可变性。

3.涉及到职位的员工业绩指标不一定是从部门KPI直接分解得到的,越到基层部门KPI就越难与职位直接相联,但是应对部门关键业绩指标有贡献,不同职位的业绩指标的权重也要根据部门的阶段性目标而变化。

4. 一旦各部门或职位的KPI明确后,相应的工作重点即阶段性关键的业绩贡献也就能够明确,结合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也就是清楚的,即每个人对所在部门的目标完成所做的关键业绩贡献也就十分清楚了,避免了一些无效的,对目标达成没有意义的工作。

5. 部门管理者给下属制定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公司的KPI.这样保证每个职位都朝公司蟮淖芴迥勘攴⒄埂?br> (二) 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的一个环节,KPI是基础性依据:

1.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

2.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公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主管也要清楚公司对他的要求,对他所在部门的要求,即了解部门的KPI是什么,同时主管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和制定目标。

(三) 通过KPI的讨论,通过沟通,明确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

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保证目标达成的一致性,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四) 评价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及绩效结果,KPI是基础性依据,它提供评价的方向、数据及事实依据

(五) 定量的KPI可以通过数据来体现,定性的KPI则需通过对事实的描述来体现

阶段性绩效改进考核的过程(以一个季度为例,KPI已经确定):

1. 季度初,部门经理根据公司的目标围绕本部门的KPI制定工作目标计划,目标应该是SMART的(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可以实现的、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阶段性的),并根据目标的侧重点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优先排序),明确相应的权重。

2. 根据本部门的目标计划和职位的KPI,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人,经理与目标执行的责任人进行沟通,在目标上达成共识。

3. 目标执行的责任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部门经理与执行责任人进行沟通、辅导,了解执行人的工作方式、方法,指正执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偏差,以便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同时经理也很清楚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便于工作过程的辅导。

4. 在季度工作总结时,部门经理及员工就有依据对部门主要业绩贡献及目标达成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部门经理通过上一级主管副总的述职报告中体现的关键业绩的贡献情况,员工就其业绩衡量的指标/要素进行总结。这样部门明确所关注要达成的目标,员工明确了围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有效工作。部门工作的焦点也就聚焦起来了。

5. 在进行绩效改进考核时,部门经理与每个员工围绕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要素以及实际完成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沟通。根据过程中经理所掌握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指出员工在达成目标及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同时在沟通中形成员工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这样通过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和下阶段目标的确定,引导员工朝着部门的目标发展,同时在工作方式、方法、业绩等方面的改进,也有利于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

6. 一般来说,对部门经理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围绕结果,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对于员工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看工作过程。

(六) 考核不是目的,是激励的手段,促进绩效改进和提高,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才是考核的真正目的

绩效管理及绩效改进是遵循PDCA循环来进行的,通过PDCA不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结果。 回答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