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m量表评定注意事项
一、量表过程
copm评定量表具体的实施应按其使用手册规定的步骤严格进行。概括起来评定量表的实施有准备阶段、量表的填定、评定结果换算及结果解释报告这四个步骤。
1、准备阶段
在采用量表对某一人群实施评定之前,通常需要对评定者进行系统训练,选择适合的评定工具及评定场地的准备。
评定者的训练就是组织量表的使用者(也称评定员)对有关所使用的量表理论基础、量表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学习,并就量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结果解释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所使用的量表评定方法,并能较准确地分析解释评定结果的目的。一般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正式使用量表前最好要求预试,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符合要示者才能正式成为合格的评定者(一致性检验方法见后面内容)。训练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集中训练,这种方式受训者人数较多(一般每个组最好为5-10人),虽较经济,但受训者易相互干扰;另一种为个别指导,即一对一训练,虽效果较好,但不经济。因此二种方式相互结合最为理想。
2.量表的填表过程
评定量表填表过程中,首先应填写受评者的一般背景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通讯处等;如果是临床用量表,尤其要注明病种,有的还要求对受评者申请评定的理由
及健康或疾病史作一简要描述。量表的各项目记录或填写方法,自评量表与他评量表不同。
3.结果换算
量表各项目评分需要累加为因子分(或分量表分)和总分,这些分数均为原始分,很多量表要求作进一步转换成各种形式的标准分或百分位,或者作加权处理,一般而言,转换分更有比较意义。有些量表使用手册上提供了各种转算表,使用者只需查表即可。
4、评定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为了达到评定量表的使用目的,需要对各种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提出结论,并对其意义进行解释。量表的种类、功能不同和评定的原因不同,其解释的深度而异。一般而言,如果只打算了解受评者某方面总的状况,总分即可,以郑延平等(1988)编制的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SLERS)为例,如果总分T分(划界分)大于70,则认为受评者总的心理紧张程度高,发生心身障碍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