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6一年第3期谈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肖华(包头市昆区会计核算管理中心,内蒙古包头市014010)摘要: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这两种制度,有区别,有联系,二者应该有效融合关键词:会计集中核;国库集中收付;区别;联系;有效融合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一1440(2006)03-0107-03一、两种制度之概述算单位零余额帐户直接支付到收款人。③时实清算。在国库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专户或预算单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帐户发生支出时能通过银行间清算系统进行与国位的银行帐户、会计和出纳,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开设单一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时实的资金清算。④预算控制。在帐户,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帐,对单位集中办理资金结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实际资金不到预算单位帐户,预算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位发生的支出随用随拨,因此预算单位发生支出必须有严体一的一种特殊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格的预算安排,否则预算单位的支出就会毫无节制,财政支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和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出就会处于混乱状态。⑤以支列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会计监督,杜绝胡花乱用和铺张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后,将改变财政的拨款方式,由原来的“以拨列支”改为“以使用效益的目标C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以下特点:①预算管支列支”。理不变。年度经费仍由各单位编报,财政审核后批复给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各单位包午使用。②单位的理财机制不变。资金的使用权和(一)区别审批权仍在原单位。③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单位的各项I、改革的对象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属于会计领域收支仍由单位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的改革,其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国库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中收付属于财政预算上层建筑的改革,其对象是预算健全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执行方式。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2、管理机制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把单位的会计、出纳都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制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设在核算中心,由中心统一行使核算和监督职能;国库集中帐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政各项支收付则是把会计设立在单位,出纳设立在收付中心,通过会出不再以拨列支,而根据财政支出的进度,以支列支。在财计、出纳分离来实现监督制约。政支出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3、帐户体系的支撑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由核算中心可以统一调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设立基本帐户,用于办理所有核算单位收、支结算,财政资和资金浪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以下特点:①单一帐户。金从国库流出后,保存在核算中心,以核算中心为“蓄水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础是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包括进行二次控制;国库集中收付实行单一帐户体系管理,预算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帐户和在商业银内资金在未最终支付前,余额反映在国库,以国库为“闸门”行设立的用于工资支付、采购、经费支出等集中清算的进行最终控制。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4、资金范围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以所有预算单位的的零余额帐户、小额现金帐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和特设预算内、外资金、其他资金的集中收付的集合来实现所帐户。②集中收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有资金的集中收付,即在实现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的系进行集中收付,财政性收人以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两种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集中收付,从而能形成一级的资形式缴人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性支出以财政产负债总表和现金流量表;国库集中收付是宏观层面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两种方式通过财政集中支付专户或预实现集中收付,不能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全部资金集中收收稿日期2006-06-14作者简介肖华(1971),女,内蒙包头人,包头市昆区会计核算管理中心会计师,研究向:会计。107付。因此,国库集中收付资金总量小于集中核算的资金总量。其一,国库集中收付不包含预算单位的其他资金收支;其二,从单纯的集中收付的试点单位的运行来看,预算外资金仍然是拨到单位预算外支出专户上才发生支出,存在财政国库管理机制资金帐户之外的资金沉淀。5、财政内控机制的作用力度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将财政内部职能部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目标是实现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改头换面,达到治本作用;国库集中收付是将财政内部资金统管,会计、出纳分离,由出纳来监督、制约会计,只有治标功效。6、运行介质和总预算列支方式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是以资金为运行介质,总预算以拨款数为列支依据,以拨列支;国库集中收付是以指标为运行介质,未发生实际支付时资金不运动,总预算以单位的实际支出为支出列支依据,以支列支。(二)联系会计工作是一项社会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其基本职能有反映、控制和监督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起着为单位、财政部门服务的作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从原来的分散形式改为由财政部门统一集中管理,必然为财政部门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也必然为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推行创造好的改革环境。在财政改革中,这两者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1、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规范了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行为,控制了单位乱收滥支的现象,改革的难点在于统一各预算单位主要领导的思想,使其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因此,已经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地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比较规范,单位领导的财政意识、财务意识较强,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集中管理的模式,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时就会容易得多。2、地方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需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因为地方各级的预算资金是直接拨付到单位,所以有必要核算到预算单位,否则,地方财政部门支付中心通过集中支付所控制的预算资金的反馈信息就不全面、不完整。没有达到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使支出拨付的整个过程处于有效监督之下’“的初衷,没有多大意义。反之,如果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同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延长了会计核算的环节,延伸到了预算资金运行的最终点.所有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全部通过支付中心运行,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提供准确的依据。只有这样,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基础之一—部门预算才能建立在完整、真实的基础上。此外,如果只实行集中收付,不实行集中核算,在当前银行电子清算系统不完备的情况下,会计与出纳的分设,会导致国库、支付中心、核算单位、代理银行四者之间对帐十分繁琐,反而造成单位用款不便和业务量的增加。108因此,地方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需要会计集中核算制,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三、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两种制度的有效胜合使是建立会计维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由于其性强、涉及面广,不是轻易就能成功。因此基于目前实际情况,这两种制度完全可以有效融合、相得益彰,优势互补。理由如下:1、两种制度的操作主体一致。会计集中核算是按照会计委派制的要求,由财政部和中纪委共同提出,中纪委二、三、四次全会和历次财政会议多次部署的一项工作,作为源头治理单位一项重要措施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国库集中收付也是按照财政部和中纪委的要求,中纪委五次全会和财政会议具体部署,同样也作为源头治理的重要措施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施。同一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能够考虑其有机结合,考虑其已有物质、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2、两种制度的承担对象一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党政机关及直属机构,其制度作用的具体对象是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国库集中收付工作的对象及制度作用的具体对象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象完全一致。3、两种制度的最终目标一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通过改革会计人员管理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杜绝胡花乱用和铺张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通过改变国库资金拨付方式,解决国库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存放形成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两种制度的出发点尽管不同,但最终归宿是完全一致的。另外,两种制度的有效融合有以下几大强势:1、增强了的宏观能力。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在宏观经济方面更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2、“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它继承和发扬了会计集中核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甩帐、加强财务基础管理诸多优点,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过去在单位实行核算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单位从记帐凭证的填制,到记帐、报帐、开具拨款通知单位以及与银行间的对帐等繁重、复杂、固定、机械式的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现在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后上述工作一切由计算机来运行完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甩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消除了财务管理上的“五多五乱”,即单位“银行帐户多,资金管理乱;票据种类多,资金收支乱;违规帐目多,资金核算乱;环节层次多,监督审核乱;违法违纪多,支出管理乱”的现象,使“五多五乱”的痛疾得到了彻底清除,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管理,这一剂良无疑解决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达到了综合施治,正本清源的功效。(下转第121页)中法战争后,清开放禁垦区,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工业资本家相继建立了一些垦殖公司。其中大多数垦殖公司创立的目的是希图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性农业的生产。版。(9):《选集》第3卷,38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设立垦殖公司最多的是梧州地区。1906年,“梧州黄锡锉等集股1.5万元在梧州设立农林公司,买定山场两处,宽广600亩,进行垦种兼办畜牧。\"I'll1909年,覃慎修等集资组织国益种植公司,在贵县县城附近的狮子山、鸡子岭种植松、杉、(10)(11)(马甲承遗集》,文集,《蚕桑实济序》,引自石立民:《中法战争与广西近代化》,《学术论坛》(双月刊)1990年第4期,97页。(12)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选样》,(上),432页,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菌香、桂树共60万株,几年后,“已获微利。\"12911913年,广东人张伯乾集股5万元,创立广利种植公司,开垦贵县北荒地,(13)(14)《马中垂遗集》,奏稿,第2卷,《请免新绸税厘并择奖员绅折》;《马中垂遗集》,奏稿,第3卷,《酌保蚕桑出力员绅折》。引栽种桐树、桂树约30余万株。‘’”’这些带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自唐凌:《中法战争与广西社会经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质的农垦公司的设立,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85页。的作用。(巧)吕何东:《马玉瑶在广西》,《广西地方志通讯》1985年第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期。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法战争后,广西农业有所发展,对(16)(25)(清)苏91坡等基修:光绪《贺县志》卷七,清光绪十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六年(10年)刻本。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发展缓(17)清)文德馨等幕:光绪《郁林县志》卷四,清光绪二十年慢,各地发展不平衡,发展的程度也较低,改变这一现状,需(14年)刻本。要一场农业。(18)清)顾朋徽幕修:光绪《迁江县志》卷二,清光绪十七年[注释](11年)刻本。(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晚清和时期广西统计史(19)清)周寿棋幕:光绪《平南县志》卷七,清光绪十年(1884资料摘编》,1页。年)刘本。(2)(4)广西通志馆编,广西博物馆修仃:《中法战争调查资料(20)清)封祝唐、黄玉年幕:光绪《容县志》,清光绪二十三年实录》,309,313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版。(17年)M本。(3)广西社会科学院编:《广西人民反帝风云录》,125W,1982(21)(22)(23)广西统计局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年。191页,193页。(5)梁崇dk等:《贵县志》卷2,“生活状况”,24年(1935年)(24)龙泰任幕:《融县志》,第三编,25(1936年)铅印铅印本。本。(6)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216页,三联(26)(27)广西省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4年)书店1957年版。铅印本,391页,399页。(7)吕浚望等:《陆川县志》卷4,1924年刊本。(28)《东方杂志》1907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1904年版。(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373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29)(30)《贵县志》卷十一《实业,林业》。(一接第108页)3、解决了重复设立机构的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制和财实的基础,提高了“高保真”的“会计信息共享资源”。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两者合二为一,能够充分发挥会计核综上所述,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两种制算中心现有的硬、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管理手段、技术力量、度融合的形式,是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一种国库管理制度信息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无需“另立门户”去重新支摊子,改革。可以相信,随着我国加人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避免了重复投资,避免了财财内部机构重复设立和人员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实践中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胀,促进了当前的机构改革,符合“精简、高效、统一”管理的参考文献目标。(1)晋洲开发银行公共支出管理【Ml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4、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两种制度的有效融合,解决了版社2001国库、财政预算编制机构、执行机构、各预算单位以及专业(2)张通关于建立现代国库制度的思路【Il财税与会计2001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的资金划拨、结算和对帐等问题。(1)5、开辟了深化细化部门预算工作的新途径。两种制度(3)汪艳仙讨论国库单一帐户制度改革【Jl财经大学学相融合,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报2001(3)年终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4)B.J.理论.W.斯韦恩.公共财政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息的可利用,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奠定了坚出版社20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