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尘封于角落的"小人书"的发展现状思考

尘封于角落的"小人书"的发展现状思考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5年第14期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人文社会・ 尘封于角落的 “小人书” 的发展现状思考 苏娅倩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摘辽宁沈阳110011 要: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受到强烈冲击,如今正在寻觅重获生 .机,本文试从保留传统文化内核,并在外延上拓展其普及范围等方面阐述对其发展现状的思考。 关键词:小人书;连环画;内核;外延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因其雅俗共赏、图文并茂、通 俗易懂、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而后 又慢慢归于沉寂,留下无尽美好印记。如果不是2014年全国 “”上,中国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提出两个与连环画相 关的提案:将连环画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建 议立项连环画百典文化强国工程,一度引发各界热议,也许 如今的连环画展区不会吸引那么多的观者驻足。 在中国,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规模和影响之大堪称奇 迹,阅读连环画曾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大众息息相关。作为 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它的回归多了一重非遗身份,也许预示 着未来的命运轨迹多了些许思考和生机。 一、历经百年成就辉煌 连环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壁画艺术,早在春秋、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记载攻战事迹的连环画,到了 两汉魏晋时期逐渐形成,并由明清时期小说戏剧木刻插图演 变而来。随着石板印刷技术的出现,连环画艺术得以流行和 发展。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历经百年风雨 历程,于清末民初初见端倪,1884年《申报》首次随报赠 送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 版了第一部用连环画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的《<三国志演义 >全图》;1925年一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第一次以“连环图 画”为正式名称先后出版《西游记》、《水浒》等连环画 书;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得到了飞速发展,1957年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 品《三国演义》;时期《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等八个样板戏题材连环画应时而生:到了80年代达到空前繁 荣,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8.6亿 多册,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印量的2O倍,占全国 图书出版总量的三分之一,几乎人手一册;至9O年代初沈尧 伊的《地球的红飘带》,堪称永留连环画史册的巨作,将连 环画发展史推向顶峰。 二、时代变迁风光不再 著名学者冯骥才将连环画比作“那个时代百姓‘手中的 电视’”。的确,连环画是近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独特创造, 要说连环画为什么受到如此钟爱,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 因素。 首先,连环画是扎根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涉猎文学名 著、神话传说、戏剧小说等广泛题材,集文学与绘画艺术于 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普及效应。 其次,繁荣期的连环画从业者几乎都是当时画坛的一流 人物,他们精湛的艺术才能赋予了连环画独特的生命力和表 现性,极大地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所以创造了连环画 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 最后,国家文化部门曾经非常重视连环画的创作,大力 扶持发展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的创作,当时一个出版社的 连环画从业者,包括绘画、布景、编文、学徒等能达到上百 人,这样的场景和规模是现如今无可比拟的。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连环画作为教育、宣 传、娱乐的最好方式,是当时最普遍、最经济、最寻常的 精神消费品。但从8O年代中后期开始,连环画却没能应时而 变,依然保留着单一的创作题材、老旧的创作风格、长篇大 论式地推崇“高大上”。可想而知,在势不可挡的改革开放 洪流中,社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人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那些长篇连环画,而快餐式的 卡通漫画、动画片、新兴影视作品、时尚报刊杂志等新媒体 更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飞速抢占了市场,使得连环 画受到了强烈冲击。 三、内外兼修重获生机 人们还没来得及缅怀,连环画的身影就已逐渐淡出人们 视野,各大书店里已没了连环画专柜,背街小巷里没有了小 人书画摊。如今,它的再次回归,无可否认的是多数出于怀 旧或收藏。然而收藏固然是一种有效保护,但拍卖场上价格 再高也只代表曾经的光荣,脱离读者进入收藏领域,也是一 件无奈的事。连环画要想重获生机,唯有与时俱进、内外兼 修、大胆创新。 一方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核,淡化过于强调说教的传 统,融入趣味性和艺术性;强化更多原创理念,剔除跟风模 仿和重复题材的改编,赋予更多时代气息,植入更多时尚审 美元素。 另一方面则是在外延上拓展其普及范围,从包装设计、 价格定位、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来满足老、中、 青、少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需求。可以通过“新瓶装陈酿” 再版经典连环画,来迎合读者的怀旧情趣,使其旧貌换新 颜,刺激新群体的消费欲望;也可借力新媒介,与卡通、动 漫、点读技术等相结合,演变成会动的、会说话的、会交流 互动的连环画,打造全新的传播推广模式。 连环画的兴盛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时代改 变、社会发展,传播故事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固守“传统” 必然与现实渐行渐远,敢于借鉴、为我所用,才能重获生机, 找寻到出路。这一点推之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适用。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