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约翰·克里斯朵夫》鉴赏

《约翰·克里斯朵夫》鉴赏

来源:叨叨游戏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约翰·克里斯朵夫》鉴赏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5年第44期

《约翰·克里斯朵夫》通过描述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借以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萌芽,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这是主人公克里斯朵夫的历险记,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作者通过音乐,反映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和与冲突,把20世纪初叶那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用宏大优美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那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这部书歌颂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万万人的心灵历程的写照:光明将最终战胜黑暗,尽管其间要经历许多曲折。 ■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多快乐呵,不羁,完全自主!多快乐!摆脱了他人的束缚,摆脱了往事的纠缠,摆脱了所爱所憎的面目的骚扰!多快乐!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着自己的主人。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向卑下的情操屈服罢了。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这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

一个人生气蓬勃的时候决不问为什么生活,只是为生活而生活——为了生活是桩美妙的事而生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约翰·克里斯朵夫》中 “河”之意象浅析(节选) □陈远刚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这达十卷的巨著,描写了一位贫民出身的天才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奋斗史。小说中一个独特的表现手法就是,整部小说以“河”这一意象贯串始终。“河”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出现了近百次。在小说的开篇,写克里斯朵夫出生,就对孕育约翰·克里斯朵夫成长的母亲河——莱茵河,进行了声响的描写:“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结尾又是以莱茵河为主人公一生作总结。莱茵河伴随了克里斯朵夫的一生,他出生在莱茵河畔,结识朋友在莱茵河畔;身处异国时,眼前浮动的是莱茵河;临终弥留时,耳边听到的是莱茵河的涛声。作者把各种现象比作河流,“河”之意象如同晴朗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在整部小说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把“河”与“生命”两个词放在一起很自然就会产生联系。河的流动性正很好地表达了生命的自由涌动,人生的坎坷曲折,起伏跌宕。所以小说中一条最主要的“河”,就是生命之河。罗兰在卷七初版序里就说了:“我觉得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生命像一条河。”作者也正是用“河”这种意象来象征克里斯朵夫一生对生命自由的不懈追求,“河”的这种柔韧、不断向前的特点又象征了克里斯朵夫不断反抗、勇往向前、从不妥协退却的奋斗精神。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在雨天莱茵河的波涛声和教堂柔和的悠悠钟声中,克里斯朵夫在伟大的音乐宇宙中出生了。在他生命流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他6岁那年受到伯爵夫人的侮辱,一股怒潮汹涌的力从此滋生,克里斯朵夫走上了他为生命自由而反抗的道路。在他第一次登台演出后,他拒绝向观众飞吻和向大公爵表示敬意,他厌恶这种行为,认为这是在用音乐讨好观众和公爵,而在他心里,音乐是神圣的,演出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这个时期正是他闭着眼睛对幼年的一切偶像反抗的时期……人生有一个时期应当敢把不公平,敢把别人佩服的、敬重的东西——不管是真理还是谎言——一概摒弃,敢把没有经过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统统否认……少年时期的第一个责任就是要把宿食呕吐干净。”克里斯朵夫的这段少年生活就是他生命之河的源头,河水潺潺流出,涟漪层层,清澈明净,涤荡尘寰。

当他经历了友情和爱情的波折后,他的生命之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上游。在这一段流程里,他开始了为追求生命的自由的强有力的反抗。他对自由的追求特别体现在他对音乐的理解上。他对音乐的理解不是迎合大众口味,也不是附和音乐界的那群人物,而是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因此他常常任意恣肆地抨击德国音乐界的各种人物,甚至瞧不起音乐大师的作品,而有时又对小人物的作品大加称赞。在日耳曼民族的洪水中,他看到了德国人的虚伪和德国艺术的谎言。因此他离开德国来到他所向往的巴黎,然而这也并非是他想象中艺术的天堂,他所看到的法国艺术是腐朽与堕落,心灵之中艺术女神的水晶之尊,顿时散落成碎片,刺痛了他的心。在这一流程中,他勇往直前的冲劲和反抗的力量,正似上游之水,波涛翻滚,冲向险阻,溅起起朵朵浪花,这是年轻生命盛开的活力之花、自由之花;他思想情感的变化,正似上游之水,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流而下,由源头潺潺流出,奔腾翻滚,文明向腐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约翰·克里斯朵夫实现了由少年时代的觉醒到青年的行动的转变。

在《反抗》与《节场》之后,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之河进入第三个阶段——中游。在经过了上游的肆意奔腾后,到此缓缓而流,如泣如诉。克里斯朵夫进入了一个心灵休憩的阶段,安多纳德与奥利维的出现使他由激烈的反抗转向了深情的呼唤,试图唤醒世界人民追求生命自由与和谐的意识。在这一阶段中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之河里开始有了和谐之音,追求自由的生命里注入了生命的和谐。这一点与安多纳德和奥利维的出现是分不开的。

在第四段流程中,河流走向下游,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也接近尾声,在万种支流汇入大海时,生命的质量与厚度呈现了出来。克里斯朵夫在经历了一次灵魂的重生之后,内心的风暴平静了,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耳边又想起了莱茵河的涛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河”的意象始终伴随主人公,象征了他一生的奋斗,对自由的追求。因此,作者通过“河”想传达给我们的是他对生命自由的不懈追求。他在谈到他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时说:“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沉闷的,古老的欧洲在重压和腐朽的空气中麻木了,一种卑鄙的物质主义重重地压在思想上面……世界在它谨慎的和卑鄙的物质主义中窒息,打开窗子吧!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

克里斯朵夫与奥利维在性格上互补,克里斯朵夫是一个行动者,奥利维是个思索者,合在一起就是和谐。葛拉齐亚这条支流是一股山泉,汩汩流出,源源不断,滋润着克里斯朵夫暮年的心田。葛拉齐亚高尚纯洁的爱使克里斯朵夫的生命趋向完美,“这爱情有股宗教般的热诚感染了克里斯朵夫,使他能永久保持和平的心情”。

正如茨威格在《罗曼·罗兰传》中说的:“奥利维是陪伴他游历了尘世炼狱的维其略,葛拉齐亚是向他指明了通向伟大和谐天堂的贝亚德:欧洲的三重奏从来没有以如此高雅的三种象征演出过。这三种象征是德国的放荡不羁,法国的高雅,意大利的柔美。”克里斯朵夫的“力”、奥利维的“理性”和葛拉齐亚的“美”三者的完美结合,使这条生命之河意韵丰厚,“德意志的那种亲切、深奥、富有神秘气息的思想,意大利的那种热情的曲调,法兰西的那种细腻而丰富的节奏,层次极多的和声,都被他融合在一起了”。 (选自《时代文学》2007年第2期) 读后一思

本文作者解读《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角度较为新颖,从意象入手,抓住“河”这一贯串全书的重要意象,揭示克里斯朵夫的生命历程与精神走向,匠心独运。关注意象、营造意象,这对于我们阅读和写作是不是很有帮助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