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影响β2微球蛋白清除的研究进展

影响β2微球蛋白清除的研究进展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中国血液净化2O18年5月第17卷第5期Chin J Blood Purif,May,2018,Vo1.17,No.5 ··317· 综述· 影响 微球蛋白清除的研究进展 曲佳伟’于亚楠’刘凯强’徐天成’牟倡骏 【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B 微球蛋白为代表的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而高通量透析器通过有效清除 微球蛋白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 z 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高通量透析器对B 微球蛋白的清除性能指标等方面进 行概述。并分别从临床和透析器两个方面阐述了透析过程中影响 。微球蛋白清除的各种因素。最后展 望了从透析器设计上针对B。微球蛋白清除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B。微球蛋白;清除率;透析器 中图分类号:R318.16 文献标识码:A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功能的缺失,无法 有效地排除体内产生的毒素,其中,少数患者通过肾 移植恢复健康,而大多数患者不得不进行维持性血 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至透 析器,通过弥散及对流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 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的病变主要集中在骨关节和 滑膜部位,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其发生的几率不断 增大。Vandenbroucke等 研究表明,透析11~14 年的患者相关淀粉样变的发生率为46%,透析15年 以上者为100%。其他器官出现B 微球蛋白相关淀 废物,净化血液、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随着透析 技术的不断发展,B 微球蛋白等中大分子毒素的清 除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患者体内B 微球蛋 白的浓度,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及死亡率有着重 要的影响,有效清除13 微球蛋白等中大分子毒素对 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透析过 粉样变的几率很低,而且症状都比较轻,详见表 。 表1 13 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的累积器官和临床表现 程中影响B。微球蛋白清除的因素做详细的阐述。 1概述 B 微球蛋白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非糖 基化多肽,相对分子质量11800,是HLA—I类分子的 组成部分。正常人的血清中13 微球蛋白浓度为 0.5~2.Omg/L,其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血浓度是 目前,p 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的发病机理尚 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肾脏病患者体内 微球蛋白 的大量潴留,沉积于组织中,导致了淀粉样变的发 生。研究证实,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及淀粉样 沉积物中存在被糖的醛基组和蛋白质的氨基组之间 非酶性反应生成的不可逆终产物即晚期糖基化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修饰的 正常人血浓度的60倍n ,研究表明患者透析前血液 中B 微球蛋白的浓度每升高lOmg/L,患者的死亡风 险会增加11%乜, 。而肾脏是B。微球蛋白唯一的排 泄脏器,肾脏功能缺失时,13 微球蛋白的排泄障碍, 导致其在组织中过度沉积 ,进而导致 微球蛋白 相关淀粉样变。1985年Gejyo等 从4例腕管综合 征患者腕部获得了淀粉样物质,经过分析发现,这种 物质的结构与13 微球蛋白相似,且可与13 微球蛋 白的抗体相结合,故而将这种由13 微球蛋白引起的 淀粉性样变,命名为 。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计划(2014BAI11BOO) 13 2微球蛋白(B 2microglobul in—AGE,B 2M—AGE),而 M-AGE可作用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刺激其分 泌白细胞介素一1 、肿瘤坏死因子a等促炎症因 子。据推测,发生淀粉样变时,关节局部沉积的 M—AGE可能通过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导致骨、关节 损伤 · 。近期研究亦证实,D。M—AGE能刺激滑膜 细胞产生趋化因子,未被AGE修饰的 。微球蛋白 作者单位:264200威海, 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 通讯作者:牟倡骏264200威海, 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血液净化2o18 ̄5月第l7卷第5期Chin J Blood Purlf,May,2018。Vo1.17,No.5 无此作用 。据报道,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ial— ysiS related amyloidosiS,DRA)早期关节组织中 只有B 微球蛋白的沉积,而无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表3透析前后各组B。微球蛋白的下降率 ±s) 项目post—dilutionHDF组HFHD1组HFHD2组 透析前(mg/L) 33.6±6.6 透析后(mg/L) 7.7±2.3 35.8±7.0 1O.8±3.2 34.7±7.3 11.7±2.0 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随病程进展,关节组织中出现 。下降率(%) 77.0±6.0 69.0±6.0 64.0±l6.0 注:HFHD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I组使用Fresenius FXIO0 M—AGE,此时多伴有关节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和关 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n“。因此,发生DRA时可能 先有局部的 微球蛋白在原位逐渐被AGE修饰,随 着13 M—AGE的增多,不断刺激滑膜细胞产生趋化因 子,从而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导致局部炎症反应,进 而产生淀粉样变临床症状 。 低通量透析器由于透析膜通透性的,不能 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 。微球蛋白,而不断发展的 高通量透析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评价高通量 透析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B 微球蛋白的清除性能, 临床上通过13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及下降率来评价, 而体外性能则通过B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以及其筛 选系数来体现。但国内外不同透析器厂家对 微 球蛋白评价的指标也不尽相同,如表2所示。 2 B 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因素 2.1 临床相关因素对B 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 2.1.1 治疗模式的影响 常见的血液净化有,血液 透析(hemodialysiS,lid)、血液滤过(hemofiltra— tion,HF)、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itration,HDF) PSU/PVP,膜面积=2.2 m。HFHD2组使用Baxter R400,PAES/PVP 膜面积=1.8 m2 较大的膜面积的透析器能够增加t3 微球蛋白的清 除(HFHDI比HFHD2, 0.029)。Post—di lut ion HDF 组与HFHDI组相比,虽然 。微球蛋白的下降率高大 约10%(77±6比69±6),但治疗过程中,post—dilu— tion HDF模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超纯透析液,增加了 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对流量的增加,不可避免的造成 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治疗过程中采用何种治疗模 式,需从患者条件、透析成本、透析目标等多方面综 合考虑。 2.1.2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残余肾功能是指肾脏 病患者在肾脏受损以后残存的部分肾脏功能,具有 清除毒素、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多种 内分泌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持续清除体内 中分子物质,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 亡率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所有的透析模式都无法替 代残余肾功的作用 。杨晨 研究了60例维持性 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残 余肾功对体内 。微球蛋白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 患者体内B 微球蛋白浓度尿量 ̄200mL/24h组为 (16.94±0.72)mg/L,尿量<200mL/24h组为 (18.17±1.24)mg/L,即MHD患者随着尿量的增多 等,不同的治疗模式对于 。微球蛋白清除性能存在 较大差异。林小洁等m 比较了高通量血液透析 (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及后置换血液透 析滤过(post—dilution hemodiafiltration,post— dilution,HDF)2种不同的治疗模式对B:微球蛋白 清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3 。 实验结果表明,post—dilution HDF组B。微球 血清中 。微球蛋白浓度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JI)< 0.05)。存在残余。肾功的患者能够持续清除体内的 尿毒症毒素,而在透析过程中需要清除的水分较少, 蛋白的下降率要高于另外两个HFHD组。这是因为 post—dilution HDF模式采用大量的置换液,增强 了对流能力从而增强了13 微球蛋白的清除。采用 肾脏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可减少因刺激产生的13。微 球蛋白 。 表2不同型号透析器的 。微球蛋白清除性能 注:以上数据全部来源于透析器生产厂家说明书和宣传彩页,其中“/”表示说明书和彩页上均未标明数据。 PSU:polysulfone,聚砜:PVP: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烯吡咯烷酮:PES:polyether sulfone 聚醚砜:CTA:cellulose triacetate三醋酸纤维素:PAES:po1yary1ethersulfone,聚芳醚砜。 中国血掖净化2018年5月第17卷第5期Chin J Blood Purif May,2018,Vo1.17,No.5 ·319· 图1 B。微球蛋白的TAC和清除率和治疗时间的积 2.2透析器相关因素对B。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 2.2.1 透析膜孔结构的影响 透析器大部分依靠 对流的方式清除 。微球蛋白,相同膜材的透析器对 。微球蛋白的清除性能主要受透析膜的孔径结构 的影响。较大的孔径,较高的孔隙率及较窄的孔径 分布有利于p 微球蛋白的清除。因此,越来越多的 研究人员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膜孔径大小及孔径的分 布的控制上。按照罗洁伟等 对血液透析器 微 球蛋白清除率的检验方案,对比了德国费森尤斯 FX80和中国威高HF18的D 微球蛋白清除率,表明 HFI8对 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要明显优于FX80 (64.2±0.3ml/min VS.58.9±1.6ml/min),造成这 种差异的原因是FX80和HFI8二者膜孔结构上的不 同。陈向荣 u等人的研究表明,膜表面的孔径分布 及孔径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透析器滤过膜对毒素分子 清除能力的高低。图2是FX80和HFI8的孔径分布对 比,可见二者最大孔径相差不大,但HFI8的孔径分布 0.30 0.3O 0.3O 梧 0.30 0.30 0.30 O U Z 4 6 8 Iu 1Z l4 图2不同透析膜的孔径分布 直径(irm) 偏大,这导致了HF18对B 微球蛋白清除能力较强。 2.2.2膜材料的影响透析膜清除 。微球蛋白主 要通过对流和吸附两种模式。不同透析膜对蛋白的 吸附能力亦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膜材料表面的荷 电性及亲疏水性。刘静等 人考察了不同透析膜对 B。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高通量三醋酸 纤维素膜(cellulose triacetate,CTA)、高通量聚 醚砜膜(polyether sulfone,PES)及低通量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膜(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3 种透析膜均对13:微球蛋白有较高的清除能力,且三 者没有明显差异性。高通量的CTA膜和PES膜对流 作用较强,而PMMA膜由于通量较低,其对流作用较 弱,它对B 微球蛋白的清除主要依靠吸附作用。未 来对于B。微球蛋白的清除可以采用在对流的基础 上增加膜对 。微球蛋白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13 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 2.2.3透析器结构的影响 透析器的性能不仅取 决于透析膜对水和溶质的渗透性,还取决于透析膜 两侧的血液和透析液的流体运动,而这一点完全依 赖于透析器的整体设计。因此,为提高B 微球蛋白 的清除能力还可以从优化透析器的整体结构入手。 Takayasu Fujimura等瞳。 人通过减小透析器壳体的 内部尺寸从而增加纤维的填充密度,并设计出一种 短锥形结构的透析器壳体来改善透析液的流动,从 而增加透析器的内滤过作用,最终提高中小分子蛋 白的清除能力。体外性能评价的实验结果表明,内 滤过增强型透析器对于B 微球蛋白的清除效率要 明显优于普通透析器。 3展望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 模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关注。而 透析器作为血液透析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未来透析器可望从以 ·320· 中国血液净化2OI8年5月第l7卷第5期Chin_T Blood Purif,May,2018,Vo1.17,No.5 杂志,1989,5(5):3I4—317. [8] 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3.1优化透析膜内表面的孔结构设计 侯凡凡,张训.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B 2微球蛋白在透析相关 性淀粉样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 (8):560—563. Xun Z,Fanfan 1t.The Pathogenesis of dialysis—related 透析膜内表面的致密分离层结构决定了可清除 毒素的种类。新型的高选择性以及高通透性的中切 割分子量膜,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的同时,可有效避 [9] amyloidosis:what is new[J].Chinese Medical Journal, l999,U2(12):1059—1062 免有益蛋白的流失,它对毒素的清除极度接近人体 肾脏的功能。 [10] 侯凡凡,郭君其,张训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B 2微球 蛋白对人关节滑膜细胞的病理生物学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 志,2001,l7:237—241. 3.2优化的透析器结构设计 通过降低纤维内径,甚至改变纤维的几何形状, [il] Garbar C,Jadoul M,Noel H,et a1.Histological Char— acteristics of sternoclavicular口2一microglobulin afl1一 yloidosis and clues for its histogenesis[J].Kidney 或对壳体设计出合适的长径比,增强透析器的内滤 过作用,进而增强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能力。 3.3增强膜的吸附功能 目前绝大多数透析膜对 。微球蛋白的清除依 靠对流作用,吸附能力比较弱。可通过优化膜内表 面的亲疏水结构设计,或在膜表面嫁接特异性带电 基团,在不影响膜对流作用的条件下提高膜对B。微 球蛋白的特异性吸附。 参考文献 [1] Eichner T, Radford SE.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mech— anisms of b2一microglobunn amyloid assembly[J』. FEBS,201 l,278:3868—3883. [2] Cheung AK,Rocco MV,Yan G,et a1.Serum beta一2 micro— globulin levels predict mortality in dialysis pa~ tients: results of the HEMO study LJJ. J Am Soc Nephrol,2006,17:546—555. [3] Okuno S,Ishimura E,Kohno K,et a1.Serum beta2一mi— croglobulin level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 patients[J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24:57l一577. [4] Farrel1 J,Bastani B. B 2一microglobulin amyloidosis in cbronic dialysi8 patients: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1iterature[J].J Am Soc Nephrol,1997,8:509— 514. [5] Gejyo F,Yamada T,Odani S,et a1.A new form of amy— loid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emodialysis was identified as B 2一microglobuli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85,129:701—706. [6] Vandenbr0ucke JM.Possible role of dialysis membrane characteristics in amyloid osteoarthropathy[JJ. Lancet1.1986,1210一i21i. [7] 沈清瑞.长期透析与p 2微球蛋白及有关并发症[J].中华肾脏病 Int,1999,55:1983—1990. [12] 郝继英.B 2微球蛋白与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J].国外医学泌 尿系分册,2000,20(3):120—122. [13] 林小洁,王铠.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B 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的 比较[J].北京医学,2016,38(8):829—832. [14] Carofei 0。Galeotti P,Satriani M,et a1.C1iclical im— pact of residual function in haemodialysis[J].Edtna/ erca Journal,1997,23(3):54—56 [15] 顾勇.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J].中华肾脏 病杂志,2007,23(7):4l1—412. [16] 杨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B 2-微球蛋白的相关因素 [D].大连医科大学,2015(学位年度). [17] Zsom L,Zsom M,T Fulop,et a1.Treatment time,ehron— ic inflammation,and hemodynamic stabi1ity:the over— looked parameters in hemodialysis quantification LJJ. Semin Dial,2008,21(5):395—400. [18] Amighi J,Hoke M,Mlekusch W,et a1.Beta2 microglobu— lin and the risk for cardiovascu1ar events in pa— 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tarotid atherosclerosis[J]. Stroke,201 1.42(7):1826—33. [19] Leypoldt JK.Kinetics of B 2-Microglobulin and Phos— phate during Hemodialysis:Effects of Treatment Fre— quency and Duration[J].Semin Dial,2005,18(5):401— 408. [2O] 罗沽伟,柯琪珊.关于血液透析器B 2-微球蛋白清除率的检验 方案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9). [21] Xiangrong C,Bingxue T,Jianquan Lj et a1.Towards high—performance polysulfone membrane:The role of PSF b—PEG copolymer additive[J].Microporous and Meso— porous Materials,2017,241(2017)355—365. [22] 刘静,张东亮.四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溶质清除能力的临床研 究[J].北京医学,2011,33(2):139—143. [23] Fujimura T,Uchi Y,Fukuda M,et a1.Development of a dialyzer with enhanced internal fi1tration to in— crease the clearane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s [J].J Artif Organs,2004,7(3):149—154. (收稿日期:2018一O卜O2) (本文编辑:苏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