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阿里山纪行实践报告1

阿里山纪行实践报告1

来源:叨叨游戏网


《阿里山纪行》教学实践报告

一、教学设计理念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此,《阿里山纪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掌握朗读、浏览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对话,借助语文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

二、教材的分析反思: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主题下的一篇游记。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人们游历名山大川,控访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能够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通过朗读、品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山临水,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美好情感。/+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移步換景的表现手法 a、 找出作者游览的线索。 b、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找出作者游览的线索,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 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1

难点:欣赏阿里山的迷人风光,体会两岸人民心心相融的民族感情。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反思: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自主合作,探索发现”,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教学程序反思: 课前布置预习:

(一)欣赏歌曲《高山青》,导入新课:

(反思说明:欣赏阿里山美丽的风光,设置情境,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二)预习检查及展示 给加点的字注音: 风靡 堪称 鱼鳖 雄踞 ....山岚 谛听 幢顶 ... 红桧 静谧 无可匹敌 ...

(反思说明:预习工作要求在课前做好,课堂教学在学生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开展,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

(三)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走进文本。 1、概括阿里山的风光特点。 ——风光美如画

2、在文中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语句。归纳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从台北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车站 ——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出现一泓水潭 ——山间的曲径幽路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学习“移步换景”的 写作方法: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

2

(反思说明:引导学生对文章从整体把握;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跳读诵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者也积极参与,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四人小组讨论:

1.文章写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些景物各有哪些特点?

林海云雾 浓稠 深山水潭 清澈 原始森林 宁静 曲径幽路 幽深 森林无边 广阔 多姿 千年神木 神奇

2.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喜爱、赞美,融情于景

(反思说明:交流合作,以互动形式展开,展示不同理解、不同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意见形成科学答案,学习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反思说明:品味语言时,注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学生朗读效果教好,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六)大胆质疑。

(反思说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学以致用:请用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介绍横塘中学校园的美丽景色。

(反思说明:学习书本的最终目标是丢开书本,获得能力;通过习作,学习一种记叙方法,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

(八)|结束语: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 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生动的画,如一曲悠远的歌……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那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阿里山赏云海,观日出?……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让学生回味无穷)

【附】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美学家)

3

游记散文

移步换景 音乐美 融情于景 情韵美

(说明:力求简洁、美观、大方,清晰的展现课堂的主要内容)

五、体会收获反思:

(一)查找资料,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去查找关于的一些资料,尤其是风景名胜,让学生先对宝岛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他们渴望实地一游的兴致。课上交流介绍自己所查资料后,就让学生看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阿里山一饱眼福。 (二)利用导游词,介绍阿里山风景

课前已经向学生介绍过如何写导游词,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先从文中找到并概括作者所介绍的景物,并用一些恰当的词语归纳出景物的特点。全班交流后,让学生试着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景物,以导游的身份,对大家作一介绍。要求尽量不照搬文中语句,体现移步换景,语言生动优美,表现景物特点。学生口头准备几分钟后,再在班级进行交流,大家点评,推选出最佳导游。

在这一过程中,难度较大,花时也长,但因为课前已经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该怎么写导游词,而且口头介绍之前先对文本有一个充分的阅读,所以学生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捕捉到位,语言优美,很好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既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所以还是要敢于尝试。 (三)优美语句的赏析与摹写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语言优美。在我的示范和指导之下,学生在书上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认为精彩的语句,做赏析批注。最后全班交流补充,并且从中寻找写作窍门,然后尝试写一个小片段,最后交流点评,比一比,谁写得最好。点评后再重新修改写到作业本上,继续提高。

应该说,这节课,并不仅仅是带着大家欣赏了阿里山的优美风光,更是品味了优美的词句,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以后如何写景是比较有帮助的。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