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 A.花萼B.花冠C.雄蕊D.雌蕊
2.一棵茂盛的桂圆树要结出好吃的桂圆,要经过哪些复杂的过程( ) A.开花→受精→传粉→果实成熬B.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 C.受精→开花→传粉→果实成熟D.传粉→受精→开花→果实成熟
3.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4.我们吃的馒头和面条大多是用小麦种子磨成的面粉制成的,那么你知道面粉主要是来自小麦种子的( )
A.胚芽B.胚乳C.子叶D.胚轴
5.移栽树苗时,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一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 )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
6.植物细胞中将光能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 A.细胞膜B.叶绿体C.线粒体D.细胞核
7.将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萌发状况是( )
1 / 31
word
A.甲、乙两组同时萌发B.甲组先萌发 C.乙组先萌发D.甲、乙两组都不萌发
8.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无机盐是( )
A.含铁、锌、钙的B.含锰、铁、氮的C.含氮、磷、钙的D.含氮、磷、钾的
9.能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10.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止虫害B.保持温度C.空气D.保持湿度
11.如图是把盆栽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再夹上黑纸片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从植株上取下的,用酒精除去这片叶的叶绿素后,滴上碘液,叶片上仅在夹黑纸片的位置不呈现蓝色.实验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产生淀粉B.需要二氧化碳C.需要阳光D.需要叶绿素
12.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13.下列有关藻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藻类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B.藻类植物都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多细胞植物 C.海生藻类植物不含有叶绿素 D.藻类植物都生活在海水之中
2 / 31
word 14.植物进化过程中,最初出现根、茎、叶都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15.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能满足植物自己生长的需要 B.是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C.动物只能利用植物果实里贮存的有机物 D.只能满足食草动物的需要
16.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内的( ) A.胚B.胚乳C.胚芽D.胚芽和胚根
17.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点是( )
A.根部变粗B.有大量根毛C.被根冠包围着D.颜色变深
18.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应该( ) A.农作物尽可能密集,以提高产量 B.种植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 C.高矮植物严格分开种植,以防遮光 D.农作物尽可能远距,以充分利用阳光
19.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大棚蔬菜的产量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阴雨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花的传粉
20.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 A.导管B.筛管C.形成层D.表皮
3 / 31
word 2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 A.叶芽B.茎C.叶D.根
22.下列结构不是胚的组成部分的是( ) A.胚芽B.胚乳C.胚根D.子叶
23.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气体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进入叶的( ) A.导管B.筛管C.表皮D.气孔
24.根的伸长主要是由于( ) A.分生区细胞的不断 B.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 C.根尖所有细胞的生长
D.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25.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B.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空气湿度 C.蒸腾作用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提高了空气湿度
D.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湿度,降低了空气温度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它们分别是、、和.银杏与杏树的主要区别是.
27.我国古典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科学道理.试分析下列诗句:
(1)“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江水变绿的原因.
4 / 31
word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寺桃花晚开的主要因素.
28.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珠就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保护种子的,由它们构成了果实.
29.不同的植物细胞功能不同,例如,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细胞吸水,通过叶的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通过含有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并可以相互转化.食物中的能量形式属于,阳光的能量形式则属于.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吸收阳光中的并将其转化为,储藏在它所制造的中.
3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
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 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萌发 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种子不萌发
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装置.
(2)甲装置在实验中提供了条件.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用装置.
32.如图是种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B]结构是,该结构遇碘变,该结构的作用是:;
(2)[C]、[D]、[E]和[F] 组成了[G],这是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将来能发育成一棵新植株.
5 / 31
word
3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图,请据图回答: (1)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
(2)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它的开放和关闭由 控制. (3)叶片的[3]和[4]构成,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是的场所. (4)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5)叶片正面颜色总比背面颜色要深一些,这是为什么?.
34.如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分析回答: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色.
(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C;
(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4)此实验说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6 / 31
word
2014-2015学年某某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平略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 A.花萼B.花冠C.雄蕊D.雌蕊
考点:花的结构.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如图:
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A、同一朵的萼片组成了花萼,在花未开放时对花蕊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同一朵的花瓣组成了花冠,在为开放式时具有保护作用,开放后具有吸引昆虫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D、雄蕊的花药里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里含有许多一枚或数枚胚珠.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C、D符合题意. 故选:C、D.
点评:花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花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7 / 31
word
2.一棵茂盛的桂圆树要结出好吃的桂圆,要经过哪些复杂的过程( ) A.开花→受精→传粉→果实成熬B.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 C.受精→开花→传粉→果实成熟D.传粉→受精→开花→果实成熟
考点: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分析:一朵完全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花开放以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花成熟以后开放,花粉从花药里面散出,借助于外力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头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细胞融合成受精极核,如图所示: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如下:
所以一棵茂盛的桂圆树要结出好吃的桂圆,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四个过程.
8 / 31
word 故选:B.
点评: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考点: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分析:本题考查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及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解答:解:A、成熟区由于根毛的出现增大了吸水和无机盐的面积,由于导管的出现增强了水分和无机盐的疏导能力,根毛细胞也更适于吸水,使得成熟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B、根、茎、叶处都有导管并且是连通的,不但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而且将植物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C、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叶、花、果实、种子.所以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导管的功能就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故选:D
点评:导管的功能就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4.我们吃的馒头和面条大多是用小麦种子磨成的面粉制成的,那么你知道面粉主要是来自小麦种子的( )
A.胚芽B.胚乳C.子叶D.胚轴
考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9 / 31
word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据此答题.
解答:解: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来.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一片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小麦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以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5.移栽树苗时,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一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 )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解: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阴天或傍晚移栽,蒸腾作用弱,也是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的. 故选:B
点评: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此部分内容不能死记硬背.
6.植物细胞中将光能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 A.细胞膜B.叶绿体C.线粒体D.细胞核
考点: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10 / 31
word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解答:解: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如图: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作用.
7.将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萌发状况是( ) A.甲、乙两组同时萌发B.甲组先萌发 C.乙组先萌发D.甲、乙两组都不萌发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解答: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与土壤肥沃或贫瘠无关,因此将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萌发状况是甲、乙两组同时萌发.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11 / 31
word 8.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无机盐是( )
A.含铁、锌、钙的B.含锰、铁、氮的C.含氮、磷、钙的D.含氮、磷、钾的
考点: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含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首先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解答:解: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故选:D
点评: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无机盐,了解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9.能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考点: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容易受有毒气体的危害,我们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A、藻类植物的数量庞大,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也可以食用、药用等,A错误.
B、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古代的蕨类植物变成了煤,也可以食用等,C错误.
12 / 31
word
D、裸子植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绿化、做木材等,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苔藓植物的意义,其它类群的意义也要掌握.
10.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止虫害B.保持温度C.空气D.保持湿度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对于种子萌发的条件与其探究实验对比进行记忆分析.
解答:解:我们知道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植物的生长亦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早春季节往往这方面不足.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可以达到提前播种,提前收获的目的. 故选:B
点评: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只有水分、温度、空气3个不包括光照、压力等.想使其萌发就要满足其条件.
11.如图是把盆栽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再夹上黑纸片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从植株上取下的,用酒精除去这片叶的叶绿素后,滴上碘液,叶片上仅在夹黑纸片的位置不呈现蓝色.实验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产生淀粉B.需要二氧化碳C.需要阳光D.需要叶绿素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3 / 31
wor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解:把盆栽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可把叶片内贮存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用酒精溶去叶绿素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滴加碘液;见光部分变蓝,未见光部分不变蓝;说明见光部分生成了淀粉,未见光部分没有生成淀粉;从而说明光合的条件是阳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和目的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2.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考点:幼根的生长.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根尖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特点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分生区.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故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功能.
13.下列有关藻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14 / 31
word A.藻类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B.藻类植物都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多细胞植物 C.海生藻类植物不含有叶绿素 D.藻类植物都生活在海水之中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解答:解: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A正确;
B、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B错误;
C、海洋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素,C错误;
D、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D错误; 故选:A
点评: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好好掌握.
14.植物进化过程中,最初出现根、茎、叶都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考点: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分析答题.
解答: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着作用,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不符合题意.
15 / 31
word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高等,体内有输导组织,但由C可知,从蕨类植物开始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关键点: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低等,从蕨类植物开始有了输导组织.
15.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能满足植物自己生长的需要 B.是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C.动物只能利用植物果实里贮存的有机物 D.只能满足食草动物的需要
考点:光合作用的意义;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 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所以A、只能满足植物自己生长的需要是错误的; B、是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正确的;
C、有些动物可以趋势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等,故C错误; D、不但能满足食草动物的需要,也可满足食肉动物的间接需要,故D错误. 可见B符合题意.
16 / 31
word 故选:B
点评: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才能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
16.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内的( ) A.胚B.胚乳C.胚芽D.胚芽和胚根
考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本部分知识可结合实物与图形进行记忆.
解答: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部分植物的种子有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故选:A
点评:胚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17.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点是( )
A.根部变粗B.有大量根毛C.被根冠包围着D.颜色变深
考点: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根尖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17 / 31
word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大量根毛.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成熟区特点.
18.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应该( ) A.农作物尽可能密集,以提高产量 B.种植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 C.高矮植物严格分开种植,以防遮光 D.农作物尽可能远距,以充分利用阳光
考点:合理密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解答:解: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所以应合理密植. 故选:B
点评:关于农业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多以选择题或是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9.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大棚蔬菜的产量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阴雨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花的传粉
18 / 31
word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
解答:解:连续的阴雨天气,会使大棚内的蔬菜长时间不能见到阳光,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必须要有光,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没有光或者光线较弱,都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由于大棚内的蔬菜长时间不能见到阳光,光合作用较弱,制造的有机物会较少,故产量会下降. 故选:A
点评:此题易错选D,因为阴雨天气会影响花的传粉,但此题的蔬菜是大棚内,昆虫的活动可不受阴雨天气的影响.
20.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 A.导管B.筛管C.形成层D.表皮
考点: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
分析: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
解答:解:A、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导管是植物从根向芽尖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部分,由于将其放在红墨水中,随着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自然被染成红色,故符合题意; B、筛管的作用是运输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C、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能不断产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从而使树木逐年加粗.故不符合题意;
D、表皮是植物体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在植物的地上器官(如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具有保护功能;在地下器官(根)中具有吸收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 31
wor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导管与筛管的功能.
2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 A.叶芽B.茎C.叶D.根
考点:叶(枝)芽的结构和发育. 分析:叶(枝)芽的结构,如图:
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叶芽的结构:
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所以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枝(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22.下列结构不是胚的组成部分的是( ) A.胚芽B.胚乳C.胚根D.子叶
考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0 / 31
word
分析:种子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解答:解: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培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因此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胚乳不是胚的组成部分,是单子叶植物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故选:B
点评:在单子叶植物种子中,胚乳是种子的主要部分,但胚乳不是胚的组成部分,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23.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气体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进入叶的( ) A.导管B.筛管C.表皮D.气孔
考点: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解:叶片的结构如下图:
叶片的表皮有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保卫细胞是成对存在的,中间有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水分散失的“门户”;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里面都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里
21 / 31
word 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有支持作用,输导作用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故选:D.
点评:叶片的结构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24.根的伸长主要是由于( ) A.分生区细胞的不断 B.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 C.根尖所有细胞的生长
D.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考点:幼根的生长.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具有很强的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伸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的生长原因.
25.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B.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空气湿度
22 / 31
word C.蒸腾作用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提高了空气湿度
D.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湿度,降低了空气温度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蒸腾作用的意义.解答时可以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使空气湿润;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因此凉爽宜人.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它们分别是 藻类植物 、 苔藓植物 、 蕨类植物 和 种子植物 .银杏与杏树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果皮包被 .
考点:植物的分类.
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为四大类群是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因此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为四大类群是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杏属于被子植物,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银杏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着,杏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23 / 31
word 故答案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有无果皮包被 点评:植物分类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27.我国古典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科学道理.试分析下列诗句:
(1)“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江水变绿的原因 水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寺桃花晚开的主要因素 温度 .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1)“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临水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江水变绿;(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山下和山上温度不同,形成了山下的桃花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的景象; 故答案为:
(1)水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2)温度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怎样影响生物.
28.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 胚 ,胚珠就发育成 种子 ,子房壁发育成保护种子的 果皮 ,由它们构成了果实.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4 / 31
word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解答:解: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就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保护种子的果皮,由它们构成了果实. 故答案为:胚;种子;果皮.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
29.不同的植物细胞功能不同,例如,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 根毛 细胞吸水,通过叶的 保卫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通过含有 叶绿体 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水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了细胞中结构与功能.
解答:解: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反之,植物细胞则吸水.根毛细胞也是如此.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里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分解有机物,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保卫细胞的作用是控制气孔的开闭;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必须记住知识点.
25 / 31
word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并可以相互转化.食物中的能量形式属于 化学能 ,阳光的能量形式则属于 光能 .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吸收阳光中的 光能 并将其转化为 化学能 ,储藏在它所制造的 有机物 中.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分析: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吸收阳光中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故答案为:化学能;光能;光能;化学能;有机物.
点评:叶绿体是贮存能量,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则是释放能量.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
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 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萌发 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种子不萌发
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 适量的水分 、 适宜的温度 、 充足的空气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乙和丙 装置.
26 / 31
word
(2)甲装置在实验中提供了 无光 条件.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用 乙和戊 装置.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与丙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解答:解:(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要探究“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必需以温度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因此可选用装置乙和装置丙形成对照.对比乙与丙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要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那么惟一变量应是光照.所以应选择乙和戊.
故答案为:(1)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对照;乙和丙 (2)无光;乙和戊
点评: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答类似题时要注意.
32.如图是种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B]结构是 胚乳 ,该结构遇碘变 蓝色 ,该结构的作用是: 贮存营养物质 ; (2)[C] 子叶 、[D] 胚芽 、[E] 胚轴 和[F] 胚根 组成了[G] 胚 ,这是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将来能发育成一棵新植株.
考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7 / 31
word 分析:观图可知:A种皮和果皮、B是胚乳、C是子叶、D是胚乳、E是胚轴、F是胚根、G是胚,据此解答.
解答:解:(1)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储存有丰富的营养(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
(2)[G]胚由[C]子叶、[D]胚芽、[E]胚轴和[F]胚根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 故答案为:
(1)胚乳;蓝色;贮存营养物质; (2)子叶;胚芽;胚轴;胚根;胚.
点评:掌握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及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它是新植物的幼体是解题的关键.
3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图,请据图回答: (1)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 1 ] 叶脉 .
(2)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6 ] 气孔 ,它的开放和关闭由 保卫细胞 控制.
(3)叶片的[3]和[4]构成 叶肉 ,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 叶绿体 ,是 光合作用 的场所.
(4)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2、5 ] 表皮 .
(5)叶片正面颜色总比背面颜色要深一些,这是为什么? 靠近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含较多的叶绿体,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所以植物叶片的正面比背面颜色深. .
28 / 31
word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分析:图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1是叶脉、2是上表皮、3是栅栏组织、4是海绵组织、5是下表皮、6是气孔.
解答:解:(1)在叶片中具有输导作用的是导管和筛管,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从根运向茎和叶,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到茎和根等部位,它们都位于叶脉中.
(2)叶片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表皮内的气孔,它是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控制着气孔的开和闭.
(3)3是栅栏组织,4海绵组织,它们都属于叶肉,在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4)2是上表皮,5是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5)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靠近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含较多的叶绿体,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所以植物叶片的正面比背面颜色深. 故答案为:(1)1;叶脉 (2)6;气孔;保卫细胞 (3)叶肉;叶绿体;光合作用 (4)2、5;表皮
(5)靠近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含较多的叶绿体,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所以植物叶片的正面比背面颜色深.
点评:此题考查了叶片的基本结构,解答时要注意联系图示
29 / 31
word
34.如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分析回答: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 黄白 色.
(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 ;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 未见光 ,C 无叶绿体 ;
(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 (4)此实验说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光和叶绿体 .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a.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c.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d.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e.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f.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解:(1)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2)B处遇碘变蓝,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加碘液后,发现A、C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A处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C处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
(3)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4)此实验说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30 / 31
word 故答案为:(1)黄白色; (2)淀粉;未见光;无叶绿体; (3)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光和叶绿体.
点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中考试题的实验都是从这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并说出每一步骤的目的.
31 /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