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以宁波高校为例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以宁波高校为例

来源:叨叨游戏网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 以宁波高校为例 何关儒 陈洁云 方士杰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科研处,浙江宁波 3151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宁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质量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成果 评价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技术转移服务人员少等方面,并从角度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宁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角度 党的提出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 核心位置.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明确要求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十八 二、当前宁波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1.高校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积极性不高 宁波目前共20所高等院校,其中高职院校占70%,高校 的整体科研实力相对较弱,据((2o13年宁波市科技合作报 告》显示,仅l0所高校参与了技术交易活动。高职院校的办 学条件及高职教师本身的学术水平,决定了其进行科研、开 展项目合作很艰难,并且较高层次的课题对高职院校教师 申报的种种,使得教师对于课题申报缺乏主动性,更谈 不上科技成果转化 5_。此外,目前宁波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 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对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 业化提出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具有智力和人才优势。是科技 创新和成果产出的生力军,因此,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 化率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率的提高,需要的有效介入_l’2_。地方作为国家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于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推动地方 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3_。国外的成功 经验表明的有效引导和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样普遍以承担项目级别、发表论文级别和数量、出版专著 部数、获奖成果等级和数量等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 率具有重要意义 lI4]。鉴于此,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分析当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并重点从角度提出有 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岗位聘任的评价指标。高校的这种科研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和 科研人员更注意技术前沿,而考虑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少, 忽视横向合作,因而大大制约高校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_6I7]。 2.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宁波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宁波市深 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宁波以中小型传统企业及家族企业居多,管理层的知 识水平决定了其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大多数科技成果进 出台一系列推动技术市场发展、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 措施,如《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宁波市关 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 见》、《宁波市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 入企业的过程都是伴随高投入和风险、周期长,且收益很可 能不会在当期实现。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财力、人力等一系 列资源。展开各部门协调的多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新成果顺 利转化为生产力 。 3.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宁波市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主要是验收、结题、科 技查新,成果评价主要用来作为项目完成和申报科技奖励 的依据,对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程度、成果的成熟度、应用价 法》、《宁波市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 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等,为培育技术市 场、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造出良好的环 境。近年来宁波市技术吸纳合同金额年均增长率达28%. 2013年达30.1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l6.94亿元。网上 值及推广条件和前景评价很少。据了解,全国具有资质的科 技成果评价机构比较少,宁波市目前还没有第三方科技成 技术难题发布数已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总体服务能力 排名浙江省首位,正式签约数、合同成交额均排名全省第 二。目前,宁波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各类技 术中介服务机构60多家。然而,宁波市科技局的一项调查 果评价机构I9_。而高校、企业自身对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又 很难准确评估。导致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合作意向难以 达成一致。不利于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4.企业与高校信息不对称 显示,宁波市科技成果(含专利)的总转化率达66%,但高 校转化率不足20%。由此可见,如何让高校科技成果落地 高校拥有大量科技成果。而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 或者找不到好的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二者信息不对称 导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遇到瓶颈。近年来,宁波产学研创 更畅快、对接更彻底,仍是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面前的重 要课题 一95一 新服务平台在高校与企业的成果对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是效果不明显,主要停留在已谈成的合作项目为申请网 上技术市场补助到网上走一遍流程,而真正通过该平台实 果转化对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4.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试点单位的要求严格遴 现对接的成果很少。的介入主要还是通过发布通知向 选或组建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从组织 企业征集技术难题再转发到高校寻求技术支持。这种手段 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滞后性和不真实性,一方面从征集到 技术难题到高校反馈信息,再到将信息反馈给企业的 周期比较长,影响成果对接的进程。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仅仅 机构 、工作规范、专家团队、服务能力四方面积极推进科技 成果评价工作的开展,建立起对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 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主 要内容包括科技成果质量、市场价值、产业化风险等,并独 立、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校科技成果投资价值与风险,使企 业和高校的成果交易更公平。此外,对于各类科技项目应该 只是为了应付的活动,提供一些虚假的技术需求信息, 严重打击高校教师的积极性[8J。 5.技术转移服务人员少、能力弱 通过科技成果质量评价结果确定资助或补助额度。 5.优化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 宁波高校缺乏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而且只有部 分高校在科技处或地方合作处设立科技服务的岗位.大多 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设立专 职工作人员及时更新高校的科技成果信息和企业的技术需 数高校都没有单独设立该岗位,即便设立该岗位也需要承 担大量常规事务性工作,从而导致其科技服务和中介功能 非常薄弱。高校受到自身办学条件的,大部分科技成果 只能做到小试。无力中试,产业化还需要技术转移服务人员 的介入。从目前看,宁波市从事技术转移的服务人员还是比 较少,并且服务水平也不高,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 通畅。这样造成很多现成的科技成果、专利转让不出去,而 企业需要的技术又无法引进。 三、对策建议 求信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线科技咨询、科技展览、成 果对接等活动,让企业、高校、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做到足不 出户就实现成果的有效对接。此外,还要加快构建不同 区域间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不同性质、层次的高校科 技成果在全国不同区域范围内寻求转化机会,实现对科技 成果的最大利用。 6.重视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技术转移人员的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成果转移转化的 成功率.可设立专项经费开设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 专业转化人员。一方面加强对技术转移机构专业人员的培 1.支持高校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 科技人才的学术水平决定了成果产出的质量,高质量 的科技成果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转移转化。近年来,宁波市 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 养的若干意见》、《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 训,另一方面适当鼓励高校发展技术转移经纪人,高校作为 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集聚地,自身技术转移人才对科技成果 的有效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要给予适当财政补 贴鼓励高校建立技术转移推广机构。 参考文献: 『11姚剑,汪俊.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分 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6):74_76. [2]王洛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分析[J].中 国行政管理。2004(3):17—20. 法》、《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的意见》等人才 引进.并不断建立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 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然而,这些主要鼓励引导创新人 才向企业集聚,不断壮大企业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新引 进的高层次人才80%以上流向了企业。这种强调以企业 为创新主体的观念固然没错.但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以 能否尽快创造经济效益为导向,而真正高科技创新成果还 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等拥有得天独厚科研优势的单位进行 研究开发。而目前宁波市高校同样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政 『3]李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管理创新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02(3):292—295. 府应加大对高校领军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创造高校吸引 人才、留住人才的硬件条件。 2.完善高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f4]胡志宇.产业界、科研机构与金融业的合作环境—— 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 2014(2):8-l 1. [5]杜江.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研究[J].南通纺 要引导高校将产学研服务经济、社会的成效作为 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改进人才评价、职称评 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1):73—75. [6]郭强,夏向阳,赵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及 定和晋级考核等评价体系,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转 化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 3.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 当前宁波市建构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 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51—153. 『7]邵霞,房永征。潘嘉祺,张钰.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若干问题及对策[J].科技促进进展,2013(1):49 4. [8]翟华明,白诺文,不同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 策法规体系,从技术成果交易补助、税收减免、天使投资引导 等多个方面降低企业成果转化风险。然而这些仅少部分 企业享受到.层面应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贯彻 执行这些、法规,落实并用足用活。同时要加大对重 响机理研究[J].祖国,2013(3):42. [9]李丽,唐淑香,伍险峰,王同胜,刘佳,曹继芬,宋天 宝.时春丽.田茂森.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 大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宣传,让企业了解科技成 一策[J].科技信息,2012(26):97-98. 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