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来源:叨叨游戏网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

《从种到界》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 容。生物分类的单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内容 少而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节教学不要求学生掌握分类等 级单位的具体知识,只是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单位、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从生物之间相似程度的角度,将生物进行分类,从而 初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第二章认识 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八年级下册生 物的进化奠定基础。 本节课与前面学习的分类原则紧密相连,并为指导生活中对 生物进行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 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素材。

抽象、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进 行合作探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但注 意力不能完全集中, 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设置、 话剧的欣赏, 保证其较高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 、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 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欣赏、 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三、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 四、教学难点 生物的分类单位。 五、教学程序的实施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探求新知

1、类比求知 2、游戏求知 3、提升新知 4、新知的应用

四、欣赏中归纳总结

五、课外延伸 出示多媒体课件: 体现学生图书馆还书的情景。

在图书馆的书柜里, 有各种不同种类的书, 管理员将其归类, 便于同学们的借还。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有类似的分类方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 1、有没有分类到具体的每一个物种? 2、有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讨论:假如北京朋友要寄信给你, 信封该怎么写? 总结学生的讨论, 进一步突出省、 市、县、镇、村 。

就像信封上的地址一样。引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 , 从 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 基本的分类单位。

引导学生图示: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关系,让一 个学生板演。

讨论:把不同的生物分到不同的等级单位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每一种生物在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中都有自己的“住 址”吗?举例说明? 课件展示 : 马及多种动物的图片。

让 17 个学生分别代表图片中的 17 种动物,“马”站好后, 依次按与“马”同属不同种、同科不同属、同目不同科、同 纲不同目、同门不同纲站好。 在游戏中讨论:

1、说出马归属相应的属、 科、目、纲、门、界。

2、与马共同特征由多到少、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什 么? 总

结游戏活动,简要介绍“亚门”,归纳出分类单位由小到 大共同特征越来越少,亲缘关系越来越远。

讨论:植物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归属相应的属、科、目、 纲、门、界吗?举例说明。

总结学生的讨论,说明微生物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归属相 应的属、科、目、纲、门、界。进一步强调每一种生物在分 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中都有自己的“住址”,都有自己的分类 单位。

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着“同名异物”和“同物异 名”的现象。

指导学生读书P,让学生归纳林奈的双命名法的特点。

讨论:对生物进行分类及生物命名统一采用双名法有什么意 义? 出示课件:学校植物标牌。 出示多媒体课件话剧《动物间的对话》 。 农家一小院,东墙根拴着一匹马,西墙根拴着一头牛。门口 蹲着一只“老”狗。墙角处洞中有老鼠。

“牛”:马这种动物真是健美大将,还长着长尾巴,甩来甩 去,多好看呀!

马被牛的夸奖感动了,竟然小跑了一圈。 “马”:谢谢牛兄的夸奖,在我们的家庭里,有比我更漂亮 的。你听说过“斑马”吗?它的皮毛是黑白条纹相间的,其 他特征很像我们。我们同是马属的动物。

“牛”:我倒没见过什么斑马,可驴我是见过的,和你差不 多。 “马”:牛大哥,至于这个驴, 虽说也有不少和我相同特征, 比如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趾均已退化,但你看它的体型 可比我小多了。所以,驴不是我们马属里的动物,但却可以 和我们分在同一科——马科。 牛哥, 这下你可明白了吧。

“牛”:照你这么说“科”比“属”大喽。那咱俩理应是同 一“科”吧?

“马”:牛大哥,你看我善于奔跑,主要是我第三趾发达, 其余各趾消失(或退化) ,你呢?

第 5 页

牛”: 我的前后足各具两趾, 趾端有蹄, 咱们长得不一样, 不能划在同一“科”里。

“马”:对喽,我们还不在同一个目呢,犀牛和我们就在同 一个“目”里。

“牛”:什么目?原来还有比“科”大的单位。 “马”:奇蹄目。因为趾是奇数的原故。

“牛”:那我便是偶蹄目了。原来,你们马是马属、马科、

奇蹄目的动物。怨不得别人说咱们是“风马牛不相及”,还 真是那么回事。

狗从门外遛进来。

“狗”:马兄弟,那你说说,我 ------- 狗,还有牛兄弟和你 可都是四条腿的动物, 咱们就没有一点联系?

“马”:有联系,有联系。你看,咱们繁殖后代的方式都是 胎生哺乳, 咱们可都是哺乳纲的动物。 “纲”比“目”要大。

“狗”:照你这么说,猪、羊、兔,还有吓人的大老虎和咱 们都是哺乳纲。

老鼠偷听到这儿,爬出洞。

“鼠”: 哺乳纲动物肯定也包括我, 原来咱们都是“亲戚”。 布置作业。 观看

学生联想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思考。 回顾《第一节尝试对生物

进行进行分类》 讨论生物的分类方法。 指出可以将生物进行分类。 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地址。

学生积极写出地址的单位: 省、市、县、镇、村。 理解、体会生物的分类单位。 画图、板演、讨论。

讨论回答: 按照生物的相似程度, 共同特征的多少。 观看课件、书本,阅读 P85-87 的图表,及文字分析后讨论。 完成游戏: “马”的外围依次站着“斑马”, “驴”, “犀牛”, “牛、 羊、虎、狗、猪、兔、鼠、蝙蝠”,“蛇、企鹅、鲨、龟、 蛙”。

学生回答: 1 、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 的脊椎动物亚门。 2、共同特征由多到少、 亲缘关系由近到 远依次是“斑马”,“驴”,“犀牛”,“牛、羊、虎、狗、 猪、兔、鼠、蝙蝠”, “蛇、 企鹅、 鲨、龟、蛙”。

理解、体会生物的分类单位。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回答:桃在分类上隶属梅属、蔷

薇科、蔷薇目、 双子叶植物纲、 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 举例说明。 学生阅读课本。

讨论、回答 . 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认识生物间的共 同特征、亲缘关系 , 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利 于对生物的保护与利用;统一命名可以减少混乱,便于学术 交流。

观察,说明标牌的双名法中的种名、属名。 欣赏《动物间的对话》 ,体会动物间的对话。分析动物间的 对话所包含的生物学含义。 完成作业:

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 、 、 、 、 、 ,

2、说出马归属相应的分类单位。 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复习上节课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与地址类比,引出生物的分类单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能说出七个等级的名称。

加深认识。 学生动手画图, 加深理解, 有利于突破难点。

第 8 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书本所罗列的动物之间的不同 特点有一个初步理性的认识。

利用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比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 探究欲,在游戏进一步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达到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对分类单位进一步理解,加深认识。 引出林奈的双命名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学生能够更好得理解公园、学校植物的标牌。初步认识林奈 和双名法。将生物知识有效得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激发学 生保护身边的生物,指导生活实践。

课堂知识趣味化,在欢乐中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加深理解生 物的分类单位。 培养学生的欣赏、 综合分析能力。 检查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从种到界 一、生物的分类

1、分类单位

2、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二、林奈及双名法 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抽象而简单的本节课的教学有“四化”:

1、形象化:这是一节较抽象的课,如何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形象化

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多处应用具体事例加 以类比, 如图书馆还书、 住址,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图示界、 门、纲、目、科、属、种的关系同样利于学生理解 ; 板书的 设计同样是直观形象。

2、愉快化:快乐学习是课改的要求,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 特点。学

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欣赏话剧过程中巩固了知 识。枯草、抽象的教学内容愉快化。

3、生活化: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如植物标牌、图书馆还书贯 穿教学过

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