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来源:叨叨游戏网


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恢复期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曲池、太冲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平均值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后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血压症状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耳穴贴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

原发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是原发性脑出血的首要危险因素,脑出血早期的血压控制问题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而对于脑出血恢复期人们往往更注重患者的康复治疗,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对这一时期血压的控制,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理想,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本文通过观察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血压30例,并与电针曲池、太冲穴30例对照观察,以期为临床提供操作简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经CT证实为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且病程为1~6个月;均经口服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符合1、2级高血压诊断标准[1];排除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1~74岁,平均67.3岁。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5~71岁,平均.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情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所有患者均继续按原用法口服降压药物,并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取穴:顶颞前斜线、肩髃、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丰隆、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治疗组一般治疗基础上予耳穴贴压疗法,取穴:耳尖、耳背沟、心、肝、肾、交感、皮质下。操作方法:将医用胶布剪成0.6 cm×0.6 cm小方块,把消毒后的王不留行籽粘在方块胶布;将耳廓消毒并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将粘好王不留行的胶布贴压在上述穴位上,沿耳背沟穴连贴3个,按压牢固。每天按压3次,每次每穴10下,以患者产生酸痛感且能耐受为度。每次贴压一侧,两

耳交替,5天一换,共贴4次。

1.2.3对照组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曲池、太冲穴,取穴:曲池、太冲。操作方法:曲池穴直刺30~45 mm,行大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太冲穴直刺13~25 mm,行提插捻转得气,同侧的曲池穴、太冲穴连接在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输出电极上。选用连续波,频率3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 min,每日治疗一次,和一般针刺治疗同时进行,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1.3.1血压值每天测量1次并记录。治疗前血压值取接受治疗前3 d的平均数,治疗后血压值取治疗停止后3 d的平均值。测量时患者平卧位休息5 min以上,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左上肢血压。

1.3.2症候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试验数据,应用SAS 8.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资料,每组针刺前后资料统计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组之间资料统计比较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比较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值比较由表1可知,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治疗后有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由表2知,两组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治疗组临床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高血压病多见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属本虚标实证,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为主,肝肾阴虚为本,阴亏于下,阳亢于上,火越于外,风动于内,瘀阻于脉,痰淫于络,致气血运行逆乱,导致血压增高而发本病。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本病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为主,取心、肾二穴以养血滋阴,肝穴平肝熄风潜阳,三穴合用调节机体失衡之阴阳;耳尖、耳背沟泻热清脑、镇静降压;交感、皮质下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缓解血管痉挛[3]。诸穴合用共奏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效,既达降压之目的,又改善患者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使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4~6]。

本观察结果表明,耳穴贴疗法对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血压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电针曲池、太冲穴。且耳穴贴压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成本低、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011:9-10.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5-77.

[3]单秋华.耳穴贴压疗法.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0.

[4]苏建中,张保松.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7例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59-60.

[5]于珠峰.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2例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97-98.

[6]张奇山,杨期明,李琳,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丘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作用.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6-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