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和学习,解决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隔距,给他们提供 了交流和讨论的互动平台。网络课程系统设置一个“在线 讨论”模块,提供电子邮件,发言版等,使得学生之间的 达到相互交流,也使教师和学生讨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专注于及时解决问题,并提供实现自我测试系统,解决动 态控制学习,还可以让老师在不同的区域域机构共同备课, 异地实施教育。 3.课程知识的创造力。创新核心的文化,集中意识的 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或“知识”已成为社会生产 力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此基础上,利用 信息,对于人的教育产生影响,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 力是最重要的,在网络时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手段,为 此,在线教育,网络课程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达 到了课程知识能力的创新,不断提高课程的新鲜度。 4.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 上面授,只有上讲解,不能图文并茂,但网络教学是基于 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探析 一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李摘娟刘洋蔡登火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要:本文结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旅游管理专业十余年 办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从产研合作、人才培养模 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政行校企 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举措。 关键词:合作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建设探析 文本和图像,以传播知识和信息,在电脑上展现给学习者, 加强多方合作,创新办学机制.是 前我国高职教育 比传统的老师在教室的使用黑板,粉笔传播知识更丰富。 教学方法在时间、空间上只有通过网络教学才能体现的更 立体和更空间的教学效果。传统课程设置,时间有限, 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供应。但功能强大的T具应用多媒体 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5.教学资源可以随时下载,教学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 不停的过渡。教师短缺,资源有限,缺乏资金,是最重要 的因素之一,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多媒体网络课程 是有力的补充,教育资源不但的更新,让学习者学到更新 的技术,它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四、结束语 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巾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从周家对高等职、I 教育发展的方 向定位来看,加强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 合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将成为今后高职教育发展 的主要着力点。 四川T商职院旅游管理专、I 开办丁2001年,历经I‘余年的发 展,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与部门、行、I 协会、旅游 企业的合作,加强社会服务,取得l『显著成效。专业建设以学院 为主体,根据的导向,行业协会的指导,将行业的发展现状 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专业办学的基本依据和方向,密切与企业 协作,以服务区域旅游发展为依托,联动多方,培养了大批服务 于地方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拓 宽合作范同和深度,增强专业主动适应区域、彳『业经济和社 为专业今后发展思考的新问题。 一基于Web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 会发展的能力,搭建高质量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也成 学中的优势,更能与学生互动、准确及时的统计课程信息, 让学生和老师能更快捷的管理课程信息,使信息技术和学 校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校的课程管理工作更高效、 更准确、更省力的运行起来,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专业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合作的机制未形成 目前,学院旅游专业与地方、旅游协会和企业的合作的 合作实际上大多数是靠私人的人际关系来衔接和维系,合作 的彤式也多限于单向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咨询培训等,没有多 向互动的交集,并且缺乏相关法律保障、支持和激励机制, 影响力也不够广,迫切需要形成紧密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llY-珠珠.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 中国远程教育2006,3 【21黄玲.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UI.中国远程教育,2004 (3) 2.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新的人才培养定位的需求 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所设课程多注重学生的就. ̄Lkgu力而忽视 了其发展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未达到模块化,未进一步细化方向 课程,而且实际授课中理论多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旅游岗位的 需求脱节。根据不断研究区域旅游产业对人才的新需求,现在专 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中小型旅游企 的一线督 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在此定位下,专业课程没置已不能适应新的 【3】徐卫英.基于B/s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电脑 知识与技术,2008(33) 需求,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 作者简介:曹春钰(1984.2一),女,汉,江苏省南通 人,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金融信息化) 3-JI币资团队的“双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专业的多数教师都是一毕、I 就进入到学校教书或从巾义、英 106 1 语专业转行而来,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团队整体缺乏旅游 行业的最新实践经验,不具备过硬的行业岗位职业技能,与旅游 企业也缺少沟通与联系,教师团队缺少行业的影响力,无法很好 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 果,双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4.专业师资和人才供给服务地方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从深度看,专业主要是依托传统的输送人才、委托培训、专 题讲座等手段,缺乏利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也较少为企业提供 技术服务。从广度看,专业主要服务于都江堰市的旅业,对 大成都乃至四川其他地方的旅游业的服务主要依赖于输送人才这 一单~途径,服务范围和项目还需拓展。 二、合作模式下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1.打造“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搭建合作共享平台 政行校企联合打造服务教学和地方经济的“旅游产学研一体 化基地”(可由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旅游资 源共享平台三大部分构成)(见图1),整合资源,探索、行 业协会、学校、企业合作新模式,推进产研结合、校企合作,将 企业融人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来,通过项目共同建设、教学共同 参与、研究协力推进等方式,融产于教、融研于学、产研同力、 服务教学,培养旅游技术技能人才,深化合作领域,助推地 方旅游经济产业发展。 藏谭量Jl●纛辣套舞毫唾平蠹 哦哦蕊 镒 黼∞H _ |藩赫 瓣l旅游产学槭一体他麓地幂纛潮 2.深化“联动、项目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指导 委员会”管理制度,利用来自、行业、企业、院校等各领域 专家的集体智慧为专业人才培养“把关”、“送经”,引导专业人 才培养。从、行业协会、企业引进各种旅游项目,共同开发 这些旅游项目,并将其设计成为能够运用于教学的教学项目,让 学生分阶段、分批次参与,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实战经 验。同时,学校将联合旅游局、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共同开设旅 游管理培训班、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共同进行旅游职业技能培 训、共同研究科研课题、共同建设特色课程、共同开发实用型教 材、共同进行教学评价,推动深度合作,从传统的人才输出 向在职培训、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 3.优化职业能力导向的“多平台、递进式”课程体系、推进 课程改革 深人调研区域旅游中小企业经营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分析 职业岗位标准,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职业能 力,形成围绕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模块系统。整合学院内专兼职 教师、院校旅游专家、旅业内行家里手、企业高管、部 门专家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以项 目引导人才培养,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化,并制定相应课程和项目 标准,优化“多平台递进式”课程体系,形成学生专业基础能力 一专业核心能力一职业综合能力的逐步提升(如图2所示)。 图2课程体系优化程序圈 4.多途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以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又有创新性、实践性 品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内 培和外引的投入。通过创造机会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学习调 研,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学历提升、参与校外行业课 题项目培训,为专职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引进更多优秀企业和行 业一线管理、技术人才成为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团队专业水平,提升团队双师 素质,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与充实。 5.做好保障措施,平衡各方利益 合作过程中,要及时将合作项目涉及的相关优惠 提供给高职院校和合作的行业、企业,以推进合作,以 健全的机制保障合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设完善 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 制,提供机制保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形成行之有效的人 事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项目进展监控与考评制度等一系列 管理制度,为合作的长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联动的发展形势对高职院校旅游专 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抓住机遇,对于高职院 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转变观念,探索 创新,接收新知,共同努力,注重、行业、企业、学校多方 利益,创建协同的合作模式,适应人才需求新形势,提升学 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助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谢冬_加强政行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冲国高校科 技.2012.05 【2】黄国庆 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中国市 场.2010年第31期 【3】钟先丽.对创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职教论 坛2010.】2 作者简介:李娟(1980一),女,四川广汉人,云南大学旅 游管理硕士,讲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 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刘洋(1979一),男,重庆奉节 人,讲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 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蔡登火(1965一),男,四川简阳人,副 教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教育教学。 www.shanqch. anq .c om .C n l1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