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 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由封建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在世界现代化潮 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一)产生(1 9世纪60、70年代):

(二)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 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这是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 海地区。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化过

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 性。

(三)(二)初步发展(1 9世纪末):

(四)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 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

(五)(三)短暂繁荣(1 91 2~1 91 9年):

(六)一 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发展最快的是纺 织业和面粉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七)(四)日益萎缩(1 927—1 937年):

(八)国民统治肘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九)(五)走向崩溃(1 937.1 949):

(十)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的加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

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受到严重摧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破产。

(十一)抗日战争后,为了进行内战,出家主权,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国民发动内战,军费激增,造成通货膨胀,国统区经济处在崩溃边缘,中国的经济近代化陷入绝境。

(十二)(六)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十三)建 国初期,没收了国民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并将其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鉴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合理调整工商 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改造的方法,采取一系列从 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中,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全面展开。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时期:1966,--1976年,特点是“文化大”及其破坏。“文化大”在打破封建旧观念的同时.没有 建立科学的新观念。它不仅没有带来生产的发展,反而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现代化建设一度中断。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国防科技及以能源、汽车制造为主的重工业方面。 第三时期: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随着城市经济: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建 设取得巨大成就。③“十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许多工程项目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④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⑤2002年,十六大指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清除它的影响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 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科技和教育水平是衡量知识结构变革程度的基本内容。未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共存,希望和风险同在。只要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本着互利共赢,国际合作,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就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同时,抓住机遇,沉着冷静地应对挑战,就能趋利避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参与合作。尽管还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但世界是在进步的,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世界的前途也是光明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