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混凝实验

混凝实验

来源:叨叨游戏网
混凝实验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 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三 实验装置与设备 (一)实验装置

(二)混凝实验装置主要是实验搅拌机。搅拌机上装有电机的调速设备,电源采用稳压电源。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1.混凝试验搅拌机 ZR4-6型 1 台 3.光电式浊度仪 GDS-3型 1台 4.酸度计 pH-3型 1台 5.磁力搅

拌器 1台 6.烧杯 200mL 1个 7.量筒 1000mL 1个 8,移液管 1、2.5、10mL 各2支 9.注射针筒、温度计、秒表、卷尺等。

四 实验步骤

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最佳水流速度梯度三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求出最佳的速度梯度,

在混凝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 1 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 浓度10g/L 2 三氯化铁FeCl3·6H2O 浓度10g/L 3 聚合氯化铝[A12(OH)mC16-m] 浓度10g/L 4 化学纯盐酸HCI 浓度10% 5 化学纯氢氧化钠NaOH 浓度10%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如有条件,测定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 2.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或50r/min)烧杯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3.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2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烧杯中。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300r/min:中速搅拌6分钟,转速约100r/min;慢速搅拌6分钟、转速约50r/min。 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

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 6.关闭搅拌机、抬起搅拌桨、静止沉淀5分钟,用50mL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记入表1-1中。

(二)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取6个1000mL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2.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浑浊度、pH值,温度.本实验所用原水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相同。

3.调整原水pH值, 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3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5、1.0、0.5mL 10%浓度的盐酸。依次向5号、6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5、1.0mL10%浓度的氢氧化钠。 该步骤也可采用变化pH值的方法,即调整1号烧杯水样使其pH值等于3,其它水样的pH值(从1号烧杯开始)依次增加一个pH值单位。

4.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300r/min。随后从各烧杯中分别取出50mL水样放入三角烧杯,用pH仪测定各水样pH值记入表1-2中。

5.用移液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而确定).

6.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300r/min:中速搅拌6分钟,转速约100r/min慢速搅拌6分钟,转速约50r/min。

7.关闭搅拌机,静置5分钟,用50mL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中,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记入表1-2中。

(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步骤

1. 按照最佳pH值实验和最佳投药量实验所得出的最佳混凝pH值和投药量,分别向6个装有1000mL水样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和混凝剂,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2.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1分钟,转速约300r/min。 随即把其中5个烧杯移到别的搅拌机上,1号烧杯继续以20r/min转速搅拌20分钟。其它各烧杯分别用55r/min、90r/min、125r/min、160r/min、200r/min搅拌20分钟:

3.关闭搅拌机,静置10分钟,分别用50mL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中,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记入表1-3中;

4.测量搅拌桨尺寸。 注意事项:

1.在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实验中,向各烧杯投加药剂时希望同时投加,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混凝效果悬殊。

2.在最佳pH实验中,用来测定pH的水样,仍倒入原烧杯中.

3.在测定水的浊度、用注射针筒抽吸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同时,各烧杯抽吸的时间间隔尽量减小。

五 实验结果整理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的剩余浊度记入表。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加注量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药剂投加量关系曲线,并从图上求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二)最佳pH值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酸碱加注情况,沉淀水浊度记入表。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水样pH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pH值关系曲线,从图上求

出所投加混凝剂的混凝最佳pH值及其适用范围。

(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pH值、搅拌速度记入表。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速度梯度G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G值关系曲线,从曲线中求出所加混凝剂混凝阶段适宜的G值。

六 实验结果讨论

1 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混凝剂加注量的关系。 2 本实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